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落洲由来 桑落洲到底怎么形成的呢?唐代诗人胡玢曾有一首《庐山桑落洲》里面详细概括了桑落洲的形成过程。“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诗中对桑落洲形成过程有所交代,对其形成年代却没有说明。 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我们可以从原文清楚的知道,大禹治水期间,大禹曾经疏九江过。这里的中江就是长江中下游的一段。据《荆州记》记载:“江至寻阳分九道,东会于彭泽,经芜湖名为中江”。 据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我们可以发现大禹疏九江这个史实被司马迁所证实。说九江是大禹所疏,自然不是司马迁一家之言。淮南王安曰:“禹凿江而通九路”。班固曰:“九江在寻阳南,东合大江”。应劭曰:“江自庐江、寻阳分而为九”。郑玄曰:“江至寻阳分为九道”。注意,这里的寻阳是古寻阳,不是今天九江市所在地。古寻阳在今天黄梅沿江一带。在江北,不在江南。 根据《寻阳地记》记载:“禹疏九江,一乌白江,二奉江,三乌江,四嘉靡江,五畎江,六源江一作沙源江,七廪江,八堤江,九(缺字)江”。又据张须无《缘江图》记载:“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乌土江,五白蚌江,六白乌江,七江,八沙提江,九廪江。参差随水短长,或百里,或五十里,始于鄂陵,终于江口,会于桑落洲”。根据张僧鉴《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郡北五里,名曰乌江,远则百馀里,是大禹所疏;桑落洲上下三百馀里合流。唐代贾耽曰:江有八洲,曰沙、曰人、曰九江、曰葛、曰象、曰乌、曰感、曰蚌,此八洲者曲折而与江为九”。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桑落洲其实是由大禹疏通九江造成的,大禹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间,在疏通九江时,创造了桑落洲。桑落洲的创造者是大禹,但是那时桑落洲并没有名字,只是长江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洲。随着岁月流转,桑落洲淹没在了漫漫历史长河当中。 时光流转,当桑落洲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桑落又一次见证了重要历史时刻。夏桀被流放之地,竟然也是在桑落洲。根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巢湖故城,在(寻阳)县东四十二里,其南巢,桀所奔处,盖此”。 而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桑落洲在府东北过江五十里。昔江水泛涨,有一桑流至此,因名”。要知道,此时的九江府不是当初的古寻阳,九江府南迁,而古寻阳县东四十二里和府东北过江五十里,其实是同一个地方,那就是桑落洲。这也就是说巢湖故城在桑落洲。而古寻阳县东四十二里,在桑落洲上刚好是如今的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巢湖故城就坐落在曹湖村沿江一带。根据史书记载,这里就是成汤流放夏桀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开国帝王大禹和最后一位帝王夏桀都和此有着不解之缘。此时的桑落洲是南巢中的一个小洲,巢湖故城有可能是夏桀所筑。我们可以参见湖北黄梅龙感湖塞墩遗址,其文明有五千年之久。桑落洲与塞墩遗址近在咫尺,距离不超过十公里,并且桑落洲西湖水底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古城。桑落洲文明跟塞墩文化遗址应属同一文明。 岁月又过去了几百年,桑落洲依旧默默无闻。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吴王阖闾在此种植木兰树,此地就有了一个木兰洲的雅号。根据南朝梁,任昉(460-508)《述异记》记载:“木兰洲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吴王阖闾在此种植木兰树,鲁班在此造木兰舟。吴王夫差携西施郑旦在此游湖,戏水,此地又有一个西子湖,郑旦湾的美名,后简称西湖,郑湾。因为鲁班在此造舟,其造船技艺高深莫测,木兰洲一带很快就变成为了寻阳楼船基地。《汉书-伍被传》记载:“略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稚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耳,未见其福也”。这里的寻阳之船就是鲁班造船基地出品的寻阳楼船。根据《严助传》记载:“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句践之迹”。这里的寻阳楼船就是鲁班寻阳楼船基地所造。另外《马援传》记载:公元45年左右,马援上书曰,陆寻阳山贼,除其竹木,臂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上悦,因出小黄门头有虱者皆剃之。攻交趾(今天越南),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百余人击九真,这些楼船就是寻阳楼船基地制造的。足见寻阳楼船基地,在秦汉时期,是重要的军事基地。 为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开始南巡,对寻阳楼船基地念念不忘,还亲自到此视察。根据《宿松县志》记载,耆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小孤山距县百二十里。历史久远,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秦始皇勒石的壮观景象了,岁月留下的只是传说和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依旧。 转眼到了汉武帝时期,根据《汉书-武帝纪》记载“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纵阳而出,作《盛唐纵阳之歌》。遂北至琅邪,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 又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纵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李白的一首诗“汉武寻阳空射蛟”。也印证了汉武帝寻阳射蛟的事实。汉武帝此次寻阳楼船基地之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文中我们会发现汉武帝明明已经在枞阳附近了的天柱山,为什么要绕道,跑到寻阳去一趟呢?这里就必须交代一点,汉武帝南巡的本意是什么。