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垮二代”曹丕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到265年被司马炎用同样的禅让戏码搞掉,曹魏政权存在了45年,正儿八经被史书承认的皇帝只有两个: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后面三个“少帝”有名无实。其实,早在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朝政大权完全就被司马氏父子掌握,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其间,那个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皇帝曹髦,不甘心任人摆布,率领一批宫人“造反”,亲自挥剑上阵,竟被直接杀掉。可想而知,那时候曹魏皇帝的命运连傀儡都不如,完全就是引颈待戮、坐等交班。
历史的车轮走到这,总让人唏嘘不已。曹操英雄一世,辛辛苦苦用三十年打下的江山,不到三十年就被司马懿家族摘了果子,生生为他人做嫁衣。朝代更迭虽属寻常,然而曹氏祖孙三代文治武功可圈可点,格局气象不算差劲,偏偏就这么短命。
曹操活着的时候,被封魏王已经突破汉朝正常爵位制度的极限,然而他却没有更进一步,弄个皇帝干干。曹操明白,虽然“取汉而代之”是早晚的事,但时机并不成熟,不能操之过急。首先,从外部环境看,天下还未统一,孙权、刘备割据一方、虎视眈眈,与魏国势成鼎立,曹操几次大举征伐都劳而无功。如果不统一就称帝,恐怕难服众心。其次,从内部环境看,连年征战导致民力困乏、民生凋敝,经济不景气。另外,对士族势力整合不彻底,加之刘汉小朝廷和曹魏大王国在名义上权力交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效忠汉室。枭雄曹操当然不会“务虚名而处实祸”,不能为了皇帝的虚名,白白葬送几十年奋斗成果。为了子孙计,还是暂时忍一忍。
按照曹操的“路线图”,他对继承者的人设,大致分这么几步:第一,打击士族,在防止士族势力坐大的同时,在经济上能够减少士族对民众的盘剥,减轻民众负担,一举两得。要知道,抑制豪强,是曹操一贯奉行的思路。任济南相、打败袁绍后治理冀州、杀崔琰孔融等时期的举动,都有充分体现。第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壮大实力。第三,先北后南,先解决北方边患和辽东公孙割据势力,之后再对蜀吴用兵,统一中国。第四,也是最后一步,曹魏代汉,奠定百年基业。
然而,现实完全是另一种节奏,甚至相反。公元220年正月,魏王曹操去世,曹丕接班。十个月后,曹丕怂恿群臣逼迫汉献帝禅让,迅速完成篡汉“大业”。为笼络人心,曹丕大赦天下,给朝中大臣“封爵增位”。之后听从尚书陈群建议,改变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推行九品中正制,将人才选拔等级化、门第化,士族势力进一步坐大。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皇帝,曹丕拒绝了贾诩“先文后武”的建议,三次亲征伐吴,劳民伤财,结果要么大败而归、要么无功而返。因为过度操劳,曹丕四十岁病逝,在位仅仅六年。
曹丕刻薄。或许当年与曹冲、曹植争夺世子之位留下了阴影,曹丕对兄弟们非常严厉,虽然封王封侯,但管理非常苛刻,动不动责罚,还经常改换封地,王侯们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连《三国志》作者陈寿都看不下去:“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雍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意思就是曹魏对待诸侯,和对待监狱里的犯人差不多,封地差不多一年一换,弊病非常严重。不少人就认为,曹丕对宗室刻薄,导致皇族势力孱弱,在司马家族篡位时完全没有实力对抗,也是曹魏王朝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丕也小气。最典型的就是鲍勋。鲍勋的父亲鲍信对曹操有大恩,他本人刚正不阿,执法严格。曹丕当太子时,鲍勋因为一件小事得罪过他。曹丕当了皇帝后,鲍勋本来犯了一个很小的罪名,按律法只需要罚金就可以免罪,大臣们也多次求情,但曹丕还是找坚持处死了他,群臣“莫不为勋叹恨”。陈寿评论曹丕很委婉,说他如果气度再大一点,就算得上贤明了。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当皇帝的,如果因为气量狭窄被部下看不起,恐怕就危险了。估计最高兴的是阴谋家司马懿,曹操后人这么不争气,都能当皇帝,我司马家为什么不行?“天予不取,反受其祸”啊,可能从那时起,司马懿开始向曹氏父子学习,如法炮制,祖孙三代苦心经营,“欺寡妇孤儿,狐媚以取天下”,成功篡位。
一个王朝,开创者固然重要,但二代、三代把该做的事做好也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奠定长期的基业。说曹丕是“垮二代”,不是说他不行,而是他没把该做的事做好,没有履行好他的历史使命。《三国志·文帝纪》里,曹丕除了篡汉,突出的功业真不算多。他最被后世称道的,就是他的文章。促狭点讲,恐怕魏文帝的谥号,不是文治武功的“文”,而是文艺的“文”啊!
当年,曹操还有个儿子曹冲,就是“曹冲称象”的主人公,非常聪明仁义。曹操多次流露出要传位给曹冲的意思,可惜后来病死。曹操非常悲伤,曹丕就去安慰他。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是曹冲死了,你们才有幸能继承王位。事后来看,曹丕有幸继承大位,却又是曹魏政权的另一种不幸!不知道曹操临终前急召他的另一个儿子曹彰,想见而未见成,,是不是有其它什么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