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拙,方可成巧

 tng1959 2022-08-06 发布于上海

有一则寓言故事,秋天来了,大雁南飞,一只大雁不以为然:“靠翅膀飞多累啊!”于是,它躲进一架飞机的行李架内,很快就到了南方。

春天到了,这只大雁又乘机返回北方。寒来暑往,如此过了两年,第三年机场加强管控,它无法潜入机舱,天气渐寒,只好振翅南飞。但由于多年没有飞行,身体变重,很快就被冻僵了,一头从空中栽了下来。

巧者如这只大雁,看似机警灵巧,却在捷径中丧失了生存的本领。老子曰:大巧若拙。拙者多下笨功夫,日复一日,耗时费力,但在成功的道路上,真正的巧恰恰是无数拙的积累。

现实中,有的人想学习却不愿下苦功夫,追求速成。有的人抓基层却不愿做“地平线以下的工作”,争彩头出风头博噱头,什么见效快抓什么。

相反,一些守拙者心无旁骛,积少成多,往往笑到了最后。古语有言“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被毛泽东赞为“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曾国藩便是尚拙的典范。

研究学问,他“读书不二”,一句不通,不读下句。领兵打仗,他“结硬寨,打呆仗”,下笨功夫挖战壕、筑城墙,攻下一座座城。没有量的积累,就难有质的变化,很多时候,笨办法就是好办法。

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就能破天下之至巧。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在为青少年写的《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一书中的序言写了一首诗(节选):

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守拙既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一旦立下愚公志,使出移山劲,不见成效不收兵,如是,则成功会越来越靠近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