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对未来如此乐观?

 刑事律师何忠民 2022-08-06 发布于湖南

上周四,我发了一篇文章《正常的业务活动,能否构成帮助犯?》。

文中提到的那位被刑事拘留的出租车司机,据其辩护律师两天前来电说,检察院已经对其不批准逮捕了。

这个案子中,出租车司机不构成帮助犯,检察院对其不批准逮捕是正确的。

上周六,我在《未来二三十年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文中说,2050年左右人类将获得真正的解放。即那时候的人衣食无忧,谁也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工作。故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做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事。

有人问我:“有这么乐观吗?”

我说:“虽然是偶然一梦,但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今天,我就说说“为什么可能实现”吧。

一、未来二三十年科学技术上会有一个大爆发。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将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业形态、人们生活方式等带来深刻影响,也必将重塑世界科技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科技创新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为了抢占科技制高点,目前全球各主要大国都在科技领域制订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其中,我国的远期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我相信,投入就会有产出。在各个国家的努力下,人类科技在未来二三十年会出现很多重大突破,在应用技术上也会有一个大爆发。

至少,对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只要国家下定决心要做的事,还没有搞不成的。

而且,人类科技的发展是加速度前进的,就好比从高山上滚石头,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二、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前段时间,我国有些地方拉闸限电了,原因是电煤供应不上。

上网一查,原来我国2021年1-8月火力发电占比高达71.9%,排第二名的水力发电只占14.1%,其他风力、核、光伏发电加起来才占14%。

由此可见,我国能源问题确实非常严峻。一是煤系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挖完的时候。二是煤越来越深,采掘成本越来越高。三是环境因素制约,如碳排放问题。

所以,要完全替代火力发电,并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新需求必须另想办法。

目前能够想到的办法,一是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二是利用太阳能发电。

在核聚变方面,我国已经研究了50年,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目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据最新报道,目前已开始核聚变发电站工程设计,有望10年内示范发电。如此,再花上一二十年,就能实现商业化发电了。

在利用太阳能方面,在地球陆地表面建光伏电站,会受到天气及夜晚的影响,如果在太空或者月球向阳面建光伏电站,将可以全天24小时发电,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电能传回地球。

我个人觉得核聚变发电,可能会先实现。

不管如何,到2050年时,能源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届时,用电就好像呼吸空气一样,几乎不花什么钱。

一旦解决了能源问题,那么人类的生存空间将得到很大的拓展。

比如,今年9月份有新闻报道,我国已在实验室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只要未来能源成本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在工厂中直接用二氧化碳生产粮食,不需要种地了。

又如,对那些缺少淡水资源的地方,可以直接用海水淡化技术制成淡水。

其实,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一部掌控和利用能量的历史。比如,原始人只会利用人力(如采集、狩猎),古代人学会了利用畜力(如牛、马、骆驼、大象等)和简单地利用自然力(如水力、风力),近代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利用化石能源转化成的机械力,现代人可以利用核力了(核裂变)。

如果没有飞机发动机,人类无法进行空中旅行;如果没有火箭发动机,人类无法进入太空。如果未来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并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粮食后,人类将可以实现星际航行。

三、智能机器人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制约智能化发展的因素有硬件(计算能力)和软件(算法)。

在计算能力方面,未来以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解决算力问题。

在算法方面,因世界上的问题分为可以计算的问题(数学问题)和不可以计算的问题(非数学问题),人类只能尽量对可计算的问题编制成算法交给计算机执行。所以,无论有多么高的智能程度,机器人也无法取代人类。

不过,未来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算法基础上制造的智能机器人,一定会广泛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在人类的指挥或者操控下,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讲过去的事,易;说未来的事,难。

不过,只要大多数人都相信未来会更好,就一定会更好。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