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兴中路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8-06 发布于上海

复兴中路是上海市跨卢湾区和徐汇区的一条东西向道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全长3494米。该路在1943年以前名为辣斐德路,租界方面用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将军Marquis de Lafayette的名字来命名,当时是上海法租界内的一条东西向干道。1914年,上海法租界向西扩展,取得大片新租界后,法租界公董局先是填没了南长浜,兴建了现在重庆南路到瑞金二路之间的一段。资料显示,当时这段路叫“法华路”,原因是这条路向西,延伸到上海市区内古老的法华镇。1918年,该路向东延伸至法租界东部边界,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1922年,该路再次向西延伸到宝建路(今宝庆路);1931年,再向西伸至霞飞路。

复兴中路沿路为住宅区,西段多花园洋房和公寓,东段多石库门里弄。

因旧城改造东头的老西门已从商业副中心变成住宅区,小鱼儿家234弄一带已拆迁,新建为新天地雅苑高楼群,小时侯常去的长城电影院已拆除,改建为地铁十号线新天地站的出入口建筑。

图片

长城电影院原来它叫“辣斐大戏院”,就在复兴中路323号。19339月正式开张,原观众厅2层,设座712只。初放映电影,抗战胜利后,一度成为上海话剧演出的主要场所,很多上海文艺界的重要事件,都在这里举行。民国35年(1946年)54日,上海文艺界千余人在此举行“纪念五四文艺节盛会”;同年的1019日,鲁迅逝世10周年,上海12个文化团体,在此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周恩来在会上演讲,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许广平等出席大会。

当年,“辣婓”和“卡尔登”是上海滩两处重要的话剧舞台,而且,两个大戏院都是邬达克的作品。1951年之后,“辣斐大戏院”正式改名“长城电影院”,开始专营电影放映。当年,电影院的座位都是木头椅子,翻下来的位子,是一条条木条敲起来的;影院也没冷气,看电影时,头顶上是“呼呼”转动的吊扇。

2006年,“辣婓”的命运和“卡尔登”(“长江剧场”)一样被拆迁。

图片

425圣公会诸圣堂。由美国圣公会教士和中国牧师募集信徒捐款,于1925年圣诞节落成,命名为诸圣堂,用于举行感恩礼拜。诸圣堂建筑风格为罗马式,建筑采用了17世纪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大堂可容500人,小堂加附屋共可容1000人。从1985年起,该堂每月第四个星期日下午有专门的盲人礼拜。

图片

455派克公寓。现名花园公寓,1926年建成,是优秀历史建筑。

图片

512刘海粟旧居。刘海粟祖籍安徽凤阳,生於江苏常州,擅中国画和油画,从事美术教育。191211月与乌始光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专)任校长。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487日病故于上海。

图片

516号复兴公园。原名法国公园,为法国人拓建。1909714日对外开放时取名“顾家宅公园”,1943年日伪政府接管后改名为“大兴公园”,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叫做“复兴公园”。

父亲年轻时喜欢摄影,拍的风景照片曾经得过奖,30年代在法国公园为大哥、姐姐拍的照片,现在看风景还是很法式的。

图片

517柳亚子旧居。这座宅院1926年建成,原是冯玉祥的府邸,柳亚子向其典租了这幢楼房。柳亚子后来长期寓居北京,于1958年逝世。在沪旧居后改为民宅,现在属于思南公馆。

图片

528号香山中医院。原是第一女子初级中学的校址,正华在这里上的初中。旧上海时住过吴凯声法学博士,吴凯声即是著名电视人杨澜丈夫吴征的爷爷。吴凯声曾担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法律顾问及五人委员会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沈钧儒和吴凯声),以代理政治案件见长。曾先后为陈延年(陈独秀之子)、陈赓等著名共产党人做过辩护。1997827日,因病在上海辞世,终年97岁。

图片

553弄辣斐坊。现名复兴坊,是中法教育基金会会址,是由一群当时法租界内的著名的新式里弄住宅组成,建造于1928年,有楼房97幢。相比其他的旧式里弄,复兴坊外观上基本西化,更为突出的是水、电、煤、卫生设备已较为齐全,还有煤气和热水汀等设备。考虑到小汽车的通行和回车,有了总弄和支弄的明显区别,天井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矮墙或绿化——复兴坊用的就是矮墙。

