分享

【魏宽放】《合社重修城碑记》解读

 西岳文化 2022-08-06 发布于陕西

文/魏宽放


古者度地居民,必先筑城,盖以蔽内外,亦以御寇盗也。吾村旧城相传创于戊寅年,未详何代。自顺治戊子年展修北城,迄今约经二百岁矣,历年既久,则不能无倾颓、欲固吾圉,则不可不增修。矧当此干戈扰擦之际,故吾村人等因发贼猖狂,回匪纵横,众志皆欲成城。囊苦无资、则按件均摊,得钱壹十贰佰零九仟肆佰陆拾贰文,犹虑不足。又赖村之富厚者量力捐助,得钱壹仟叁佰柒拾伍串佰文。维时鸠工利器,督率者经营于前、负畚口口口口口于后、厚薄增夫五尺,高卑建为三寻。登登冯冯仅数月而功即告竣。因是翠挹南峰,光接北斗,雉蝶密排,庶免鄙陋之诮,垣墉峻起、堪追言仡之休将见。凡我村众,无事则各安其业,有事则相与共守,身家于以保,性命于以全矣。耆老欲志其盛,因嘱予为文以记之。予不口固陋口为叙述,勒诸贞珉、以垂不朽云。

邑儒学增广生员对廷王口敬撰

邑儒学生员来堂王运口口手口书

(以下为首事人督工人公直人略)

城内庄基地粮夫旧规小。戊寅年创修城时、共派夫壹佰壹拾名,余地四尺。每名夫该庄基长八丈,宽一丈二尺、地一分六厘,摊派银粮地二分八厘五毫五丝、该认粮一升三合三勺四抄。南巷街道宽一丈二尺。顺治戊子年三次展北城共派夫壹佰柒拾名,每名夫该庄基宽一丈,长十丈,地一分六厘六毫柒系。摊派银粮地二分二厘七毫,该认粮一升七勺七抄。北巷街道宽一丈八尺,北巷庄基地每亩该粮六升四合零六抄,南巷庄基地每亩该粮八升三合三勺八抄。中巷街道宽一丈二尺。巷南庄基与南巷同、巷北庄基与北巷同,城内周围便道宽三尺。
   
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桐月谷合社仝立

说明:
1.这是小涨村同治年间修筑城墙的碑文;
2.文中“口”是文字辨别不清者;
3.“发贼”是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捻军的蔑称,亦称发逆、发匪;
4.“回匪”是对同治年间甘陕农民起义的称呼。

修筑城墙的目的是“盖以蔽内外,亦以御寇盗也。”

小涨村原来在明朝“戊寅”年曾经修筑过城墙。清顺治戊子年展修北城,迄今约经二百岁矣。

历年既久,则不能无倾颓、欲固吾圉,则不可不增修。

同治年间修筑城墙的背景因发贼猖狂,回匪纵横,众志皆欲成城。


关于“发贼猖狂,回匪纵横”对小涨村危害《民国华阴县志》有几条记载:

王健中,小涨村人,性刚而喜武。同治元年,发贼扰村城,健中执戈跳城而下逐贼众随住奔焉。健中奋勇尾追,杀贼数人,至潜村,贼众旋蜂拥来村,众逃回,健中遭围困,尤闻大骂声乎。杀贼者数数卒,以独力不敌,身中十余创而死,后家寻得其尸还葬。

王氏王三锡女也,許字段士校,年十三,值发逆围村,女自分不能逃,与母相泣而别,誓以捐躯,遂启门往投东邻之井,瞥見男女纷杂,叹曰:有别之义岂在此,转至西邻井,畔望之皆女流,遂争先投之而死。見府志。

张氏張永壽妻,永壽贸易他方,氏纺织度日,奉親教子,辛苦不辞,氏娣衛氏二十六而孀遗子殿,与甫三歲,氏體恤備至,妯娌和睦。同治元年回乱时氏携家逃居小涨村,会贼围城,城中人多乘间潜逃,或劝氏去,泣曰:我本女流,子女幼弱,颇形拖累,城不守惟有死耳。即遣子殿杰速逃以保,存先人宗祧,谓卫氏及孙女,秋儿泣约曰:死于贼与自死,为首领两全,井在前盍投诸,衛氏秋儿相繼入井,氏大哭之,次子關兒亦殉焉,至今父老稱張氏一家烈焉。

关于小涨村修筑城墙的资金来源有二,一是“囊苦无资、则按件均摊,得钱壹十贰佰零九仟肆佰陆拾贰文”。二是富户捐助“犹虑不足。又赖村之富厚者量力捐助,得钱壹仟叁佰柒拾伍串佰文。”

关于捐助《民国华阴县志》记载:
王世英,太学生,小涨村人……王三锡,世英子,增生议叙分县,家世丰饶,性忠厚好义急公……先是村城圯,同治元年发匪突至,伤人至十之四五。贼去,即捐资筑城。


关于小涨村城墙的修筑时间碑文有所表述:戊寅年创修,顺治戊子年三次展北城。登登冯冯仅数月而功即告竣。这一次合社齐心协力,前后用时几个月,修筑完成的时间是同治五年(1866年)。

这一次修筑城墙规格提高了不少,厚薄增夫五尺,高卑建为三寻。

城墙的厚度增加了五尺,高度是三寻(二丈一尺,七米多)。

城墙修筑完之后小涨村形成了三条巷道,南巷和中巷巷道宽是一丈二尺,北巷巷道宽是一丈八尺,东西三条巷道让小涨村老城形成东西六摆子庄基,南巷以南一摆子庄基,南巷和中巷以南两摆子庄基,对把居住。这三摆子庄基长度是八丈,宽度是丈八。中巷以北和北巷之间是两摆子庄基,对把居住,北巷以北一摆子庄基,这三摆子庄基长度是十丈,宽度是一丈五尺。老城内共有庄基220余院。城墙一周长度248余丈(840余米)。

小涨村城墙筑成当年就起到了作用,《民国华阴县志》:
贼去,即捐资筑城。(同治)五年,贼复至,村人赖以保全。

在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小涨村的城墙在抵御土匪的伤害也起到一定作用。

《合社重修城碑记》是小涨村最后一次修筑城墙的历史记录,是华阴目前发现比较详细的修筑城墙的文字性记载,是华阴咸同年间各村各社修筑城墙的缩影。


作者简介:魏宽放,文革前夜出生于蒲城,生长在蒲城,祖籍华阴,工作在华阴,毕业于渭南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九个年头,现供职于华阴市黄河学校,爱好用文字记录生活,喜好历史文化民俗研究,著有《九龙原上的童年》。

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