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乱弹之学词初阶(十四)

 朱福生 2022-08-07 发布于辽宁

第十五节 词学中的一些概念

1、摊破。

摊破是一种填词的手法。为了适应乐曲演奏的需要,在某个词牌的词句中用增字的办法改变原有的句式。改变句式之后,用韵也随之改变,原词牌被改变成一个新的词牌。以《浣溪沙》与《摊破浣溪沙》相比较。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评注]

这是一首伤春词。惋惜春去花残,实际上是在感叹时光飞逝,青春年华一去不返。

《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评注]

这是一首思妇怀人的词。上片写秋景,萧瑟凄清。下片由景色起兴,引出内心无限幽恨,最后用“倚栏干”收束,戛然而止,让读者产生无尽的想象,感情深沉含蓄。

比较以上两首词,原词是七言六句,上下阕各三句,经过摊破以后,在上下阕的末尾各增加一个三字句,同时上下阕第三句用仄声收束,由平声改成了仄声,然后在三字句末尾用平韵收束,读起来比原词牌更有起伏。

2、减字。

减字也是填词的一种手法。在原词牌的词句中,用减少字数的办法形成新的句式,适应乐曲演奏的需要。以《木兰花》和《减字木兰花》相比较;

《木兰花》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评注]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上片“东城渐觉风光好”是对春景的总述,后面三句是对春色好的分述。而且作者的视角由近及远,先说水波,小船,再说远处氤氲的杨柳,最后聚焦在枝头盛开的红杏,一个“闹”字,把春天的景色写活了。下片主要写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劝君更尽一杯酒,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评注]

这是一首伤春词,题目叫春怨。但是全词内没有出现“春”字和“怨”字,都是在写作者的行为和心思。虽然短短44个字但仍用了铺叙的手法。独行、独坐、独唱、独酬、独卧,孤独地伫立,以泪洗面,把作者内心的寂寞、孤独、愁苦写得淋漓尽致。上下片结尾,各用一个“寒”字点明季节,是乍暖还寒的初春。语言看似简练,但仔细品味却觉含蓄蕴藉。

《木兰花》又叫《玉楼春》,七言八句,和七律句式相似,通篇押仄韵。两相对照,《减字木兰花》是把《木兰花》的单数句由七个字变成了四个字,减去了三个字。用韵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的仄声韵,变成了换韵,两句一换韵,仄韵、平韵相互交替。

3、正体和变体。

同一词牌,有多种体式。有的句式平仄不同,有的字数不同,有的用韵的平仄也不同。词学家确定某一体式为标准体式,这种体式被称为“正体”,也叫正格。除了正体之外,其他的体式被称为“变体”,也叫“变格”。比如《捣练子》,就有正体和变体之分。

《捣练子》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评注]

这是一首写秋思的词,也是怀人的词。通篇用听觉和视觉的描写,把作者因思念而产生的寂寞感觉呈现出来。

《捣练子》 李石

心自小,玉钗头。月娥飞下白苹洲。水中仙,月下游。江汉佩,洞庭舟。香名薄幸寄青楼。问何如,打泊浮。

这两首《捣练子》句式、字数都不相同,习惯上称李煜的《捣练子》为正格。

4、阕、片、叠

在词学研究中,一首词被称为“一阙”。

词的长短各不相同,全词不分段的,称为“单调”。如果这首词分上下两段,称为“双调”。这上下两段则称“上半阕、下半阙”,也叫“上片、下片”。这上下两段的句式字数韵脚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果这阕词分三段以上,则每段称“叠”。叠,是“重叠”或“遍”的意思,叫三叠、四叠。

5、调寄

常有词作者在词的题目之下写上调寄的字样,比如调寄《浣溪沙》,调寄《清平乐》等,指的是这首词是依据某一词牌填成的。其实,这只是题目书写方式不同而已。

6、自度曲

词人不是根据前人的词调填词,而是自己创作乐曲,然后作词,这个新创作的乐曲就是词人的“自度曲”。北宋的周邦彦、南宋的姜夔都是自度曲的大家。

7、领句字、虚字

词中常用领句字,以一个字领后面的几个字或几句话。比如:“恰同学少年”,恰字就是领句字。“渐暗竹敲凉”,渐字也是领句字。

这个领句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也叫虚字,或者衬逗字,读的时候稍作停顿。用领句字,可能是为了照顾音乐节拍,或者为适应音乐节奏的变化而添加的,也可能是为了平衡句子的平仄。领句字有一字的、有两字的、有三字的。举例如下:

一字类:又、况、看、正、乍、恰、奈、似、念、渐、记、问、甚、纵、便、但、算、岂、怎、恁等等。

二字类:何处、莫问、却又、正是、恰又、无端、恰似、堪羡、试问、遥想、却喜、漫道、怎禁、更是、哪堪、谁料、只今、那番等等。

三字类:莫不是、最无端、况而今、且消受、最难禁、更何堪、再休提、君莫问、记当时、又匆匆、又何妨、当此际、又早是、空负了、收拾起等等。

我们从前人的词作中经常会看到这些领句字,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断句停顿,在解读的时候要知道这是领句字,不要过分曲解字面上的意思。领句字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句子中虚实相济,能起到转折盘旋的作用,让词的整体灵活、灵动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