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高适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京漂”多年后,四十岁的高适回到宋中(商丘)。可是,那颗流浪的心仍然蠢蠢欲动。当为族侄送行时,高适一边勉励他:“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一边自己下决心继续出游:“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岂止是离忧?更多的是不甘心、不安分。
      之前,高适西去长安,与众多读书人一样,想方设法与王公贵族结交,希望得到赏识推荐,“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结果不理想,“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为了生计,只好回宋中种地。
      高适没把耕读生活作为最后归宿,他感觉自己的命运仍像一叶扁舟,漂泊不定,“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这次,高适决定向东走,去江淮、曲阜一带碰碰运气。
      于是,高适从宋中搬到了淇上(今河南安阳),然后在河南、山东、江苏交界一带游历。他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希望就此归隐田园,“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甚至修筑了淇上别业,“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另一方面,高适放不下雄心壮志,盼望有机会建功立业,“四十能学剑,时人无此心”,鼓励别人大器晚成,也是在勉励自己。“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莫要辜负年富力强的大好时光。更为难得的是,高适回顾过去十多年历程,“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提出“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隐约间,有了一个更硬实、格局更大的精神支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