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巴数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上世纪90年代,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研究认为:一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组织”形成的群体规模大概为150人。换句话说,人类的大脑结构决定了每个人能维持稳定社交的人数上限约为150个。由于影响广泛,150被称为“邓巴数”。
      后来,不少人认为得出这个数字的过程缺乏可靠依据,然而在实践中却不断得到验证。比如,美军经过长期试错就发现:一个最优的功能性战斗单元,人数也在150人左右。再比如,有人统计,即使人们现在有了信息网络的加持,高质量的社交关系人数也很难突破150以上,Facebook的内部专家就表示,Facebook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大约是120人;据《微信生活白皮书》,年轻人平均拥有128个微信好友。当然也有反例,2018年北大白皮书称,95后每天使用手机8.33小时,将玩游戏当作社交主要方式,人均微信好友240个。
      了解“邓巴数”的意义可能在于:第一,这个数字准不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出了人们的普遍感觉:通讯录即便存有几千个电话,但保持联系的没有几个;朋友圈好友成千上万,经常互动点赞的却为数不多,能深入聊天的更是屈指可数。这不是某个人的寂寞,也不是什么世态炎凉,而是大脑新皮层的处理能力决定的。第二,邓巴说的150人标准并不高,一年至少联系一次,150人中只有20人左右算得上密切交往。所以,如果一个人能与你一年联系一次,即便只是在朋友圈经常点个赞,说明他已经把你当成他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如果联系得再多一些,那就是把你当作二十分之一了。因此,要懂得珍惜朋友。第三,作为管理者,可以深入一线、直插末端,但不要奢望能够直接指挥所有人,必须学会信赖他人、依靠他人,搞好组织分工,而不是事必躬亲。战略规划决定着宏观方向,组织分工关系到落实质量,两者同样重要,结合点就在于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当一个团体超过150人以上时,直接的交往就会失去作用,需要依靠制度、法规等强制性规范;等规模更大时,价值观引导成为必然,政党、宗教、大型企业等的发展进程恰是如此。
      随着时代进步,人类大脑不断进化,“邓巴数”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不知道未来的人类会不会像蚂蚁一样,见面用触角碰一下,就能交换信息和感觉,甚至大脑联网。到那时,“邓巴数”或许就不再有意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