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古建筑中的“踏跺”?踏跺类型和营造法式制度讲解

 思明居士 2022-08-06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踏跺,是指中国古建筑中的台阶,宋称“踏道” 。

台阶,是中国古建筑中用以登高的阶梯状道路,一般用砖、石砌筑。分阶级的台阶在宋代称为踏道,在清代称为踏跺; 宋代建筑中的台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是自然空间和人造空间的一种转换过度体,具有区分内外和高低转换两个功能因素。

古代文献《释名》:“阶,陛也。陛,卑也,有高卑也。天子殿谓之纳陛,以纳人之言也。阶,梯也,如梯有等差也。”

用白话文翻译一下:阶,就是陛。陛,即低卑,有层次高下的意思。站在天子宫殿台阶上听取意见叫做纳陛,是说虚心纳谏的意思。阶,即指阶梯,如同梯子有层层级差的样子。

在宋《营造法式》卷十五.砖作制度中规定:“造踏道之制:广随间广。每阶基高一尺,底长二尺五寸。每一踏高四寸,广一尺。两颊各广一尺二寸。两颊内线道各厚二寸。

用白话文翻译一下:造踏道的制度规定,踏道宽度和间宽相同,台基每增高一尺,底边长度为二尺五寸,每一层台基高四寸,宽一尺。两颊各宽一尺二寸。两颊内侧线道各高二寸。

砖砌的踏道坡度一般比较和缓,为1:2.5。踏步每步高4寸,宽1尺,与石砌踏道“每踏厚五寸,广一尺”相比,高度有所降低。两侧有一砖宽的两颊,随踏步斜砌,如同石砌踏道中的副子。两侧面作象眼,装饰线以2寸为律。层层退入,使整体台阶显示出丰富的节奏和层次感。

古建中最常见的踏跺有以下几种。

文章图片2

1. 垂带踏跺:用砖或石条砌造,放在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起到过渡作用,并且两面加了斜面的“带子”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2. 如意踏跺:也是用用砖或长方石条砌造,重左、中、右三个方向延伸,最底下的最大,第二层逐渐向上递减,人可沿三个方向上下台阶,故称:“如意踏跺”。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3. 御路踏跺:在垂带踏跺的基础上中间铺设御路石。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4. 云步踏跺:是用没有加工过的石料堆砌成的台阶,形状像一朵朵的云彩,是一种自然的艺术效果,这种踏跺一一般用于园林建筑。

文章图片9

5.礓磋:两边有垂带,但其台阶呈锯齿状。这种形式的台阶一般多用于车辆出入的地方,防止车辆负重打滑。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礓磋在现代建筑当中也会经常出现。用于方便车辆的上下。

文章图片12

本课重点:

  1. 踏跺的定义。
  2. 踏跺的几种常见类型
  3. 踏跺营造法式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