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时,喜欢看书尤其是小说。 那时候也没得选,除了新华书店里的书,就是街道角落里那种可以按天算钱借阅的小说。 但是家里大人是禁止我们借阅这类书的。不仅这类言情武侠小说禁止看,学校课本外的书都不允许花太多心思看。 理论依据是玩物丧志! 是的,学校课本以外的都是玩物! 不过,很庆幸自己在青少年时期遇到了一些好书,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经典名著。 如在亲戚家的藏书中找到的苏联红色小说,在同学家能借到的一两本经典名著…… 印象最深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一遍就爱不释手。有次大冬天围炉烤火,小姐妹们吵吵嚷嚷,只有我安安静静地在看书。 外婆好奇地来翻看是什么书,外婆是同辈人中少数识字的,她出身地主家闺秀,知道读书识字是极好的。 她惊讶,哎呀!不得了了,小小年纪就开始学炼钢打铁! 然后我就开始试图给她讲这个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看得很熟悉了,可是讲出来还是坑坑洼洼磕磕巴巴的,情节也有点错乱。吸引来听故事的小伙伴却越来越多,一层层地扯着脖子围上来。 我激动得小脸蛋红扑扑的,大冬天都汗流浃背。 这里的故事情节还没铺开,听故事的就七嘴八舌地提问了,千奇百怪的问题。 到最后,我也讲不清楚了,只好极力地推荐:这书真的好看,建议你们也去看看! 可是,这帮听故事的人里,到底也没有几个真正对书感兴趣的。 大家一哄而散,都忘记这个事了。 还有一本对我影响深刻的书是《简爱》。 二三十年前,其实大部分的家长甚至一些老师自己都没有亲身读过这本书,光从书名就觉得不太纯洁,因而如临大敌。 如果初中的女孩子捧一本这样的书读得如痴如醉,一定会被家长骂得狗血淋头,所以我们都是躲着偷偷地看。 虽然这本书确实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当时吸引我们的可能更多的也是故事情节。 我发现这本书对自己更深远的影响,其实是在长大后,结婚后,更确切地说是当了女孩的妈妈后。 上大学,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一路顺畅,婚姻生活也幸福和谐。看似简单,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人生中那些读过的书,那些经典里的故事,有时候只是一句不显眼的台词,一处细微的描写,却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洗涤着我们的灵魂,给我们人生以正确的指引。 当了妈妈,经常给孩子们买书,推荐孩子们读各类书,推荐得最多的还是自己读过的经典名著。 经常会去回忆自己看过的一些书,越来越觉得当时老师和家长不准看的那些言情武侠小说,确实是百害而无益的。 而那些经典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文学的可欣赏性,一定还是观点非常正能量,能引起读者深入地思考,关于人生或者关于人性。 比如读过像《简爱》这样的经典,在命运的波澜面前,女孩子们会敢爱敢恨,会独立不依附不攀附!会有一些正确的榜样。 青春期的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好的书籍对他们三观点影响真的非常大,读书还是要选经典名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