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078》西汉末年农民战争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08-07 发布于上海

西汉末年农民战争

1.赤眉起义

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主要是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农民已无法再生活下去。于是,广大农民奋起反抗,农民起义遍及全国。

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琅邪(山东诸城)人樊崇率百余人起义,并且很快转入泰山,附近农民前来归附,一年之间,"众皆万数"。次年,琅邪人逄安、东海(山东郯城西南)人徐宜、谢绿、杨音等起义者又率数万人加入樊崇的队伍,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合力攻青州、徐州一带(今山东、苏北)。王莽闻讯,急派军镇压。王莽地皇二年(公元21年),大将景尚领命击樊崇军,却反被义军所杀。第二年四月,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率10万兵攻打樊崇,企图一举歼灭义军。十月,两军激战于成昌(山东东平)。为与官军区别,起义军每人用赤色涂眉以为标志,因此被称为赤眉军。

经过较量,起义军大败官军,杀死廉丹,王匡逃走。赤眉军势力更加强大,猛增到数十万人,并迅速向西挺进,活动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

赤眉军屡战屡胜,但因起义者多为纯粹的农民,不愿继续从军,只想回到家乡,因而军心较涣散。为了不使赤眉军溃散,樊崇等人乃率众西攻长安。公元25年,赤眉军进至华阴(陕西华阴东),已有30万人,九月攻入长安。

就在赤眉军入关时,汉朝宗室刘秀领导的农民军也派兵向关中进发。公元256月,当赤眉军迫进长安时,刘秀在鄗南(河北柏乡)即皇帝位,仍用汉的国号,并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不久,刘秀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

赤眉军进入长安后,遭到当地豪强地主的抵抗。地方豪强隐匿粮食,并以武装抵制赤眉军。赤眉军粮尽无援,无法打破豪强地主的封锁,只得向西寻找出路,但在陇山(今陕西陇县西北)遇到割据势力隗嚣的阻挡,加之风雪的袭击,赤眉军西行不成,不得不折返长安,将乘虚占领长安的刘秀部将邓禹打败,再据长安。然而,军粮缺乏使赤眉军再次放弃长安,引众东归。

此时,刘秀已部署好兵力阻挡赤眉军。他撤换了兵败长安的邓禹,另派冯异为先锋,在华阴设置防线,再命侯进在新安(河南渑池东)、耿弇在宜阳(河南宜阳)集结,截断赤眉军东归之路。

在华阴,赤眉军遭冯异阻击,但仍英勇奋战。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邓禹、邓弘与冯异合兵共击赤眉军。邓弘首先出击,赤眉军佯败,而后予以反攻,邓弘大败。其后,邓禹与冯异联合救援,但很快被赤眉军打败。邓禹率24骑逃回宜阳,冯异则弃马与部下数人逃向崤底(河南洛宁西北,崤山谷地)。

赤眉军虽打败对方的合力围攻,但仍未解除东归的障碍。同年二月,冯异收集残兵散卒,重整旗鼓,与赤眉战于崤底。这次,冯异改变战术,先派人化装为赤眉军埋伏于道旁。当赤眉军万人攻至冯异军前部时,冯异以少许兵力援助,赤眉见对方力弱兵少,乃全军出去,大力掩杀。冯异立即用主力抗击,赤眉军攻势渐弱,化装的伏兵乘势突袭,赤眉军难辨真伪,立即乱了阵脚,旋即失败,8万人投降。三月,赤眉军余部10余万众向东南撤退,在宜阳遇刘秀大军的层层包围。刘秀"亲勒六军,大陈戎马,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骁骑、武卫分陈左右"。赤眉军突围不成,樊崇率军投降刘秀。至此,赤眉起义失败。

轰轰烈烈的赤眉农民起义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赤眉军虽屡次获胜,但其多为饥饿所迫的农民,并无攻城徇地的意图,一心思归,因而军心并不稳定;赤眉军中缺乏智谋之士,樊崇等人不识文字,首领中只有徐宜一人曾做过狱吏,因此,不善于利用所据有的关中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建立根据地,发展生产,解决军需;赤眉军屡败王莽军和刘秀军,滋生了骄傲轻敌的心理,因而被冯异的化装伏兵突袭,遭受巨大损失。

