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迷雾:贾敬死时,天气炎热?暑月不敢用冰?七月黛玉秋祭?

 长安昭阳王 2023-10-08 发布于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8下】

(接上文:宝玉生日,三月十八)

  

一直有朋友说,贾敬死时,书上写的很清楚,是“天气炎热”:“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三月,春天,怎么可能用“天气炎热”这样的词呢?

然后在下回,不到一个月,贾敬尚未出殡,书中写的很明确:“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宝玉“虽暑月不敢用冰”,可见此时已是盛夏——三月中旬过了不到一个月,怎么可能是盛夏呢?喝茶都要冰镇呢?

然后宝玉就往潇湘馆来看黛玉,林妹妹私祭,书中写的更明确:“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所以,“七月”,很清楚。则宝玉生日、贾敬死日就是“天气炎热”的六月份。

则:三月中旬,纯属无知瞎说,对《红楼梦》的文本都不清楚,就胡说八道,还列表、论证,简直不值一哂。所以我列的表格,下文的三月论证,连一眼都不值得看,便直接否定了。

这是对《红楼梦》文本说不上如数家珍,但看过几遍,提起哪儿都不陌生,都知道大概,但从未系统分析过的红楼读者的普遍看法,很有代表性。

对类似这些“只看点,不看面,只看一面之词,不看整体信息”的观点,我遇到的多了,也习以为常了。这样看一般书,问题不大,甚至有“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成语。但这样看《红楼梦》不行,《红楼梦》是一本“藏头露尾”的书,是“用假语、隐真事”的书,当“一叶知秋”遇到“瞒天过海”,“管中窥豹”的结果,只能是“盲人摸象”。看《红楼梦》,一定要把信息看全,再系统分析

书中一边写“天气炎热”,一边却写宝玉穿着“袷裤”,写“芳官满口嚷热”,却穿着“夹袄”、“夹裤”。您夏天还穿夹袄、夹裤吗?

我们一直说,《红楼梦》是一手二牍,同时写了正面、反面两个故事,正面故事“用假语”,反面故事“真事隐”。那么,贾敬死日,如何二牍?作者是以“真事隐”的方式写?还是写明“三月十九日”老爷“宾天”?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谁都能看出“三月十九”是甲申之难的日子!作者敢写那么明显吗?敢写的让人一眼看出来吗?

那怎么办?“隐”啊!“用假语”呀!

《红楼梦》这本书不是回回都这么写的吗?怎么读者到这回就忘了是“真事隐”,忘了是“用假语”了?

唱戏的芳官扮“野驴子”,是“用假语”骂人,骂耶律!骂匈奴!“天气炎热”当然也可以是“用假语”,在芳官她们女孩子们斗草,拿出“牡丹亭上的牡丹花”的时节,能有多热?“天气炎热”吗?

那“暑月”呢?“七月”呢?

显然错了呗!

这时,“朋友们”已经愤怒到不惜人身攻击了:伟大的经典名著《红楼梦》会错?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比红楼作者还厉害?……

如果牛顿都会错,爱因斯坦都会错,只要是“人”,都会犯错。那么我说胡适错了,《红楼梦》里有错,怎么就戳了有些人的肝儿?

芳官她们斗草拿出牡丹花,湘云醉眠芍药!你家芍药和牡丹同时开花?有常识吗?

显然错了呗!

不是芍药错了,就是牡丹错了,必定有个错。我们要考虑的是,这里为什么写错?作者这样写何意?又在“用假语”瞒人,这里“隐”了什么事?您认为红楼作者连几月份开什么花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暑月”、“七月”的时候,往前、往后看下,很容易能甄别出:这里有错!显然是故意错。

此时贾母送灵回来了没有?没有。

其后贾琏回来了,说“老太太明日一早到家”。

老太妃薨,贾母送灵,离家、回家是一个月,58回写的很清楚,而且重复强调过:

“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又送灵去一月方回。”

贾母离家后还是春天,也很明确:“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微觉轻寒”,“因见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

所以贾母在“清明节”后的三月离家去送灵,四月底应该回家,差几天当然可以,但“端午节”怎么都到家了。

“暑月”、“七月”呢?贾母春天离家,七月秋天才回?送灵一个月的事,横跨夏天三个月?不是春天离家错了,就是七月回家错了,跟芍药、牡丹同时开花的错误一样,必定是有一个错了,太明显了。

再往后看:如果贾琏、贾母送灵回来前,已是“暑月”、“七月”,则:贾敬出殡后,下月初三,贾琏偷娶尤二姐,就应该是八月初三?又过了两月,贾敬百日后,尤二姐说贾琏:“我如今和你作了两个月夫妻。”这时是月底,贾琏“出了月”去平安州,那就应该是十月?

贾琏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怎么解释?八月,柳湘莲方才进了京?

所以前后综合一看,很容易就能看出:这里的“暑月”、“七月”,“天气炎热”、“盛夏”,跟前、后都对不上。这种作者故意写的错误,很容易能甄别出来。分析都不用,一对比就能发现。

贾母“端午节”前回家,也排除了贾敬“灵柩进城”的“初四”是五月的可能,因为五月初四,贾母就回来了。那么这个“灵柩进城”的“初四”,稍加分析,是不是便能看出是四月初四?所以贾敬死,是不是只能在三月?因为哪怕四月初一死,四月初四“灵柩进城”,时间都来不及,更别说五月、六月了。

这时又有人要老调重弹了:书上写“七月”,那就是“七月”,要以原著文本为准;三个多月后的“八月”,柳湘莲方进了京,足以证明《红楼梦》中时间混乱,并有其它“时间混乱”的例子可以佐证。

“时间混乱”的论调,是没有分析能力,在《红楼梦》提供的众多信息中,甄别不出明显的“错误”。比如这里的“七月”,只要前后对比分析,很容易甄别出来这是故意错。因为“八月”柳湘莲进京,尤三姐自尽,直到这年的“腊月十二日”,后面的时间也不混乱。

红楼作者敢故意写错,就是相信用心看书的读者,只要思考分析,很容易能发现这种“错误”,便能看到作者“隐藏”的真正的时间:

“八月”柳湘莲方进京。

则:七月贾琏去平安州。

六月底:贾敬百日。因为贾琏说“出了月”就起身去平安州。

让读者只用一个减法:六月底 - 贾敬百日,便能很容易算出:老爷“宾天”,在三月二十日前!

三月中旬这日期一出来,就知道作者为什么“用假语”、“隐真事”了。所以,显然是作者故意写错,在用“错误”提醒反面所隐之事。

本文列出的这种作者故意写的“错误”,少说也有上百个!

不是几个,几十个,是上百个!多到已能作为我们反面读红楼的一个规律,前文在“读红方法”章节总结过这种方法:“故意错”。

我把这种方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要能看出《红楼梦》中的这种“错误”。是作者故意错,不是真的写错、抄书抄错,有些“错误”明显不是抄书能抄错的!

一个“错误”都没看出来的朋友,我只能说您看书太不细心了。

第二步,是思考作者故意写错的原因,在上下文里找重要线索。

第三步,在反面找到答案。答案都在反面,不用在正面找答案,红楼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本不在正面“假语存”,而在反面“真事隐”,所以我一直说要从反面读《红楼梦》。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