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贤路阻塞必亡国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宗李柷禅位,唐朝灭亡。灭掉大唐的是朱温吗?恐怕不是。
前推三十年,黄巢起义爆发,转战大半个国家,曾经攻下首都长安,最后虽然失败,却彻底动摇了李唐统治根基。彼时,天下人皆知唐朝气数将尽。灭掉大唐的,是黄巢吗?恐怕也不是。
大唐真正的转折点出现于公元755年。那一年,安史之乱爆发,历时七载,叛乱最终平定。但是,大唐自此由盛而衰,中央朝廷开始丧失凝聚力,藩镇尾大不掉、割据称雄,国家变乱频仍、再无宁日。正像《资治通鉴》所言:“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安禄山能造反,是因为他兼任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权倾边陲,有造反的实力和本钱。其实,安禄山本来没机会担任节度使的。然而,因为一个人,一切改变。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李林甫。
最初,节度使都是由名臣担任,“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所以一般不会选用胡人。公元735年,李林甫正式担任宰相。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消除潜在竞争对手,
李林甫给皇帝建议:“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而是寒族还无党援”。从此之后,节度使开始选用胡人,安禄山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李林甫嫉贤妒能的臭名昭著,留下两个典故比较有名:一是“野无遗贤”。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读书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到京城参加考试。李林甫担心这些人在试卷里说他的坏话,就建议先由各郡县选拔。结果,选到京城参加诗、赋、论考试的那些人,没有一个合格的。按说,这很不正常。然而,李林甫硬生生把坏事说成了好事:“这说明民间再没有遗漏的人才了”。另一个典故是“立仗马”。李林甫为了独揽朝政,暗示谏官向宫门前的仪仗马队学习:“如今天子圣明,不需要大家提意见,你看那些立仗马,整日默不作声,就能得到上等的粮草饲养,但只要有一声嘶鸣,就会立即被剔除出去。就算后来想不乱叫,也不可能再被征用。”从此,朝中谏官无人再敢提意见。
在老迈昏庸的唐玄宗神助攻下,李林甫为相十九年,依靠着口蜜腹剑的“绝招”,牢牢把持着人事大权,大搞亲疏远近,凡是与他亲近的,即使才能低下,也能得到重用;凡是不投靠他的,就想方设法打压、陷害,“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如此一来,贤能之士的上升之路逐渐堵塞,劣币驱逐良币,朝堂之上,人才济济、生机勃勃的局面一去不返,党争风气日盛,政治水平迅速下降,大唐帝国开始缓缓走向衰亡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