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愣”大舅【上】

 新用户06868399 2022-08-07 发布于内蒙古

第 1915 期

大舅如果活着,现在至少八十多岁了,可遗憾的是,三十多年前,大舅因为一次感冒,一个人跑到公社卫生院输液,就再也没回来……

我们村是个大村子,土地平坦,农田肥沃。交通又相对方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公路从村边通过,七十年代在离村不远处就修建了铁路,尤其还有一个小小的火车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正是源于这各方面的优势,后来公社就从别处迁移到了我们村,于是一条龙配套机构逐渐都安顿下来,学校、邮局、信用社、供销社、食品公司、卫生所等,还有我也记不清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机构应运而生,村子一下子就成为了方圆三二十里的“中心”,周围村庄的人们卖个鸡兔,买个针头线脑,倒个煤油,扯块布,寄封信等都往我们村里来。

在公社及其附属单位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所谓的“半家户”(夫妻双方,其中丈夫有工作),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居住问题,公社在村子的北面统一盖了两排房子。由于这些房子就在山坡下,打井成了大问题,不过,最后总算打成一口井,水还不错,但太深,尽管安装了辘轳,但对女人和没多大年龄的孩子而言,还是困难重重。


有一年,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助他母亲搅水,闪在了井里,等大伙儿七手八脚用了一个多小时把孩子打捞上来后,孩子早没了气息。从此家属院里的那些人家大多不敢再用这口井里的水,于是人们商量雇人给每家送水。这样,大舅就成了公社家属房的“送水工”。

大舅其实和我们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只是因为两家互为隔壁,住了几代都相处和睦,两家之间几乎没有红过脸的事情,父母就让我们称呼大舅家的弟兄姊妹为舅舅、姑姑等,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称呼?反正这样一称呼,就感觉两家关系更近了。

大舅给公社家属房送水的时候,国家已经开始了好几年改革开放,农村也陆陆续续进行起了土地承包。大概时间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

大舅家是村子的老户,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刚建村的时候,他们的祖先就过来了。后来一代代省吃俭用地过日子,渐渐地,家里也置办了上百亩土地,没想到在大舅还不大的时候,社会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土地没了,大人孩子还成为了众矢之的,日子一下跌到了谷底。

但日子再艰难也得过,大舅父亲在社会变革之后没几年就去世了,留下了姥姥和十来岁的大舅,以及年纪更小一点的二舅、三舅、四舅、姑姑,作为家中的长兄,尽管大舅年纪还很小,却自觉承担起家中的重担,书也不读了,帮助姥姥打理照外,下地劳动,艰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说大舅很早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一点也不为过。

日月如梭,光阴易逝。

眼看着挨肩肩的弟兄姊妹们一个个长大起来,姥姥发愁了。

大舅都二十出头了,二舅、三舅、四舅也都次第成了大后生,接下来怎样为这四个男孩成家,成为了姥姥心里挥之不去的大问题。忧愁郁结在心里,于是,姥姥每每心里不痛快的时候,就默默流泪,口里不由自主地念叨起已经去世多年的姥爷。大舅懂得母亲心里的苦,安慰母亲道:妈,有我在,你就不要愁,我保证帮您让弟弟们和妹妹全部成家立业,我个人的事情最后再说。大舅的一句话,更是让姥姥泪落纷纷。

我的儿啊,那可怕最终苦了你呀!

大舅笑了笑……

那个年月,尽管姥爷家在政治上不受待见,但三村五里的人心里都知道,姥爷家祖祖辈辈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且代代都是肯出力干活的好受苦人。而农村人给女儿找对象才不管什么苗正根红了,只要你家的儿子好吃懒做,净干些虚头巴脑的花架子事情,有女孩家的大人正眼都不想看你,而如果你家孩子吃苦耐劳,干活儿不偷奸取巧,实实在在,即使你家成份不好,照样不愁媳妇。

在大舅二十二岁的时候,邻村就有人来给提亲了,结果被大舅一口回绝,说要提亲就先给二弟。媒人摇了摇头说:这后生带愣的了,找媳妇还有谦让的?张脱把(农村人指后生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

媒人的这句话既没有说动大舅,也没有说通姥姥。就这样,又过了三四年,二舅成家了,接着三舅、四舅也都找了媳妇,另过起了日子……


就这样,在前前后后的十来年间,在大舅的主持下,姥姥家的五个孩子,除了大舅,全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尽管这些舅舅家的日子过得也紧巴巴的,但没有一个人身背外债,加上他们个个都是干活儿的好手,且勤劳肯下苦力,日子也不比村里其他的人家更差。而最苦的莫过于大舅,因为他除了靠劳动来维持自己和姥姥的生活外,还需要把弟弟们娶媳妇欠下的外债抗上。

好几年过后,大舅才还清弟弟们娶媳妇借下的外债。那时,大舅已经三十七八了,早错过了成家的大好年华。

在弟弟们成家以后,姥姥逢人便讲:谁能给我家大后生踅摸个媳妇呀?可一来因为大舅年龄大了,没有合适的茬茬;二来此时的大舅家更是一贫如洗,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他,和他一同去还外债呢?

在农村包产到户的前两年,姥姥去世了,年龄才刚刚六十出头。临终时,在她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还在断断续续地喃喃自语:这辈子,我除了你们大哥,没有亏欠下你们兄弟姊妹任何人,你们也别觉得没亏欠你大哥,没你大哥,就没有你们的家庭、儿女,你们以后可不能亏待你大哥啊,你们得给我保证,让我安心去死……

在农村刚刚包产到户的后两年,大舅有了一次成家的机会。【未完待续】

原创文章:作者|王成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