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简介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攻击自身健康肝脏细胞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本病发展缓慢,早期有肝区压痛,中晚期有脾大、蜘蛛痣,活动期时表现为持续发热、乏力、腹胀等。另外,由于起病过缓,大部分患者不能察觉早期病情,故容易错过早期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临床上一般采取免疫抑制治疗方法,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但危重患者需考虑肝移植手术[1]。 症状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典型症状为肝区压痛、脾大、蜘蛛痣、乏力、腹胀等。 诊断依据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免疫学、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等方式来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 疾病类型根据血清自身抗体,可主要分为:
是否具有传染性?无 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本病具有全球分布的特点,但不同种族及地区的人群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欧为17/10万,美国阿拉斯加州高达42.9/10万,亚洲为4~24.5/10万,约占所有慢性肝炎的20%。另外,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为1:4,且发病年龄呈双峰状,青春期前后(15岁左右)及中年时期(40岁左右)易患病[2,3][4]。 是否可以治愈?很难治愈。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即使用免疫抑制剂)缓解症状、减轻肝脏损伤,对于缓解期或者发展为非活动性肝硬化等轻度炎症的患者,可暂不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以长期随访为主,若患者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再启动免疫抑制治疗。而对于终末期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是否遗传?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此疾病最主要的遗传风险因子[2,5]。 是否医保范围?是 病因为什么会得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发生异常时,可能攻击自身健康的肝脏细胞,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感染、环境、药物及生物制剂、自身免疫调节机制异常等因素可能共同诱导T细胞(指T淋巴细胞,在人体内发挥着免疫的作用)介导的对肝抗原的攻击: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哪些人容易得自身免疫性肝炎?
就医建议就诊科室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1.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患者有无蜘蛛痣、黄疸、红斑等;通过触诊和叩诊,判断患者有无肝区压痛、脾大、腹胀、关节疼痛、甲状腺疼痛肿胀、扑翼样震颤等状况,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程度。 2.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肽酶(GGT)呈轻至中度升高,提示存在肝炎。 (2)免疫学:免疫球蛋白-G和/或γ-球蛋白升高,并存在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抗-LP)、抗-肌动蛋白抗体(抗-actin)、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抗原抗体(抗-LC1)等自身抗体,可确定肝炎的存在。 (3)病理学检查:显示界面型肝炎、汇管区和小叶淋巴浆细胞浸润、肝细胞玫瑰样花环以及淋巴细胞对肝细胞的穿透现象,即提示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情严重时,还可显示桥接坏死、多小叶坏死或者融合性坏死,无脂肪变性和肉芽肿。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若自身免疫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可显示肝内回声分布不均匀且有所增粗,呈结节状、波纹状、锯齿状改变,还伴有门静脉内径增宽和肝缘变钝的现象。 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起病缓慢,早期不易被发觉,一旦确诊,一般使用免疫抑制剂来缓解免疫系统对于肝脏的损害;若免疫抑制效果不佳或者患者病情危急,则通过肝移植术来挽救患者的性命。 治疗目标持续缓解肝区压痛、脾大、乏力、腹胀、黄疸等临床症状;恢复肝组织结构;防止发生肝纤维化和肝衰竭;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肝移植术
治疗周期确诊后需长期持续性治疗。其中,免疫抑制治疗一般需维持3年以上,即使症状缓解后也需至少维持2年。肝移植术后仍需继续免疫抑制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患者肝区压痛、乏力、瘙痒、黄疸等不适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多数患者可得到生物化学缓解(即转氨酶、免疫球蛋白G、γ-球蛋白等水平恢复正常,肝脏组织得到缓解),10年整体生存率为80%~93%,其中,行肝移植术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88%,5年生存率为80%。若治疗不规范或者不及时,易导致肝脏受损严重,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等并发症,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7]。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需要复诊。对于无疾病活动、处于缓解期或者发展为非活动性肝硬化等轻度炎症患者,需保持2~4个月一次的复诊频率;对于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需4~6周复诊一次,以便及时调整方案;对于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出院后2周之内需进行复诊,若无特殊情况,保持4~6周复诊一次的频率。 日常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预防普通人怎么预防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普通人能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正常人:需戒烟戒酒;保持膳食营养;勿擅自服用呋喃妥因、他汀类等可能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药物或者一些作用不明的保健品和中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对于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家族史者:需定期至医院检查肝功能等指标,必要时做腹部CT,以便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治疗措施。 对于青春期前后及中年女性、自身免疫系统异常者:需定期体检,密切关注有无肝区压痛等相关症状,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95-396. [2]魏怡然,马雄,唐茹琦.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学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9):1287-1290. [3]孙静静,孙大林,胡振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2):87-89. [4]曹亦楠,周桂琴,王宪波,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0):2335-2338. [5]Wang Q,Yang F, Miao Q, et al. The clinical phenotype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J Autoimmun, 2016, 66: 98-107. [6]崔娜娜,王绮夏,马雄.《 2019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引和指南: 成人和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4):758-763. [7]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23-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