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标前的商谈

 听雨的秘密花园 2022-08-06 发布于上海

因为近期工作原因,需要开展新的项目,之前经过筛选,询价了5家公司,发现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事方式,具体来说,更像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也更加看清自身的不足,也为以后自己做事提供反思和参考。

通过查询供应商库,下载表格,筛选经营范围关键字,筛选到3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资历、规格各不相同,为了减少风险,我查看了之前的招标记录,根据项目成果,选了5家和我们合作过的公司。

可以说,这有点片面了,也有点禁锢自己,因为可能会错过更合适的公司,但是考虑到效率,考虑到合作交流的顺畅度,还是没有轻易尝试新公司,也许,走别人走过的路,有点固步自封,但是在风险角度,这最合适。

这也和相亲类似,我们常常根据学历、家庭、工作、身高来确定某个范围,虽然把人嵌入了条条框框,但在某个角度说,这是最保险最有效率的筛选方式。

在和这5家公司的交流中,可以说,他们每个公司都个性十足。

ABCDE来代表吧,排名不分先后。

A公司是刚刚开始和我们合作的公司,参与过一个项目,我先打了电话,说明来意,然后加微信,将我们的需求发给他,这位负责人很快就拉了一个三个人的群,另一位是他们的副总,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我问他们大概什么时候能给出报价,那位副总说有点难度,需要和策划一起开个会,我们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在线会议。

B公司是和我们合作最多最熟悉的公司,当然,不是和我熟,而是和公司其他项目员工,这家公司负责人很自来熟,也很清楚我们的办事模式,当晚添加微信,说明预算后,便给了我询价表以及公司简介,交流很轻松,不需要催促。

C公司就有点令人伤心了,因为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很不自信,也是和A公司一样刚刚开始和我们有合作,但是心思较重,在添加微信后,他先问了一句,是已经有意向的公司了,还是没有确定。看到这句话我就明白了,他怕做无用功,我说了需求和预算,他说考虑考虑。

D公司可以说也是个老油条,和我们公司合作很多,我说明来意后,便告诉我她正在开车,如果当天晚上没有给出询价表,第二天再提醒他们,这个联系人不是公司负责人,也能明显地看出工作的热情不是很高。

E公司有点意外,因为根据预留电话拨通过去才知道,这位联系人刚刚离职,然后表示自己也正在开车路上,在停车后会给我新的联系人方式。

然后我就开始等待ACDE几位的回复。

A公司是看上去最认真最重视的一位,但是做事比较拖延,在第二天10点,我准时询问是否可以开始会议时,那边10几分钟后回复OK,是那位副总和策划,但是在开场几分钟后,策划退出了会议,这点我很意外,剩下就是我和那位副总交流,然后告诉他们希望当天上午就能给出询价表。

C公司在经过慎重思考后,他们决定放弃,甚至不做询价表,我感觉很可惜,便称赞了下他们之前的项目,表示很遗憾,也许是我的诚意稍稍打动了他们,C公司便告诉我那是分包出去的另一家公司制作的,并且给了我联系方式,这样和C公司的交流就变成了F公司,C公司退出。

F公司很随和,当时加上微信后便直接语聊很久,说明了需求,预算,设计构想。他们也在一小时后给出询价表,交流比较顺畅。

D公司在询问的当晚并没有给出询价表,于是第二天的时候我便提醒了下她,这位联系人貌似很忙,一直需要开车出行,赶在第二天中午前给了我询价表。

E公司在当晚并没有给出新的联系方式,遂作罢。

至此,也就是第二天中午,收到了BDF三家的询价表。

因为事情紧迫,我不得不开始催促A公司,但是A公司迟迟没有回应,等到下午4点,再次催促无果后,我便只好先提交三家询价表,内心已经对A公司不抱期望。

等我填写完报表,点击发送后,A公司的询价表发来了,我想花费这么久做的询价应该会很认真很完善吧,事实是,确实如此,虽然我这边的报表已经发送,但也只好申请撤回,加入A公司询价情况,再次发送。

事情告一段落。

期间我便开始投身其他工作,在某一天中午,办公室外响起敲门声,打开,是一个陌生面孔,这时旁边又走出另一人,同样首次见面,但是这位男士直接叫出了我的姓氏,询问我另一个同事的办公室,我给他们指出后,他们并没过去,而是介绍了下自己,原来是B公司的负责人,然后我们就开始交流关于项目的理解,他告诉我他正好去对面公司参加某个活动,路过我们公司,顺道过来见下面。

我感觉他很自信,也对我们很熟悉。

这是B公司后续的情况。

而第二天,A公司也开始和我再次联系,并表示找个时间大家一起现场交流下。

确定时间后,我便预定了会议室,并且请了我们的一位领导一起洽谈。

在报备中,他们会来四个人,两位副总,两位策划,而实际来了6位,还有和我联系的负责人,以及另一名年轻人。

不得不承认,领导就是见多识广,专业博学,全程令人叹服,也许是因为他常常出差,和很多家单位有合作,所以对很多事情都会了解一些。

而我呢,平时只专注于自己的方向,知识面并不广,尤其是对于招投标之类的具体事项,之前也没接触过。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

领导和他们交流了大概一个半小时,主要是掌控大方向,剩下的时间就是我和他们探讨下细节,但是我发现他们和我的关注点几乎完全不一样,我是着手于项目本身,想着怎么做好,而他们则是更关注招投标的细节和要求,甚至策划询问我要不要出策划方案。

我说最好有一个,我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准备充分点不好吗?

幸好他们负责人心中有数,知道在几家比选中,投标文件越详细,中标概率越大。

他们又问是不是先确定公司后再招标,我想我理解他们的意思,大概是有没有内定?

对于我来说,这完全没有,我只想把项目做好,谁给出的策划方案最合适,价格最合理,当然就更倾向于某家。

至此,提交上去的4家公司有两家在后续和我们联系。

而我注意到,这两家都是他们的公司负责人直接来谈,也更加重视。

而另外两家,一个是部门员工,对这个招标项目并不积极,另一个虽然也是负责人,但是好像并不是很在意。

而且和我再次联系的AB两家公司都是规模相对较大的,也侧面说明,一家公司能够做大,和工作态度密不可分,他们会积极争取任何可能的项目。

可能态度决定了实力吧。

所以,以后自己的工作也要绝对的积极认真,不能放过任何前进的机会。

另外也要扩大知识面,提前想好别人可能关注的各种问题,以对方的角度去做某些思考和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