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旁征博引】俞德良、金山卫俞氏和《俞氏家训》

 打虎将 2022-08-06 发布于福建

图片

上海的俞氏人口在全国名列第四,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上海最古老的俞氏当属金山卫俞氏,明朝时,金山卫和天津卫,威海卫,镇海卫并称四大卫。金山原属江苏省,1958年方划为上海。自明洪武年间,32世俞定训到金山卫以后,俞家逐渐成为金山卫乡间望族。
俞德良1935年出生于金山,出生不到二年,1937年11月日寇在金山卫登陆,金山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战祸。
1954年,初中毕业的的俞德良到乡里的抽水站做管水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初中文化,在乡村里,可以说是“大知识分子”了。
他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史资料。管水员工作特点,可以自由安排的空余时间多。俞德良从小受家庭文化熏陶,经常阅读家中父辈珍藏的《俞氏家谱》和《黄廷广记》等古籍,据说金山《俞氏家谱》成书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9-600年》,全书有12卷,上世纪五十年代,还保存在俞德良父亲的手里。
中国的谱牒可上溯到先秦时期,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手中有一份福建福清俞长田给我的俞氏家谱复印件,是南宋绍兴32年(1161年)编撰的,但原件早已散佚。现还存世最早的俞氏家谱原件乃是宁海马岙的《金字谱》,宋德祐元年(1275)俞浙编撰。
如果金山卫《俞氏家谱》成谱于隋文帝杨坚时代,肯定是俞氏最早的谱了,但俞德良说,他不但见过,而且读过,但在文化革命时期已经毁掉了,非常非常可惜。
俞德良在《俞氏家训》的世系表,表明金山卫俞氏宗谱世系是从宋嘉熙四年(1240年)26代俞启祥开始,到俞德良一代已经是五十一代了。
金山卫俞氏迁徙路线:27世俞启祥嘉熙年间(1240年)起还在开封、大都(北京)一直到30世;31世俞寅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南下到南京;32世俞定训在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到金山卫以后,后世繁衍,成为金山卫望族。
家训是指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对个人的教养的提升、对建立公序良俗有着重要的作用。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所有家谱里都订有家训、家规。
俞德良成为金山卫《俞氏家训》的挖掘整理者,还是期刊《康城春秋》主编、《金山卫春秋》的主笔之一,《礼记通译》和《正德金山卫志今译》的作者,2007年《俞氏家训》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俞氏家训》全书分为立志篇、修身篇、惜时篇、攻读篇、务本篇、养生篇、俭朴篇孝悌篇、重教篇、家规篇、清廉篇、尽职篇、勤奋篇鈷艺篇、礼让篇、仁爱篇、诚信篇、谦虚篇、慎交篇十九篇。他的改写使家训更通俗易懂,文白相间,而且加入了时代的语言,顺应潮流。
可以说,俞德良是总结了许多家谱中的家训、家规,继承了家学渊源,古为今用,与日俱进。上至治国兴邦、安揖天下,下至修身养性、处世立业,对古谱中儒家思想的精髓进行了诠释,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扬。
俞德良已是桑榆暮景,却依然精神矍铄文思敏捷,面容谦和神态儒雅,尽得“告诫子孙务必耕读乡间,不求闻达;累世积德,安度城乡”之俞氏家训真传。从农民到史学家,偏居一隅,安贫乐道,腹有诗书才华,有力行文化传承之事,有史识才是王道。

图片

作者介绍

图片知俞先生(知愉先生),俞鹏飞。曾是上海著名房地产评论家,在上海电台、东方电台、上海电视台 《第一财经》分别主持房地产热线节目。2007年首提将俞氏研究作为学科,称为“俞学“,已撰写俞氏相关研究文章近三百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