图片

图片

住过复兴坊的名人不在少数,这里的1号是史良旧居,8号就是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的旧居,现在的外墙上都竖着一块介绍牌子。因主持商务印书馆而名闻遐迩的张元济,也曾经把合众图书馆放在复兴坊。上海滩曾经著名的青帮老大杜月笙,他在这条弄堂里的足迹,就再也没有被标注出来过:这里的16号,曾是杜月笙和四姨太姚玉兰的婚房。

图片

597号文化广场。这里曾是旧上海的法商赛跑会,亦即逸园跑狗场,场内能容纳二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并配有为赌客服务的旅馆、舞厅和露天电影院等。解放后是群众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场所。196912月,广场在大修时因工程队违反操作规程,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火灾,烧毁了整个大会场、舞台和原展览馆一部分。1970年重建了文化广场,曾成为上海最早的临时证券交易市场、精文花市。2011年新建竣工2010座观众席的以演音乐剧为主的多功能地下剧场。

图片

图片

1195号同济德文医工学校。此处据说曾是同济大学前身,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1917年鉴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位于法租界的此处校园,被战胜国方的法租界当局没收。1921年,法租界公董局用这处没收来的校园开办了中法通惠工商学堂,1945年改为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

图片

1327伊丽莎白公寓。现名复中公寓,建于1930年,装饰艺术派风格公寓住宅。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该公寓居住的几乎都是外侨,有公司经理、副董事、销售员、秘书等等,分别来自英国、法国、美国、奥国等不同的国家。其中有一家杜达公司,其办公地点就设在这座公寓的42号房间,现为居民住宅。

图片

图片

1331黑石公寓。现名复兴公寓,1924年建造的,又称花旗公寓。因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由此得名叫“黑石公寓”。这栋建筑绝对是复兴中路上的标志,每次路过,或者站在它面前,都能感觉到无比的震撼,给人一种肃穆感,中世纪教堂般的气势仿佛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栋有点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雕砌的镂空阳台,大理石柱支撑的门廊,整体结构完美的对称,甚至连楼门前围绕的一圈草丛也是对称的,确实让这栋建筑独具美感。二战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在此办公,现公寓底层由徐汇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使用,二层以上大部分为居民住宅。

图片

1363克来门公寓,现名玉门公寓。由比利时人克莱门于1929年建造。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大班、比利时人克莱门,因为受到公司内排挤成为独立商人,嗅到了外国人来沪住房难的商机,做起了建出租房的生意,于是建造此房供包月出租。因使用特殊,所以房屋构造特别,每一套房间卧室、卫生间齐全,但没有厨房,南面两楼中间有一个公共餐厅,后来餐厅曾改为饭店、书场等。随着居民纷纷迁入,内部结构已经面目全非。

图片

1936年,这里曾开设有上海第一家室内铺设地板的溜冰场——“辣斐溜冰场”,进门有寄衣帽间和付款租用溜冰鞋的柜台,场地呈椭圆形。1941年,这里则开设有“辣斐剧场”,正值上海孤岛时期的剧场负责演出的,是于伶领导的“上海剧艺社”,演出过不少左联作品。剧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后的1941年末被迫关闭。不少以“老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与电影,都曾在这里拍摄过,如由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电视剧《日出》、经典沪语电视剧《孽债》,许鞍华电影《半生缘》都曾在公寓取过镜头。

图片

图片

以上三座公寓的对面复兴中路1380号原先是上海跳水池,现改建成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筑面积为19950平方米,由1200座演奏厅和400座的室内乐演奏厅组成,今年201496日正式启用。音乐厅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並采用了隔震器技术,是上海首个全悬浮建筑。

可以说,复兴中路是一条很典型的上海马路,这里曾经承载着无数上海人的梦想,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中西方融合的海派文化,而且,这些文化大部分还被很好的保存着,并且融汇在一条三、四公里的马路上,这是上海吸引无数境外人士的独特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