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同学聚会”中,很少看到体制内的人?

 奥秘趣闻 2022-08-06 发布于广东

前些年确实掀起过一阵同学聚会热,别说年轻人了,甚至那些毕业几十年,很多同学都已经不在人世了的老头子老太太们,也来凑这个热闹。不过,这阵风没有持续多久,就渐渐趋于平静,很多人在参加过一次同学会后,都表示,再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同学会!本想重温一下同学之间纯净的情谊,哪知道遇到的全是变了味的交际。

我参加过一次高中同学会,那是在我们高中毕业20周年时搞的一次同学聚会。老实说,聚会没有开始之前,我非常期待,毕竟有很多同学自从高中毕业后再也没有见到,甚至都没有联系,很想知道他们的情况。我想,他们应该也是和我一样的心情吧。

终于等到了聚会举办的日子,我满怀希望地来到举办这次同学会的酒店,见到了很多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我感到非常兴奋,也非常高兴。尤其是高中时有几个比较谈得来的同学,这么多年中因各种原因没有联系上,这次见面,大家自然会有很多话要说。大家共同回忆读书时那些有趣的往事,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虽然都是中年人了,但此刻大家的心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八岁的青年时代。

从总体上来看,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刚见面时也都非常热情,非常开心。虽然有的同学相貌有些改变,不过仔细回忆也能认得出来。随着见面时礼节性的寒暄结束,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还是同以前读书时那样,只会去找当年关系比较好的那几个,对其他同学则没有表示出更多的热情。

我试图与每一个同学都多说上几句,奈何有的同学根本不给这个机会。人家跟我打几声哈哈以后,就去找他的好同学玩去了,剩下我一个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经历了几次这样的遭遇以后,我也学得乖了,再不会主动找那些平时没有联系,高中时也没多少交情的同学去套近乎了,我同样把自己与一些同学隔离了起来!看来,是我想多了。

离晚上的宴会正式开始还有20分钟左右,酒店外开来了一辆奔驰,从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他戴着墨镜,拿着手包,迈着四方步走了酒店。他刚进店,马上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一些同学马上迎上前去,大声与他打着招呼,只听见“雷总来了”、“雷总你好”、“雷总请坐”等问候声此起彼伏。

我使劲回忆了一下,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我们班的雷某某同学。我只知道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之后跟着父亲在外市经商,没想到现在已经变成“雷总”了!好家伙,原来人家趁着这次同学会,衣锦还乡来了!想倒是想起来了,不过看到雷总忙于同其他同学互动,我也就没有主动上前和他打招呼,一直到宴会正式开始,我始终没有找到机会与他说上一句话。不是我不想,而是围着他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根本就忙不过来。

酒宴正式开始后,本次同学会的主持人,原来的班长在发言时,着重介绍了参加今天同学聚会的几个在体制内工作的同学。其中有本市某某局的局长、本市某某县的副县长、本市某某学校的校长等人。作为在体制内工作的我,当然这些同学我都认识,也都有联系。只不过我没有被列入介绍范围。

介绍完张局、刘县、杨校等人之后,接着就是雷总了!班长介绍了雷总这么多年在外打拼的经过,并动情地说这次同学会,得到雷总的大力支持!本来我们定的酒店只是一家中档酒店,雷总知道后让换到了现在这家高档酒店;而且我们今天宴会上的高档香烟、酒水以及菜品,全部都是雷总重新安排的。这些费用的差价,全部由雷总倾力赞助!大家对雷总表示感谢!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可以想象了吧。大部分同学,尤其是那些经商办企业的同学,全都围着雷同学转,想方设法与他拉关系,套近乎。至于其他那些没有做生意,也没有办企业,在体制内上班拿几个死工资的同学,管你是不是局长、县长、校长,根本没几个人理睬。当然更没人理我了。所以,吃完饭我找了一个借口就赶紧溜了,再呆下去也没有多大意思。当然,这样的同学会我是不会再参加了。