汉武帝此次南巡,主要是因为伍被的一句话“略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崛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 出自《汉书-伍被传》。这里的衡山,就是天柱山。汉武帝完全是按照伍被的一句话,而劳师千里,另外一点就是来安抚闽越国遗民。公元前110年前,闽越国经常侵犯汉朝边界。《汉书·严助传》记载闽越国“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强,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勾践之迹”。公元前122年,刘安叛变,被迫自杀,淮南国被撤,公元前110年,闽越国遗民被迁往江淮一带,也就是淮南国一带。汉武帝南巡,也是为了安抚闽越国和淮南国遗民。寻阳还是楼船基地。足见寻阳在当时属于军事要塞。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特地跑到寻阳去视察寻阳楼船基地。舳舻千里都是出自寻阳楼船。而汉武帝在寻阳射蛟,这个射蛟地点就是在寻阳和彭蠡湖之间的江中,也就是桑落洲附近。李白也写了一首诗“汉武寻阳空射蛟”,来印证汉武就是在寻阳江上射蛟,而汉朝的寻阳,一般指的是古寻阳,今黄梅古寻阳渡西南一带。汉武帝从寻阳出发,在寻阳江中,突然被蛟袭击,群臣惊愕,汉武帝镇定的用弓箭射杀了蛟。射完蛟后,汉武帝就命厨子把蛟从江中拖拽到前面的木兰洲中,架火开灶,在一棵桑树边,把蛟给烹煮了。因为随行的人太多,近千人的队伍,而酒水少,于是汉武帝把从皇宫中带来的美酒倒入这个沙洲附近的水塘中。此时是冬天,其实就是秋天。顺便交代一点,西汉时,寻阳的气温比现在要高,一般认为蛟就是扬子鳄,在冬天,扬子鳄还没冬眠,说明寻阳这边气候相当于现在的广州气候,比较暖和。刚刚入秋,桑叶飘落,随行人员,就在此共饮水酒,吃饭,后人于是把这个洲叫做桑落洲,后世就把美酒称作桑落。而后来北魏的桑落酒,就完全是附会桑落这个名称。桑落洲名见于汉代,比桑落酒要早很多年,桑落之名也由此而来,桑落洲自此也就载入了史册。 此后两千多年,桑落洲一直延续此名,从未变更过。也许是时间久远,往事被尘埃所掩。世人只知有桑落酒,不知有桑落洲,而误以为桑落洲产桑落酒,因以名桑落洲。以至于民国时期笔记小说,皆以桑落酒附会桑落洲,桑落洲名称背后的故事也就更不为人所知了。 附录:参考史书记载文献。 1.《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江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迤北會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 2.《荆州记》:江至浔阳分九道,东会于彭泽,经芜湖名为中江云。 3.《史记-河渠书》记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4.淮南王安曰:禹凿江而通九路。班固曰:九江在浔阳南,东合大江。应劭曰:江自庐江、浔阳分而为九。郑玄曰:江至浔阳分为九道。 5.《浔阳地记》记载:禹疏九江,一乌白江,二奉江,三乌江,四嘉靡江,五畎江,六源江一作沙源江,七廪江,八堤江,九(缺字)江。 6.张须无《缘江图》记载: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乌土江,五白蚌江,六白乌江,七江,八沙提江,九廪江。参差随水短长,或百里,或五十里,始于鄂陵,终于江口,会于桑落洲。 7.张僧鉴《潯陽記》云:九江,在潯陽郡北五里,名曰烏江,遠則百餘里,是大禹所疏;桑落洲上下三百餘里合流。 8.《江州志》云:张僧鉴,南阳人,父须无,徙寻阳,世为州别架从事。……须无尝作《九江图》,具载八洲曲折成江者九,僧鉴因之遂作《寻阳记》。 唐代宰相贾耽曰:江有八洲,曰沙、曰人、曰九江、曰葛、曰象、曰乌、曰感、曰蚌,此八洲者曲折而与江为九。 9.《元和郡县志》记载巢湖故城,在(寻阳)县东四十二里,其南巢,桀所奔处,盖此。 10.《通典》江州有桑落洲记载,宿松,汉皖县地。梁置高塘。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为九派,会於此县界洲上,三百馀里合流,谓之九江口。东得武林洲,即桑落洲之下尾。唐·杜佑曰:桑落洲在江州都昌县,汉之彭泽县也。 11.唐陆禋《续水经》曰:“江水东流过兰溪,又东过浔阳。其南有鄱湖水入之,东北过桑落洲,又北过小孤山。” 12.《太平寰宇记》记载:九江,尚书注云,江于此分为九道。《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会于桑落洲上,三百余里合流。昔秦皇汉武并登庐山,以望九江也。桑落洲,在(舒州宿松)县西南一百九十四里。江水自鄂陵,分派为九派,于此合流,谓之九江口。此洲与江州寻阳县,分中流为界。即刘毅为卢循所败处。又东为武林洲,即桑落洲之尾也。 13.《舆地纪胜》卷31称:“桑落洲在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市)东北十五里”。 14.同治《长江图说》卷6云:“归林滩古桑落洲也”。 15.《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桑落洲在府东北过江五十里。昔江水泛涨,有一桑流至此,因名。旧《志》云:洲在湓城东北大江中。晋元兴三年,刘裕遣何无忌等西追桓玄,败玄将何澹之于此。义熙六年,刘裕讨卢循,战于桑落洲,败绩。宋泰始初,长史邓琬奉晋安王子勋举兵江州,令子勋建牙桑尾,即桑落洲之尾也。洲之西曰白茅湾,陈霸先讨侯景,自南江出湓口,会王僧辩于白茅湾,盖其地与江南宿松县接界。 16.《宿松县志》记载,耆舊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紀功,或言秦始皇,小孤山距县百二十里。 17.南朝梁,任昉(460-508)《述异记》记载:木兰洲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18.《汉书-伍被传》被曰:略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耳,未见其福也。 19.《严助传》助谕意曰:“今闽越王狠戾不仁,杀其骨肉,离其亲戚,所为甚多不义,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强,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句践之迹。” 20.《汉书-武帝纪》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遂北至琅邪,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 21.《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 22.《马援传》马援上书曰“陆浔阳山贼,除其竹木,臂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上悦,因出小黄门头有虱者皆剃之。攻交趾(今天越南),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百余人击九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