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白石老人的画,怎能不配他的诗?

 宁静画室 2022-08-06 发布于河北

1957年9月16日,我国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京病逝。

齐白石

近代白石老人是世人公认的艺术大师,书画界有这样一句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其实,这位老人的诗、书、画、印都具有很高的造诣。他自评艺术成就:“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齐白石一生诗作约3000多首,幽默诙谐,饶有真趣,亦近代诗坛一异军,赏心者正不在少。

齐白石的诗之所以写得好,这决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他对写诗曾经下过一番苦功夫的。齐白石8岁跟随外公入蒙学,外公除教他《三字经》《百家姓》外,还教他学《千家诗》。 齐白石对《千家诗》很感兴趣,而且每一首诗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琅琅吟诵,不绝于口,简直是个“小诗迷”。

齐白石的诗之所以写得好,这决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他对写诗曾经下过一番苦功夫的。齐白石8岁跟随外公入蒙学,外公除教他《三字经》《百家姓》外,还教他学《千家诗》。 齐白石对《千家诗》很感兴趣,而且每一首诗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琅琅吟诵,不绝于口,简直是个“小诗迷”。

齐白石27岁时认识了湘潭名士胡沁园、陈少蕃,他跟陈学诗,跟胡学画。将近10年的时间,他一直在家乡一边刻苦习画篆刻,一边研究和写作诗词。据他自己述说:夜是青灯黄卷,昼是手不离书。

齐白石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诗能力,齐白石在家乡成立了一个“龙山诗社”,经常聚友讨论《诗经》、唐宋诗词,讨论诗的演变发展、名家的长短,进而论及诗与人生的关系。齐白石在“龙山诗社”一年多的时间里,读书学诗,写的诗竟达几百首之,他的诗越写越精,并逐渐掌握了写诗的决窍。

1920年之后,齐白石的诗逐渐被人们认识。 他先是题写在画上,诗和画相得益彰时,便有不少人把目光停在了他的诗上。

1920年之后,齐白石的诗逐渐被人们认识。 他先是题写在画上,诗和画相得益彰时,便有不少人把目光停在了他的诗上。

齐白石作品

他为《不倒翁》题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作品

为《白菜》题诗:

朱门良肉在吾侧,口中伸手何能得?

是谁使我老民良,面皮变作青青色!

齐白石作品

为《樱桃》提句:

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

白石许多诗中,也常常表现醇厚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亲情。比如描绘昔日贫穷而温馨的乡村生活:

白石许多诗中,也常常表现醇厚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亲情。比如描绘昔日贫穷而温馨的乡村生活:

齐白石作品

满丘芋艿暮秋凉,

当得贫家谷一仓;

到老莫嫌风味薄,

自煨牛粪火炉香。

读罢此诗,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掘山芋、挖地洞,用牛粪煨着山芋,欢娱野炊的生活画面历历如在眼前。

读罢此诗,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掘山芋、挖地洞,用牛粪煨着山芋,欢娱野炊的生活画面历历如在眼前。

再如齐白石表现亲情的一首:

再如齐白石表现亲情的一首:

齐白石作品

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

身上铃声慈母意,为今已作听铃翁。

读了此诗,我们仿佛看到夕阳下的一位老妪,倚门而立,渴望孙子放牛砍柴归来,听到铃声,方才放下心来。

读了此诗,我们仿佛看到夕阳下的一位老妪,倚门而立,渴望孙子放牛砍柴归来,听到铃声,方才放下心来。

齐白石生长在农村,热爱农村。他对乡村的一切,怀有十分浓厚的感情,甚至达到偏爱。他曾经忆少年时放牛的时光:

齐白石生长在农村,热爱农村。他对乡村的一切,怀有十分浓厚的感情,甚至达到偏爱。他曾经忆少年时放牛的时光:

齐白石作品

百梅祠外塘头眺,十字坡前牛背眠。

往事重寻难再梦,心随鸿雁渡烟湘。

不仅如此,他对棉花也是独有钟情,他赞扬棉花说: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两句诗可见齐白石的大手笔,虽寥寥数语,却意味无穷啊!

不仅如此,他对棉花也是独有钟情,他赞扬棉花说: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两句诗可见齐白石的大手笔,虽寥寥数语,却意味无穷啊!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齐白石大义凛然,葆守气节,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宣布“画不卖予官家”、“停止卖画”,拒领“配给煤”,并赋诗明志: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齐白石大义凛然,葆守气节,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宣布“画不卖予官家”、“停止卖画”,拒领“配给煤”,并赋诗明志:

齐白石作品

寿高未死羞为贼,

不辞长安作恶饕。

他用诗抒发心头的忧愤:

他用诗抒发心头的忧愤:

齐白石作品

对君斯册感当年,

撞破金瓯国可怜;

灯下再三挥泪看,

中华无此整山川。

用诗声讨敌人的凶残丑恶:

用诗声讨敌人的凶残丑恶:

齐白石作品

群鼠,群鼠,

何多如许!

何闹如许!

既啮我果,

又剥我黍。

齐白石极端痛恨日寇,当他看到日寇已经日暮途穷时,心中振奋,便在一幅《螃蟹图》上题了一首讽刺诗,用以憧憬胜利光明的前景:

齐白石极端痛恨日寇,当他看到日寇已经日暮途穷时,心中振奋,便在一幅《螃蟹图》上题了一首讽刺诗,用以憧憬胜利光明的前景:

齐白石作品

处处草泥乡,行到何处好;

昨岁见君多,今岁见君少。

全国解放后,86岁的白石老人获得新的艺术生命,他欢欣鼓舞,作诗抒怀。 “暮年逢盛世,报国志千里。”

全国解放后,86岁的白石老人获得新的艺术生命,他欢欣鼓舞,作诗抒怀。 “暮年逢盛世,报国志千里。”

齐白石写诗反对模仿他人,学这学那,搔首弄姿。胡适曾说,齐白石没有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的诗,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的作为不敢做或不能做的,完全是自己的语言。

如此看来,齐白石真可谓是地地道道的一位乡土诗人。和他的画一样,诗风质朴天真,率直浪漫,不与人同,且极富有浓郁的人情味。 时而幽默诙谐,时而辛辣“吐嘈”;时而情深之致,时而怡然陶然,读后总让人印象深刻。

齐白石

诗言志,画似人。诗、书、画、印,无论哪一种,何尝不是这位老人对于生命的感悟和性以及世间万物的爱憎呢?

本期编辑:竹溪

书屋推荐

     齐白石自述:画出苦滋味  天津人民出版社  齐白石  从放牛娃到一代国画大师的成长历程

—转载请注明新北方琳琳书屋,谢谢合作。—

“零点书店”沙龙活动预告

等你来相会

欢迎把你的原创文章发送到投稿邮箱

xbfllsw@163.com

一经采用

我们会送您由沈阳市新华书店提供的书香卡

如果你想跟别人聊聊,分享读书心得,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琳琳书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