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经常锻炼和进行身体活动,对健康有着很多好处,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生风险,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缓解抑郁和焦虑,改善认知,促进睡眠,从而降低死亡风险、延长寿命。 多项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者两者等量结合。 既然身体活动对健康、寿命的好处有这么多,那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呢? 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AHA)旗下期刊《循环》(Circulation)的研究发现,每周身体活动量达到指南最低推荐量的2-4倍时,会进一步延长寿命、降低死亡(包括全因、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但超过4倍时,并没有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 来自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HS)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116221名参与者。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66岁,63%是女性。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身体活动量(中等和高强度)、吸烟状态、饮酒量、睡眠、饮食等生活方式信息;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患病史和治疗史等信息。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是指代谢当量(MET)<6的身体活动,是需要用一些力,会使心跳、呼吸加快,但仍然可以轻松讲话的活动,比如快步走、跳舞、举重、休闲游泳等。 高强度身体活动,是指MET≥6的身体活动,是需要用更多的力,会使心跳更快、呼吸急促的活动,如跑步、健身操、打网球等。 此外,研究人员每2年对参与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上面的信息,并收集参与者的死亡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身体活动量达到指南推荐的人,往往体重更健康,很少喝酒,饮食搭配更均衡,吸烟的人也少;和经常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的参与者相比,经常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年龄更小。 在平均长达30年的随访中,共有47596名参与者死亡。 刨除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是进行中等还是高强度身体活动,只要做了,就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当身体活动量达到指南推荐量的2-4倍时,死亡风险降低得更明显。 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和死亡风险方面,和很少进行(0-19分钟/周)身体活动的参与者相比:
在高强度身体活动和死亡风险方面,和很少进行(0分钟/周)身体活动的参与者相比:
当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身体活动量达到指南推荐量的4倍以上时,也就是每周至少进行60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至少300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并没有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但同时,也没有损害心血管健康、增加死亡风险。 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增加身体活动量,对身体活动量不足的参与者死亡风险降低的影响,要比身体活动量达到指南推荐量的参与者更明显。 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身体活动量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身体活动量依赖参与者回忆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最后指出,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多种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已经有充分证据表明,规律地进行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但长时间、高于指南推荐量的身体活动,是否会对健康和死亡风险产生有害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 这项研究的发现,不仅支持了当前的指南建议——进行身体活动对健康有好处,有助于延长寿命、降低死亡风险。 同时也进一步表明,进行更多的身体活动,如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300-60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者是两者的等量结合,可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建议,在一生中应少坐多动,多进行身体活动,以促进整体健康。即使身体活动量达到了指南的推荐标准,适当多进行一些,对健康和寿命也是有好处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要警惕过度运动,如果在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极度疲劳;感觉到厌恶,精神难受;不想吃饭;睡不着觉;关节出现非正常且持续性的疼痛等情况,就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运动过量导致的,应该注意减少,保持适量运动,促进健康。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运动时,还应进行评估,在医生、运动专家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您可能还想看: 运动类型不同,对健康的影响有啥区别? 运动时心率多少算正常? 癌症、骨质疏松症患者该怎样运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