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斯分析报告之二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与无数成功者的倔强抗争相似,李斯竭尽全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依靠个人奋斗,也依靠时势眷顾,每一次机会他都能稳稳抓住,实现从郡小吏到帝国丞相的逆袭,走向了人生巅峰。但是,最后一次,因为抓得太紧,反而彻底输掉,被腰斩于咸阳。临死前,他对一同被绑赴刑的儿子说:我还想和你牵着黄狗,出故乡上蔡的东门去打猎,可惜再也不可能了啊!“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进取心极强,他从来不掩饰对荣华富贵的向往与渴求,并且这种向往渴求贯穿了他一生。年轻时“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老鼠哲学”,入秦前告别老师荀子“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的奋斗宣言,以及经过内心激烈斗争最终选择与胡亥、赵高合作的“最后一次”,都体现了他将谋求荣华富贵作为第一目标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将谋求名位、封侯拜相作为人生理想,在封建时代属于正常,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然而,当一个人过分追求名利时,往往会产生两个后果:
      首先,做事只计较利害成败,不顾忌是非善恶。换句话说,就是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达目的机关算尽、不择手段,包括放弃良知。另外,妒贤嫉能,绝不会容忍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崭露头角。这种人可能一时得志,却无法长久,即便侥幸寿终正寝,也会在史书中留下骂名。因为从根子上看,他不仅自私自利,没有情怀、没有信仰,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有奶就是娘”,别人可以利用他,却绝不会信任他,久而久之只有同伙,没有朋友;只会被鄙视,而不会被尊重。李斯一贯的行事风格,包括后来害死同窗韩非子,恰恰都是他“只计利害,不顾善恶”的人格表现。
      其次,恋栈富贵,人越老就越怯越贪。对他们而言,功名利禄是最高追求,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所以,人越老越放不下,越害怕失去,自然也就越发贪婪,不止为晚年谋划,还要为身后谋划,“为子孙后代计”,希望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长保荣华富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沙丘之变时,李斯已是七十岁高龄,如果不与胡亥、赵高同流合污,也可以告老还乡。之所以被拉下水,是因为赵高抓住了李斯怕穷怕死的软肋:如果扶苏继位,必会任命蒙恬为相,李斯当然相位不保,而且按照秦始皇留下的政治传统,丞相下台后可能还会有性命之忧,甚至“祸及子孙”。相反,如果支持胡亥上台,不仅继续做丞相,还能“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不知李斯想过没有,胡亥、赵高这等人,又怎能信得过、靠得住?将来又怎能信得过他?可以说,造就李斯成功的特质,恰恰为他的失败埋下种子,也制造了他的悲剧结局。
      李斯启示我们:人生必须不断扩张格局、提升境界。大家都是凡夫俗子,追名逐利属于人之常情,但不应该将之作为最高追求,特别是不能一辈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还是要有信仰、有情怀、有境界、有品节,这样人生至少有味道,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拿得起、放得下。
      当年,李斯的大儿子、三川郡守李由探亲回家,李斯在家摆酒宴,朝廷官员都来祝贺,门口停放的马车数以千计。李斯想起了老师荀子的话:“唉!我曾听荀子说'事物忌讳太过分’。我本是上蔡的一介平民,街道里的贫贱百姓,皇帝不知我愚笨,才把我提拔到这个位置。我已经位极人臣,达到了富贵的极点。物极则衰,我不知道将来的吉凶和归宿在哪里啊!”其实,哪里是李斯不知道,而是他心如浮萍,没着没落,灵魂无处安放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