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重视上行性经脉循行模式

 憩苑 2022-08-06 发布于内蒙古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贺娟

摘自2022-8-5中国中医药报
《黄帝内经》涉及上行性循行和十二经循环流注两种不同的循行模式。目前的中医药院校教材,多将十二经循环流注模式视为经脉的基本运行模式。但这种定位,与腧穴理论重视的五腧穴、十二原穴等内容则形成了矛盾,经脉与腧穴理论无法自洽与融通。
上行性循行所行之气为经脉本气(真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本输》《灵枢·根结》《灵枢·卫气》等关于十二经循行所用术语虽然不同,经脉的数目、循行的起止点亦有一定差异,但其自四肢末端走向头面与胸腹的方向皆是相同的。《灵枢·九针十二原》用“井、荥、输、经、合”表达经脉之气由四肢末端发出,流向四肢近端的过程;《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则以六经之“根”皆在足趾之端,而“结”皆在头面;《灵枢·卫气》则以“本标”的概念表达十二经脉循行之始终,其“本”在腕踝关节附近,其“标”则在头面部,所用术语之根、结、本、标,皆为表达草木生长的概念。
奇经八脉亦是重要的经脉,根据《内经》除绕腰一周的带脉、循行起止不明确的阴阳维脉,其他经脉的循行,亦皆体现上行的特征。人在站立状态下,四肢末端在下、胸腹头身在上。显然,经脉由四肢末端向头身而行的循行模式,与草木的生长状态是一致的。
真气是人体生命的本根之气,上行性经脉循行体现的即是经脉真气的运行状态,可视为经脉自身本体之气。《素问·离合真邪论》言:“真气者,经气也。”故《内经》以疾病发生源自邪气扰动、致经脉真气紊乱与散失为其病机,《素问·离合真邪论》《灵枢·刺节真邪论》等,以真气与邪气对举。
十二经循环流注所行之气为水谷精气(营气)。从十二经循环所蕴含的思想分析,其与上行性循行不同,主要是阴阳与五行思想共同影响的结果。十二经之“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模式的构建,本身即契合着阴阳思想之互根互化。十二经脉循环的起点、终点皆在手太阴肺经,以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统帅,可能与肺主气的功能有关,但将肺经的起点定位于中焦,其寓意显然与五行重土思想有关。
十二经循环流注,《内经》则明确其运行之气为后天水谷精微之气——营气。十二经循环流注的代表篇章《灵枢·卫气》曰:“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灵枢·营气》则以完全等同于《灵枢·经脉》篇的循行次第与模式,论述了营气的布散方式。
营气为水谷之气“精专”部分,发挥着灌养十二经脉之气的作用。十二经以井穴或原穴接受先天真气,但需要后天水谷之气的补益方可长盛不衰,因此始于手足末端的十二经脉之真气或原气,又时刻接受源自中焦、布散于上焦肺的水谷精微之气——营气的灌注,取象于草木之根位于地下、而灌溉之水来自天上,二者形成先天与后天、以后天补充先天的生命模式。
从理论构建的完整性而言,两种模式无疑都是必要的,否则无法形成源自先天、补养于后天的生命生存方式。但从临床的角度,上行性循行模式下形成的腧穴理论显然发挥着更重要的临床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