2.昆阳之战

公元23年,绿林起义军与王莽主力在昆阳(河南叶县)进行了一场激战,史称"昆阳之战"。西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王莽建立新朝政权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加之天灾饥荒,民不得不反。王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荆州一带饥民在王匡、王凤兄弟的领导下,揭竿起义。数月之间,队伍发展为七、八千人,并以绿林山(今湖北省大洪山)为根据地进行斗争,故名绿林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派荆州牧率精兵2万围攻绿林军。义军在云杜(湖北沔阳西北)附近设下埋伏,大破官军。绿林军声威大震,很快发展为5万多人。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初,绿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南下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另一路由王匡、王凤率领,东入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称新市军,此乃绿林军主力。新市军向随县(属湖北)、平林一带发展,当地农民纷纷投奔。陈牧、廖湛聚众千人,号称"平林军",一并加入新市军。同年冬,南阳豪强刘縯、刘秀兄弟在春陵(河北枣阳南)起兵,加入新市、平林起义军。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绿林军打败官军的进攻,击溃王莽军主力,获得大量军用品和俘虏,队伍发展为10多万人。二月,绿林军立西汉宗室刘玄为皇帝,建立政权,仍叫汉朝,改年号为"更始"。更始政权建立后,绿林军士气更高,并且兵分两路继续攻敌。一面派主力进攻宛城(河南南阳),以夺取洛阳,攻入关中;一面以王凤、王常、刘秀为首,率军北上,攻克昆阳、郾城(河南郾城南)、定陵(河南舞阳东北)等地,以保障主力围攻宛城。之后,绿林军派刘秀率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北进颖川西北的阳关,直指洛阳。王莽闻讯后惊恐不已,立即集兵镇压。他把留在长安、洛阳的主力和打算去东线镇压赤眉军的队伍集中起来,一并转到南线对付绿林军,由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任主帅。此外,他还下令各州郡现抓民夫,由当地地方官亲自带队到洛阳,统归王寻、王邑指挥,共"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为了一举镇压绿林军,王莽还"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以"长一丈,大十围"的长人巨无霸为垒尉(负责管理营垒的官),"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旌旗辎重,千里不绝"。王莽军从洛阳出发,在阳关迫使刘秀率领的小部队退回昆阳,并同严尤、陈茂部汇合,直逼昆阳,以图下一步解宛城之围。

此时,驻守昆阳的起义军仅八、九千人,众寡悬殊,难以取胜。但起义军最终仍决定迎战,并采用了刘秀提出的守城、调兵、反攻、取胜的方案。王凤、王常留下守城,刘秀、宗佻、李轶等突围出去,到郾城、定陶一带调集援兵。

王莽军一到昆阳城下,便立即包围了昆阳,"围之数十重"。多次被起义军打败的严尤向王邑建议弃昆阳,先进兵宛城灭绿林主力,但王邑仗着人多势众,以为昆阳唾手可得,于是加紧围困,并扎下100多座营盘,致使"旗帜蔽野,埃麈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为加快破城,王邑又下令挖掘地道,架云车10余丈,并用一种巨大的冲车("动輣")冲撞城门,向城里齐发弩矢。

守城的起义军英勇抵抗,打退王莽军一次次的进攻。20多天过去了,昆阳城仍未攻下,王莽军的士气渐渐低落。地皇四年六月,刘秀将定陵,郾城两地的兵力全部集中起来,共约万人,迅速开向昆阳。刘秀率步骑精兵1000人作为队伍前锋,最先到达。在距义军主力四、五里远处布下阵势。王邑见状,不屑一顾,派几千兵前往迎战,被刘秀斩杀几十人。随后,义军主力部队紧跟上来,猛击王莽军,又斩杀千人,鼓舞了义军斗志。接着,义军中又假传宛城被克,大军将至昆阳的消息,使王莽军军心动摇。旋即,刘秀又率3000精兵组成敢死队,出其不意地"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王寻、王邑亲率一万兵迎战,以为稳操胜券,乃令各营不得擅自出兵。但交战不久,王莽军便招架不住,队形大乱。在混战中,王寻被杀,王邑见势不妙,率少数残兵逃跑。王莽军失去主帅,四处逃窜。

守城的义军"亦鼓噪而出,中外合执,震呼动天地",杀向官军。"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忽然,风雨大作,屋瓦乱飞,大雨倾盆而下,"滍川盛溢",本已溃败的王莽兵一个个夺路而逃,跟随队伍的那些虎豹兽群亦脱缰逃掉,"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莽军军需辎重和车甲珍宝全被缴获。

十月,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市民杀死。

昆阳之战是对王莽政权最后、最沉重、最有决定性的一次打击。义军所以取胜,原因在于:

(1)民心所向。王莽政权虽拥有精良的武器和庞大的兵力及充足的军需物资,但因王莽改制失败而失去民心;而绿林军则多是农民,他们因饥寒所迫铤而走险,反抗苛暴的官府,为广大人民所拥护。

(2)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指导。绿林军将领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先是坚壁不出,消耗敌车力量;待援军到来时,内外合力攻敌,并假传宛城被克的消息,瓦解敌人士气而打败骄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