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内科护士的一天

 平溪江渔夫 2022-08-06 发布于湖南

                  

       县人民医院护士丁寒英

           1

寒冬。

早上6点,手机的闹铃响起,把丁寒英从睡梦中吵醒。

她看了一眼窗外,天还没显亮光。

丁寒英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穿好衣服,准备下床的时候,睡在身边的女儿醒了。

小宝贝才半岁,醒来感受不到妈妈的气味,一下就啕哭起来。

丁寒英又缩回到被窝里,轻拍着女儿的后背,嘴里哼着摇篮曲,慢慢哄她入睡。

过了好一阵子,女儿又进入了梦乡。

丁寒英下了床,轻手轻脚地洗嗽完毕,把女儿抱到姐姐床上。又亲了一下睡梦中的儿子,然后跟姐姐打了声招呼,拉开门出去上班。

从租房的五楼下到一楼,走出楼梯口,一阵寒风袭来,丁寒英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2

丁寒英是县人民医院内二科的一名护士。

为了上下班方便,她在医院后面租了房子居住。老公远在新疆打工,两个孩子暂时由姐姐帮忙照看着。

这段时间她上白班,每天早上六点起床,7点左右出门,7点半之前准时赶到医院上班。

冬天早上的7点,天才麻麻亮,又冷,路边的早餐店都还没开门,加之时间仓促,所以早餐这个环节,常常被丁寒英省略掉了。

上班中途,有时候,肚子感到饥饿,她就掏出随身带来的饼干,泡杯开水充饥。

可常常是食物刚一入口,要么是来了新的病人需要接待,要么就传来病床传唤器的呼叫,要么是家属跑过来叫喊“护士,XX号床药水打完了”“护士,XX号床打针手又肿了”“护士,我妈妈拉大便在床上了,麻烦你换下床单”。

一听到喊叫,丁寒英赶紧把饼干强咽下去,然后飞快地往病床号跑。慢了,有些病人或家属就会埋怨,碰上脾气不好的还会骂人。

“作为护士,我们不可能边吃边跑,更不可能在病房里吃东西,有时候碰到紧急情况,必须争分抢秒,只得把吃到嘴里的食物吐掉。”丁寒英笑着说。

长期这样,肯定会得胃病。我说。

科室周护士长接过话题:是会得胃病,可做了这一行没办法啊,早上正是病人多的时候,一工作起来就象打仗一样,你看我们护士来来回回基本都是跑的,没时间吃早餐几乎是我们的工作常态。

停了一下,周护士长继续说:中餐也一样,轮留瞅空解决一下。早上带来的饭菜到中午早就凉了,这种天气根本没法吃。所以,科室买了个电饭煲,谁有空就煮下饭,自己早上带菜来,中午在微波炉里热一下。这样,大家才能吃上一顿热饭。

曾雪婷在帮病人剪指甲。

                           3

早上8点,科室开完早会,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

丁寒英带着刚来的新护士曾雪婷一起,依次走向负责的一张张病床,跟病人嘘寒问暖,细心叮咛,一边说话一边顺手整理好病人的被褥、茶杯、衣物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再查看病人的针口和伤痛处,尽量把每个病人的状况都了解于心。

丁寒英是内二科唯一的武冈人,说着她特有的武冈洞口话,言语轻柔温暖,充满关爱,对待每个病人都象自己的亲人一样,有时候还说点俏皮话,跟她接触的病人和家属都感觉到愉快和欢乐。

这个早上,查房到X号病床,这个病人下半身瘫痪,家属又不在。

丁寒英对病人说:爷爷,您侧过身子睡,长期躺在床上一定经常变换体位,否则褥疮很难好的。

病人动不了。丁寒英和曾雪婷把被子掀开,两人费力帮老人家翻过身子,左侧躺着。

然后拉开老人家的衣服说:爷爷,我看看您屁股上的褥疮好些没有。

丁寒英用棉签沾了药水,帮老人涂上去,对曾雪婷说:这个爷爷屁股上又沾大便了。

两人用纸巾和棉签把病人身上的粪便清理干净,再把老人家的衣服拉下来,帮他盖好被子。

丁寒英转头对我说:这种情况经常会碰到,有些病人一掀被子,就传出一股很大的异味,即使戴着口罩都难以忍受,不过,我们做护士的都习以为常了。

她又跟我说起前不久负责的一个病人,体重170多斤,下半身完全瘫痪,陪护的家属也是一个老奶奶,所以,每隔两小时,丁寒英就跑过去和家属一起帮病人翻身,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

