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七军征战两广(17)——永阳歼敌

 兰州家长 2022-08-06 发布于甘肃

莫文骅回忆

几天后,我58 团和湘东南独立师第3 团挥师北上,于3 月下旬到达江西永新县休整。永新,号称“江南古邑”,是当时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省委驻地, 1927 年秋收起义部队的著名“三湾改编”就在永新地区进行。

这里群众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我们一进永新,看到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巩固,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红军部队军容严整威武,顿觉耳目一新。当地党组织、政府派出慰问队迎接我们,一群群前来慰问的人,亲亲热热地把战士们围起来,问寒问暖,像在迎接久别归来的亲人一样。穿戴整齐、喜笑颜开的姑娘们,来到战士们中间唱山歌,跳“毛毛雨”舞,还抢着给战士洗衣服,慰问队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应接不暇。到处是笑声、歌声和暖人心窝的问候。

饱受征战之苦的红7 军将士,来到革命根据地后,处处感到新奇、温暖,真是换了一个新天地!湘赣苏区的红军,除了独立1 师外,还有红20 军。这3 支部队在永新会合在一起了。为统一指挥,湘赣省委决定成立一个临时总指挥部,由张云逸军长任总指挥,曾炳春(红20 军政委)任政治委员。

部队有红7 军6 个连,红20 军3 个小团,独立1 师两个小团,共3000多人,军威大振。我们在永新休息了几天,开始接触到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学习了游击战争、群众工作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许多新鲜的东西,令人难忘。此时,中央苏区正在进行第二次反“围剿”,为牵制敌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湘赣省委决定3 支部队采取联合行动,攻打吉安县的永阳镇。

永阳,位于吉(安)泰(和)盆地之间,是个千余人的小城镇,东、北两面环绕着一条不能徒涉的小河,西边是丘陵地带。南面是一片开阔田畴。该镇距吉安县城20 多公里,离井冈山50 多公里。敌罗林旅的两个团驻在该镇,是包围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前哨阵地。我军分两路进攻,其兵力部署是:

独立师两个小团从东面过小桥,通过田畴,攻敌右翼,以夺取该镇; 20 军从左翼进攻永阳镇右侧,以策应独立师;红7 军为总预备队,埋伏在独立师和20 军之间的永阳镇对面,我们第4 连隐蔽在独立师后面的一个山坡上。

4 月4 日拂晓,战斗打响。英勇的独立师部队在团政委王震率领下,神逮地突入永阳镇内,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因敌人措手不及,独立师一下子就缴获了一批枪支和迫击炮,并向纵深发展。狡猾的敌人以一部抵抗,而其主力沿山地向我左翼的红20 军阵地进攻。由于敌众我寡,红20 军的战斗力不强,交战不久便退了出来。一直退到红7 军的位置,离我军指挥部很近。

张军长要组织红7 军反击,但被后退的红20 军的部队挡住了,队伍无法展开,敌人又接踵而至,只得向后撤退。于是,敌人很快占领了我总预备队的阵地。

敌人追过来了,张军长身边只有一个排,其他部队分散隐蔽。他一面指挥这个排迎击敌人,一面带着两名警卫员,冲上山头,观察和指挥战斗。在此同时,另一股敌人约有一个营的兵力,向独立师侧后的小桥攻击前进。

这就使进入永阳镇内的独立师处于被敌包围的危险。当战斗开始不久,我连听到前面激烈的枪声时,以为是进攻得手了,可过了一会儿,枪声越来越近,而且见到左翼山上的部队很混乱,也分不清是敌是我。没有得到军部的命令,怎么办?曹连长找我商量后决定,把全连拉到靠近镇内的河东去,以便了解情况,主动寻机参战。

我们当即派传令兵前往军部报告,率全连开始向河边行动。这条小河不太宽,但水流很急,徒涉困难,只得踏着露出水面的大石块缓缓而过。曹连长看小河如此难走,便让我带队先过河,他带一个班控制高地,掩护我们。然而,过河的速度很慢。 20 多分钟,才有30 多人过河。

