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均值回归在A股

 nancyma 2022-08-06 发布于北京

均值回归在A股

Q

     2014年6月的时候市场非常悲观和低迷,你就曾经根据经济增长和行业基本面的依据公开提到,诸如银行和酿酒这样的行业未来几年也会取得每年10%-15%这样一个权益类资产标准的期望回报。

     2017年以来,白酒和银行两个行业的表现已经远超出了市场基准。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传统行业股票的投资价值已经被市场透支了?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银行整体上还没有透支,仍具投资价值。

     现在全行业的平均PB在1.1倍左右,如果说估值也有一个合理区间,我认为目前才到合理区间的中间。

      白酒行业只剩下结构性的机会,一些主要公司已超出了估值合理区间的上限,基本面也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未来几年可能只剩下个位数的期望回报,吸引力不复存在。

Q

     你曾经引述过用以佐证白酒股的长期投资价值的一个例子是,过去100年里英国股票市场上酿酒业是一个市值占比基本没有变化的行业,酒类股票在指数中的占比都大概在3%;

      而纺织几乎跌到零,医药则上升到10%,同为大众消费类行业的市值占比波动很大。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医药行业是由于整体具有行业成长性;酿酒我认为对应了人类的基本生理和人性层面的需求,这些需求是不会变的,同时供给端生产工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纺织品的需求还在,供给端由于产业国际转移,英国在这方面不再具有相对优势。

     酿酒行业的供需稳定,令其成长性和GDP的增速接近,基于中国未来的GDP增速,酿酒行业未来十年的营收年增速大概就在5%左右。

     如果给这样一个增速的行业进行估值,我觉得10-15倍是合理的,而2016年中国整个白酒行业的利润总额不到800亿元,整个白酒行业(包括未上市企业)的合理估值在一万亿元左右。

Q

     目前价值回归的另一个领域是被称作经济周期之母的房地产行业,其基础是政策引导投资功能向居住功能的回归。

     满足居住需求为主的三四线城市销售被大型房地产企业瓜分,行业投资放缓,集中度提高。上市房企将会经历怎样的价值回归?

     首先说住宅。我认为全行业来看需求还是比较稳定地存在的。日本老龄化这么严重,人口在净减少,也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目前也还有每年约人均0.5平米的新增需求。

    目前,中国一线城市存在房价泡沫,二线城市整体比较合理,三四线过去的高库存去化非常快,因此,未来全行业的投资和销售我不认为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这个行业未来继续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和集中是不可避免的,融资成本差异和拿不到地会制约相当一批房企的发展,但一些优质企业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投资价值。

      其次,国内商业地产的供大于求问题比较明显,写字楼、商场、酒店都是,而且存在于大部分城市,平均需要大约三年的消化周期。由于是量的失衡,因此,未来会出现商业地产投资的明显下降。目前,京沪越来越多的业内案例是将酒店改造为写字楼和养老公寓。

Q

     成熟市场成功投资者的理论是国内市场的学习对象。

     例如,基于价值回归的统计规律进行价值投资,有一个条件是市场有完善的制度和长期历史数据,但A股市场至今还不到30年历史,制度仍有待完善,扩大供给才开始加快。

     在这样的市场,均值回归和成熟市场相比会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单看资本市场的规律和方法国内外都一样,我在社保和保险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方法在国内市场的有效性。

     同时,也确实需要结合一些国情,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如何对未来的市场均值做预判

     美国以往的股票市场估值均值就很稳定,1997年以前标普500成分股平均围绕着15-16倍的估值区间波动,但1997年到现在的这20年,其均值已提升到23倍。

      中国在2010年以前,主要股指成分股的估值均值在30倍以上,动态看的话,在2010年后估值均值就出现了系统性下降的趋势,沪深300估值均值从25倍跌到了12倍,这一因素当时也确实是被社保列入了投资假设因素的,这时候就不能照搬成熟市场的经验。

     而在2013年往后,A股这一估值均值系统性下跌的过程结束了,又需要重新用相对平缓的均值来指导长期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