后来还有大学同学会,我拒绝了。虽然我知道我的大学同学中,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经商办企业,都是在体制内工作,但有几个同学的职位是很不错的,到时候估计又是一群同学围着他们转,只不过是称呼由“某总”变成“某书记”、“某长”、“某局”而已,大概率也是没有人理我的。

后来,与几个同事就参加同学会一事进行了交流,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很高兴,很期盼,但参加过一两次以后就很反感了,尤其是毕业时间越长的同学会越无聊!所以很多人现在对同学会根本不感冒,不仅仅是体制内的,体制外也有不少人不再参加同学会了。

总结起来,体制内的人不愿参加同学会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存在感,被人瞧不起。老实说,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总是多多少少有点优越感的,虽然他们本身可能并不觉得,但社会上的人常常会把这种优越感强加给他们。不管你同不同意这种观点,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而如果在同学会上,遇到几个职务比自己高的“某书记”,或者是收入甩自己几十条街的“某总”,大家都围着这些人转去了,其他的体制内的人就会强烈感觉到自己被冷落了,没有丝毫的存在感,所以对这样的同学会,他们自然不会太感兴趣。

二、怕别人求自己办事,但自己根本办不了。这种情况太常见。一些同学知道你在体制内工作,同时还大小有点职务,因此他们常常会找你办事。这些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正常渠道办不成的。要么是有关规定不允许,要么是有的条件达不到,要么是想让自己免于受处罚,要么是想通过非常手段为自己谋私利等等。如果不答应他们吧,他们要生气;如果答应他们吧,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替他们办成!遇到这种情况,真是左右为难!为了不让自己和同学都感到难堪,纯粹就不去参加同学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层次不一样,没有共同语言。虽然大家读书时都是同学,但毕业以后各人走的路不一样,最终就会自然分层。尤其是那些大学以下的同学,人生道路的差别更是巨大。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飞黄腾达,一些人可能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一般不会为生活担忧,同时体制内自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规则,长期在这套规则的“约束”之下,体制内的人与社会上的人差距就会非常明显。社会上的人可以胡吹乱侃,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他们不管自己能不能办得到,总是先答应了再说。而体制内的人不可能这样做,他们说话都很谨慎,自己办不到的事绝不会轻易许诺。同时,他们还不能信口开河,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因此,由于层次不同,必须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最初的惊喜和兴奋劲过后,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无聊和无趣。

四、怕被人设局,被有心人下套。体制内的人,一般行事都非常谨慎。因为他们受的约束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踩雷。虽然只是参加个同学会,但对他们来说也要考虑考虑,毕竟人心隔肚皮,自己不可能知道别人心中怎么想。如果这些同学中,有人以前请你办事没有办成,或者是他的亲戚朋友受过你的打击处理等等,他想趁同学会的机会收集点关于你的“黑材料”,恐怕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现在的录音、录像设备已经非常现代化,不怕录不到,只怕你不说。在饭局上被人出卖的事例,并不少见。所以有的体制内的人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得罪过很多人,因此他们就会非常警惕,不轻易参加类似的活动,以免自己中了别人的圈套,到时候百口难辩。

五、怕出意外事故受牵连,影响自己的前途。同学会免不了人员聚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人多势众。虽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但意外事故谁也没有办法防范。毕竟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谁也不知道。

对体制内的人来说,如果因为自己参加的同学会出了意外事故,尤其是出现人身伤亡事故,而自己因为各种原因又与事故的发生摆脱不了关系,因此而受到牵连的话,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他们不仅仅会损失金钱,更重要的是会因此而葬送他们的政治前途,这样的代价,只是因为参加一次同学会就让自己摊上,是极为不划算的。所以权衡利弊之后,他们通常会选择不参加。

六、受相关管理制度约束,不敢越规。目前体制内人员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各处规章制度紧密出台,不管是工作纪律还是生活纪律,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都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作为体制内人员来说,为了自己的前途,谁也不敢轻易拿这些规定不当回事。因此,不只是同学会,很多别人看来很正常的活动,由于有规定约束,他们都是不能参加的。

上面这些,大概就是体制内的人不愿意也不想参加同学会的原因吧。当然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原因,如果大家对此深有体会,也不妨在评论区写出来,与其他同行交流。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