这时左翼方面的枪声很急,情况不明。我把过河战士集合在大路上,等待尚未过河的战士。枪声越来越激烈。我想,若等到全连队伍过完或等军部指示再参加战斗,恐怕时间来不及了,枪声就是命令,应当积极主动地寻找战机,参加战斗。

于是我率领过河的36 名战士从大路向枪声密集的地方奔去。刚赶到小桥边,看见桥边山地上站着十几个人,原来是独立师师长李天柱同志和他的随从人员。李天柱同志表情严峻,焦急地对我说:“七军同志们,你们来得正好!敌人一个营正向这边迂回独立师,如果到了这座桥,截断独立师的退路,我们两个团就撤不出来了,我这里已没有兵了,请你们冲过桥去,把迂回过来的敌人压下去,我们死也死在一起!”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危急。“请师长放心,我们就是来参加战斗的!”我把火线旗一挥,大叫一声:“同志们,跟我来!”36 名健儿箭一般冲过桥去。过了桥,敌人的前头部队已迎面而来。

我又把旗一挥,队伍立即变成横队形,向着敌人冲去。这是一片长着稀疏树木的起伏地。

原来在这里防守的只有10 多个赤卫队员,见我们冲过来,十分高兴,立即呐喊助威:“冲呀!”“杀呀!”可我们的队伍并不作声,个个掮着枪直向前冲。对面百余敌人见冲过来的队伍不声不响,也不打枪,拚命往前冲来,断定是碰上了来者不善的老兵。加之后面赤卫队员的呐喊声,摸不清虚实,竟慌了手脚,纷纷掉头往回跑。

我们还没放一枪,敌人自己先乱了营。

“冲呀!追呀!”我连的36 名“猛虎”,勇猛地冲杀过去。少数顽敌,利用树木作掩护,企图顽抗,被战士们的排枪打得慌忙逃窜。我们跟踪追击,边追边打,一直追了三四里路。追到田边,我便命令战士们卧倒射击。敌我双方对峙了几分钟,敌人看到我军没有前进,便用一个排反击,从灌木丛中冲了出来,我们一排密集的枪弹打过去,敌人缩了回去,双方对打了一阵。

有一个敌军官站起来,骂了一声“吊那妈”,向我打了一排枪。

我也站起来打了他一排枪,双方都没有打着。这时,我看到王震的队伍已近桥边,趁敌人缩回去的时候,一转身,把火线旗向后一摆,喊声“撤!”战士们立即向后飞奔,撤出战斗。

我们走了几十步,当敌人发觉我军后撤又发起冲击时,我们已过小桥,赶上了自己的部队。这会儿,独立师的部队也撤回到桥头那里集结。我检查一下人数, 36 名战士一个不少,只李顺排长和一名战士负了伤。李天柱师长见我们击退了敌人,高兴地同每个人握手,连连称赞道:“你们红七军作战勇猛,真是名不虚传!”这时,曹连长带着我连其他同志也来了,全连又会合在一起。张云逸、黄子荣、叶季壮等首长得知此战斗情况后,表扬说:

“4 连主动出击,打得好,不仅解救了独立师,也打乱了敌人的整个部署!”

据军首长们说,敌主力见其迂回部队被我连击溃,怕被我军夹击,便慌忙撤退。我军于黄昏时占领了永阳镇。永阳战斗后,我被调到第6 连担任连长兼政治委员(不久改为政治指导员)。

6 连是红7 军过乐昌河时组建的新连队。其成员除部分刚治愈的伤病员外,大部分则是机关中的“三兵”(勤务兵、司号兵、通信兵)和“三夫”(伙夫、马夫、挑夫)。在这些勤务人员中,不少人年纪较大,缺乏战斗经验。

我到6 连后,针对连队人员来自各个方面,大家各有优长的情况,强调要注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搞好内外团结。在党支部委员会中,统一了支委的思想。在党员的带动下,组成了战斗互助组,全连出现了团结、互学、互助的新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