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死于不守政治规矩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世界上的事,看起来像一团乱麻。有的是真乱;有的则在抽丝剥茧之后,总能瞧出端倪、找出线索来。
        刘邦与韩信,一个是前无古人的布衣天子,提三尺剑取天下;一个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攻必取战必胜。他们经历过一段携手战斗、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光。然而,最终韩信被吕后杀于钟室,夷三族。两人之间,与很多封建君臣一样,可谓相爱相杀。
        往事不可追,但可以回味。几千年来,刘韩孰是孰非,世人争论不休。大部分人认为刘邦不厚道,韩信帮忙打下了汉朝大半个江山,最后却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连司马迁的《史记》,话里话外对韩信也流露出十二分的同情,替他做检讨都不怎么用心,只是很敷衍地说“伐其功,矜其能”,也就是恃功而骄、恃才自傲。
        刘邦与韩信的裂痕,始于一件事,我将之简称为“封齐事件”。当时,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河南荥阳僵持不下,形势对刘邦一度非常不利。这个节骨眼上,在北方开辟第二战场,连战连胜、局面大好的韩信,感觉自己翅膀硬了,派使者婉转表达了自己代理齐王的意愿。刘邦当场勃然大怒:“我在这被围困,天天盼着他来帮我,没料到这小子乘人之危,还想自立为王”,并且准备兴兵讨伐韩信。还好,在张良、陈平提醒下,刘邦明白当前必须以团结为主,立马来了个剧情大反转,迅速怒脸变笑脸:“这小子太见外了!大丈夫要做诸侯王,就做真的,干吗要代理?”于是,正式拜韩信为齐王。最终,刘邦在韩信大力支持下,彻底消灭项羽势力,夺得天下,奠定了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封齐事件,我个人认为,过错主要在韩信一方。首先,韩信在道义上理亏。楚汉相争,双方都在搞统一战线,不少地方实力派都是墙头草,哪边形势好就投奔哪边,像魏王豹、韩王信等经常反水,朝汉暮楚。但是,韩信却不一样,他当初投奔刘邦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在萧何力荐下,刘邦先是力排众议拜他为大将军、统领三军,后来又给予他独当一面、开疆拓土的机会。韩信自己也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所以,韩信是刘邦一手培养出来的,属于萧何、曹参、樊哙等最早跟随刘邦的沛地父老之外,刘邦亲手缔造的第二嫡系。别人靠不住,刘邦能理解;韩信不给力,刘邦绝对无法原谅。然而,韩信关键时刻却挟功自重、讨价还价,不论政治操守还是人品道德,显然都不可靠,算是伤透了刘邦的心。即使刘邦再豁达大度,一时隐忍,秋后算账却成为必然。“汉初三杰”中,萧何、张良一直与刘邦患难,从不主动邀功请赏,最后都被封侯;韩信排名最末,却是最早被封赏也是唯一被封诸侯王的一个,下场却也最惨。
        其次,韩信在战略上糊涂。封齐事件前后,齐国辩士蒯通劝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门户,这样三分天下至少有其一。先不论这种战略可行与否,韩信的反应是“考虑一下”,可一直考虑了几天都没结果,最后导致蒯通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装疯卖傻、“佯狂为巫”。从韩信反应之迟钝来看,完全缺乏清晰的战略“路线图”,更欠缺果敢的魄力和充分的自信。韩信临死前,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然而,即使当初他真的采纳了蒯通的建议,叛汉自立,也不见得就能成功。他严重低估了刘邦对军队的控制能力。韩信的大将如曹参、灌婴等人都是刘邦的铁杆亲信,他指挥的军队明显姓刘而不姓韩。况且,当时汉军指挥制度的设计应该比较完善,这从刘邦屡次进入方面军指挥所、夺取指挥权可以佐证,如“(汉王)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其军”、“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等等。另外,韩信自身定位不准,他自认为功劳很大,封王理所当然。可是看一看,白马之盟前,被刘邦分封为诸侯王(异姓王)的都是什么人?如英布、彭越、臧荼、张耳、韩王信、吴芮等,要么是最早造反、自己拉起一支部队的地方实力派,要么就是与刘邦沾亲带故。比较而言,韩信属于“聘用人员”,资历较浅,根基薄弱。所以,他要是反水,恐怕响应者不多。刘邦统一天下后,将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警告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也算够意思。如果韩信明智一些,就应该明白“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懂得像留侯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安享富贵。然而,他不仅不低调,却经常口出狂言、牢骚满腹,给了别人杀他的口实。
        刘邦在回长安的路上,听说吕后把韩信杀了,什么反应?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很传神地用了五个字:“且喜且怜之”,欣喜的是韩信终于死了,对皇权最大的军事威胁宣告解除;可怜的是一代战神就这么死了,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很惋惜很同情,少不了一番唏嘘感慨。韩信谋反的证据,细究起来经不起推敲,牵强附会多于真材实料。因而,后世为韩信鸣冤叫屈者不在少数。特别是落到了以阴险毒辣著称的吕雉手里,“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有人认为,刘邦是借吕后之手铲除韩信。虽然剪除异姓王属于既定战略,但刘邦对韩信的情感异常复杂。此前,有人已经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假装到云梦泽旅游,顺便就把韩信抓了。不过,最后只是赦免其罪,将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刘邦知道,比起英布、彭越,韩信叛变的罪名实在经不起推敲。然而,每当刘邦想到韩信在关键时刻不守规矩、借势要挟,也是恨得牙根痒痒。刘邦虽无赖,气量算是很大,绝非凡俗之辈。连毛泽东都评价“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是个高明的政治家”,所以,我倒觉得,如果刘邦当时在场,绝不会轻易杀韩信。即使痛下杀手,在这之前两人也会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对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韩信既然效忠刘邦,也认定了刘邦此人能成就大事,然而为了贪图诸侯王这个虚名,关键时刻破坏了政治规矩,最终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死于谋反的罪名有点冤,但却死的不算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