丁寒英说:那个病人和家属再三向我表示感谢,出院的时候还互相加了微信。我们做这一行,脏点累点都没什么,只要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我们就觉得特别快乐和满足。

                       4

完成早上的护理交接,接下来是按照医生的医嘱单配药。

内二科每个责任护士要负责管理15个病人,每个病人的用药也不一样。丁寒英对着医嘱单,仔细核对每个病人的药品和输液,之后,又交给曾雪婷再核对一次,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然后再贴上写有病人姓名的标签。

配好药,放在医用护理的推车上,推到病房里,一张一张的病床挂好药瓶。挂药的时候,丁寒英又仔细询问病人的姓名,以确保药液发放准确。

丁寒英在前面挂药瓶,曾雪婷在后面帮病人穿刺注射,两人互相配合着。

有些病人很瘦,瘦得只剩下皮包骨,血管很难找,碰上困难的时候,两个人就一起上。手背打不了扎手臂,手臂扎不了就在脚上找血管。

给十多个病人都挂好注射液,时间已经到了10点半。还来不及直起腰休息,最先开始输液的第一瓶药水已经打完了,传唤器里又传出:XX号床呼叫,XX号床呼叫。

于是,又朝呼叫的病床号跑过去,还没处理完,另外又有病床呼叫。。。。。。

就这么来来回回地跑,换药、打针、治疗、测血压、量体温、接待新病人、填写护理单等等,两人基本一刻都没得休息,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本来,我跟护士长说好了要采访丁寒英写这篇文章,但看到她一直忙碌着,也不意思去打扰,这样会影响到她的工作。

直到下午1点半,终于有了片刻的空闲,丁寒英把早上带来的菜放在微波炉里加热,盛了饭开始吃。

我对她说:没想到你们每天都这么忙碌和辛苦,之前我一直都没意识到,虽然我在医院陪护我母亲这么久。

丁寒英咽了一口饭,跟我说:我们内二科比其他科室复杂,包括消化科、肾内科、肿瘤科、血液科、另加腹透门诊,所以护理比较复杂,科室的医务人员也更加辛苦。我负责护理的病人多数是癌症晚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和护理,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信心,我希望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人生的美好!

丁寒英又扒了两口饭,继续说:自从内二科增加了肿瘤科,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癌症病人,亲眼看着一些人离开这个世界,深深感觉到生命如此宝贵却又如此脆弱,我们科室不管医生还是护士,好些人脾气和性格都慢慢改变了,变得平和起来,少了以前的急燥和冲动。。。。。。

说话间,一个家属跑过来:护士,8号床药水打完了。

丁寒英放下饭碗,又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换药。

丁寒英在填写、核对医嘱单。

丁寒英在清理抢救车。

丁寒英和曾雪婷在安慰和鼓励病人。

                           5

我跟在丁寒英身后,跟着拍了些图片。

我看着她身穿白色的护士服,在内二科的病房、走廊和护士站之间来来回回的穿梭,象只白色的蝴蝶一般飞舞在病人的身边,我想起了“白衣天使”四个字。

一瞬间,心里涌出一种感动,此时此刻,我觉得这四个字和她是那么相符!

也许,每个行业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压力。而医务人员面对的是救死扶伤,人们把健康甚至生命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期待越高,需求也就越高,无形之中,给这个职业强加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其实,跟我们一样,他们也是普通人。

下午三点,到了下班时间,丁寒英的姐姐和老公抱着两个孩子来到医院。

丁寒英的老公刚从新疆回来,因为那边天气冷,公司放假了。

姐姐对丁寒英说:两个孩子都感冒了,见不到你就一个劲地哭,所以把他们抱过来了。

两岁的儿子向丁寒英伸开了双手:妈妈抱妈妈抱。

丁寒英爱抚地看着儿子,满脸疲惫却又充满幸福的微笑:等一下,等妈妈换了工作服就抱你。

 

丁寒英和她的家人。

            6

丁寒英下班了,俩公婆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和她姐姐一起,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坐着电梯下去了。

虽然没有分享到她更多的故事,但我却觉得圆满。

生活就是这样,既有工作的劳累和辛苦,也有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我想起以前一个做医生的同学,在我一篇文章后面的留言,觉着说得特别好。

在此,以她的留言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

作为医务人员,深知医术局限。我们的工作常态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于疾病,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即使明星大款或治伤疗疾的医生本身遇上了,也一样有各自的恐慌。但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更好的心态善待活着的每一天,每个人。”

后述:写完此文,发预览给护士长检查,看是否有常识错误。护士长回复了一段话,瞬间戳中我的泪点。见笑了,原来我是如此的不坚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