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札记|东坡警世名句(五)

 无知一熊 2022-08-06 发布于广东
19)欲得其人之天,法当于众中阴察之

出自《传神记》,想要抓住人的天然神采,应当在平常生活中暗暗观察。

人的传神动作、传神所在(部位)和传神样子各不相同,但都会在日常生活表现无遗。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方能抓住。如果让人正襟危坐、注视一处,那他只能敛容自持,哪能无拘无束地展现出神采?

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和不似之似,“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作画形易而神难”,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观察、掌握人的神采,画出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品。

20)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出自《两浙转运副使孙昌龄可秘阁校理知福州》,(对待百姓)易于用道理使其服从,难以用暴力去战胜。

 顾维钧《外人在华之地位》(1925年):“盖天朝之所贵者,在乎以理服人,非以力吓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方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苏轼建议孙昌龄“惟宽而明”。宽明即宽厚贤明、宽大清明,“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明代理学家薛瑄)”“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韩愈 《顺宗实录二》为政宽明,能得人心。

21)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出自《书吴道子画后》,在法度许可范围之内创新,在豪放之上寄托奇妙理。苏轼用以评价吴道子的画既有法度又有新意,既豪放又有妙理,形容吴道子的画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的地步。

画中国画讲究宗法但不受法束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法不法法。中国画看似无法,豪放不羁,但实则有法,无法有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石涛)”。中国画论里说道:先需得法,中需有法,后需变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大师无技巧。所谓大道无术、大道至简等,说的也都是“大师无技巧”的高度和境界。

22)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出自《贺杨龙图启》,做大事不计较小事,做实事不图虚名;做大事者不被小事缠身,务实者不图虚名。

鲍叔牙:“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考虑问题不拘小节:从大局入手,分清主次,把握核心,不为细枝末节所束缚,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大刀阔斧,放手去做。

但要注意,小事、大事须因人而异,关键是尽量做适度超出自己能力的大事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23)与人锐者去人必速

出自《亡妻王氏墓志铭》,急于套近乎的人撕破脸也很容易。原句是“其与人锐,其去人必快。”

交友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苏轼借亡妻王弗之劝诫告诉我们两种人不可交:一是急于套近乎的人,这种人持事而来,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这种人功利心强,甚至带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二是极端的人,讨论问题带着偏见,常常走极端化。

24)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出自《潮州韩文公庙碑》,一个平常人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能被天下人效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这句激将话最为励志,正是这种向上精神激励中国人立志跨越阶层,使得阶层相对稳定一段时期后便会发生质变。当下,考公、科研、创业和当兵是跨越阶层的四条主要通道,但不管选择哪种通道,都须早立志、立大志和立长志,正如陈胜的另一句话所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气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所向披靡。正如苏轼所言:“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荀子曰: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25)人生一世如屈伸肘

出自《后杞菊赋》,人活在这世上要像手肘一样能伸能屈。大丈夫能屈能伸,退一步海阔天空。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大丈夫能屈能伸,坚持忍耐,专心致志,方可干番事业

姜溪边垂钓得遇文王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诸葛亮高卧隆中,后帮助刘备建立蜀国。韩信忍辱钻胯,成为兴汉名将。司马迁甘受腐刑,终于完成《史记》流传千古。郑板桥却采取忍让策略,智斗贪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人生如梦,卒归一朽。“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黑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较丰约于梦寐,卒同归于一朽。”不如超然物外,洒脱一生。苏轼如此豁达,此篇《后杞菊赋》却也成为“乌台诗案”之一罪证,真是冤枉至迫害。

26)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此三者,存亡之所从出,而天下之大事也

出自宋·苏轼《思治论》。财力不充足,军队不强大,官吏选用不当,这三个方面是造成国家灭亡的根源和治国理政的大事。

《思治赋》是苏轼政治思想的表白,指出“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是关系北宋存亡的主要时弊,针对性地提出了革新措施:政治上“立法禁”“决壅蔽”,整顿吏治,任用贤能,罢斥冗员,使下情得以上达;财政上“均户口”“较赋役”“课百官”“厚货财”“省奉给”“安万民”“节用廉取”;军事上“敎战守”“训后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使民得更代而为兵,兵得复还而为民。”

至于导致时弊的原因,苏轼开篇即言“罪在不立”:“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凡人之情,一举而无功则疑,再则倦,三则去之矣。今世之士,所以相顾而莫肯为者,非其无有忠义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术谋虑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难成而不复立。”为何不立?“欲坏之者常不可胜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