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传(五)

 新用户66885325 2022-08-06 发布于山东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西域的大月氏、康居和大夏等国,位于现在葱岭以西的帕米尔高原,即今天的中亚地区。汉朝的国力在汉宣帝时期达到极盛,自汉元帝时期国力下降。如若不然,这些地区会像新疆一样早早纳入中国版图了。请看《<汉书>研读》第490章:


 西域传(五)


大月氏

大月氏国的都城在监氏城,离长安一万一千六百里,不隶属于都护管辖,十万户四十万人,军兵十万人。向东到都护治所四千七百四十里,向西到安息大约四十九天的行程,南面和罽宾接壤。国家中的土地风俗、物类所有、民俗钱货,都和安息相同。国中出产单峰驼。

大月氏原来是游牧国家,逐水草放牧牲畜,和匈奴人的生活习俗相同。控弦将士十多万,所以自认为强大轻视匈奴。他们本来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老上单于杀掉了月氏王,把其头颅作为饮酒器皿,月氏人这才远远逃遁。经过大宛后向西进攻大夏并使之臣服,在妫水以北建都作为王庭。其余那些小的部众不能离开的,就依靠了南山羌族,号称为小月氏。

大夏国本来没有大的君长,各个城池往往设置小君长,人们害怕战争,所以月氏迁徙来后,臣服受到其奴役,和大月氏一起受到汉朝的节制。大夏共分为五部翕侯:第一部叫做休密翕侯,都城在和墨城,离都护治所两千八百四十一里,离阳关七千八百二里;第二部叫做双靡翕侯,都城在双靡城,离都护治所三千七百四十一里,离阳关七千七百八十二里;第三部叫做贵霜翕侯,都城在澡城,离都护治所五千九百四十里,离阳关七千九百八十二里;第四部叫做肸(音xī,西)顿翕侯,都城在薄茅城,离都护治所五千九百六十二里,离阳关八千二百二里;第五部叫做离附翕侯,都城在高附城,离都护治所六千四十一里,离阳关九千二百八十三里。这五部翕侯,都隶属于大月氏。

康居国王的都城平时在卑阗城,冬天则在乐越匿地,离长安一万二千三百里。不隶属于都护管辖。到越匿地骑马大约七天行程,到国王夏天居住的蕃内九千一百四里,十二万户六十万人,军兵十二万人。向东到都护治所五千五百五十里。国中和大月氏同俗,向东受到匈奴牵制。

汉宣帝时期,匈奴发生内乱,五名单于兼并争战,汉朝拥立了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怨恨汉朝,杀害了汉朝使者,凭借西面的康居和汉朝对抗。随后汉朝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征调戊己校尉和西域各国军兵到达康居,诛灭郅支单于,其事情记载在《甘延寿、陈汤传》中。这年是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到了汉成帝时期,康居派遣质子侍奉汉朝,定时进贡奉献,但自认为距离遥远,所以非常骄横傲慢,不肯和其他国家一样服从汉朝。都护郭舜多次上书说:“原来的匈奴强盛时期,并非是因为兼有乌孙和康居国;后来的匈奴臣服汉朝,也并非是因为失掉了这两个国家。汉朝虽然接纳了三个国家的质子,但这三国仍然在私下里联络沟通,其交往和原来一样,都在等待时机,只要有机会就会生事。这三国亲合不算太近,背离也不算亲近信任。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结交乌孙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为中国招惹了很多事端。但是乌孙已经交结在前,现在他们和匈奴一起都向汉朝称臣,在道义上不能拒绝。但康居一直狡猾傲慢,一直不肯拜见汉朝使者。都护的官到达他们国家后,其坐席竟然安排在乌孙各使者之下,国王以及贵族先饮食完毕后,这才安排都护官吏饮食,通过故意冷落都护官吏来向邻国夸耀。从这些来看,他们为什么还要派遣质子到汉朝侍奉呢?只是想通过经商谋利,所说都是欺诈之辞。匈奴等百蛮大国,现在侍奉汉朝非常完备,听说康居不拜汉朝使者,就会让单于感觉自己太卑下了,应当遣返康居的侍子,断交往不再出使,以表明汉朝不交接无礼之国。敦煌、酒泉小郡以及南道八国,供应来往使者,准备人、马、驴、骆驼的饮食,全都感觉辛苦。这些都白白浪费经过国的财力,去送迎狡猾绝远国家,这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但是朝廷认为康居是刚刚交接的国家,要重视安抚远方之人,所以继续采取羁縻策略,没有断绝与其联系。

康居往西北大约两千里,有奄蔡国,国中控弦者有十多万人,和康居风俗相俗。国家面临大泽,没有高原和山峰,大概就是北海了。

康居国有五个小王:第一个叫做苏毹(音shū,舒)王,都城在苏(谢)城,离都护五千七百七十六里,离阳关八千二十五里;第二个叫做附墨王,都城在附墨城,离都护五千七百六十七里,离阳关八千二十五里;第三个叫做窳(音yǔ,雨)匿王,都城在窳匿城,离都护五千二百六十六里,离阳关七千五百二十五里;第四个叫做罽王,都城在罽城,离都护六千二百九十六里,离阳关八千五百五十五里;第五个叫做奥鞬王,都城在奥鞬城,离都护六千九百六里,离阳关八千三百五十五里。这五王隶属于康居。


康居

黄其军

      作于2022年4月7日(古历壬寅年三月初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