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画,古籍里的花样(文末福利)

 新用户96181648 2022-08-0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晒书节·版画

在古代,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印制的图像,被称为版画或木刻画。清末著名藏书家叶德辉所撰《书林清话》有言:“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较之前文介绍过的牌记、序跋的花样内容和形式,古籍版画应是书中最美的花样,它们在枣梨木板上用视觉艺术构建了一个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的艺苑天地。因此版画既是古籍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学问,也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独立门类。

中国古籍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晚唐佛经扉画肇始,历经宋元几百年的寂静积淀,直至明代才开启了光辉璀璨的征程,进入万历年间更迎来了它的创作巅峰。清初继晚明盛世,成就尚可,然而随着统治者不断加强文化专制政策和西方印刷技术的引入,古籍版画艺术由此衰微消亡。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古籍版画的艺术之路。

图片

我国的古籍版画与雕版印书均产生于唐代。刚刚发端的木刻画,内容单一,多以佛像、佛画为主,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这主要是由于直观而形象的佛像插图有图解经义、广传佛法的功效。因此,这一题材被后世各朝无一例外地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证实,现存最早的木刻画是唐咸通九年(868)所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扉页画。

图片

图为唐咸通九年(868)刻《金刚经》卷前扉画,图绘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讲法的情景。

而后,五代顺承唐风,宗教版画盛行,所刻《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等独幅版画为传世精品。

图片

图为五代十国后晋开运四年(947)刻《大圣毗沙门天王像》,目前存世最早的独幅佛教版画,图绘佛教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王,中国称“多闻天王”。

图片

宋元时期,古籍版画并未随着雕版印刷事业的繁荣而与时俱进,而是在长久的寂静中不断锤炼。这一时期的版画艺术,最突出的表现是打破了宗教版画一统天下的格局,插图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人们的日用书籍中,如宋刻《古列女传》《宣和博古图》《营造法式》,金刊本《四美人图》以及元代的《全相平话五种》《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等。然而,就绘刻水平而言,远不及同时期佛教版画的富力精工。

图片

图为清道光五年(1825)阮氏仿宋本刻《新刊古列女传》。是刻摹古程度极高,颇具宋版神韵。图绘“孙叔敖母”。

图片

图为元刊《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图绘“玉皇上帝”。

图片

明代的版画艺苑可谓“百花齐放、流光溢彩”。明中前期的创作开始在宋元基础上缓坡前进,从洪武到隆庆的二百年间古籍版画艺术得到了充分的蓄能。一方面戏曲、小说等俗文学插图本逐渐兴起,另一方面全国先后形成了以燕京、金陵、建安为代表的数个版画刻印中心。这些促成了古籍版画事业在进入万历时朝以后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近代研究古籍版画的开拓者之一郑振铎先生,曾对万历时期的版画艺术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木刻画发展到明的万历时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光芒万丈。其创作的成就,既甚高雅,又甚通俗……在木刻画史上,万历时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这一盛况一直延续至清初。

万历时期,各具风格的刻工流派一时并起,他们不仅相互竞争又彼此融合,最终造就了一个绘刻雕镂的盛世时代。

徽派版画是极富盛名的主流派,起源于安徽徽州,刀法以妍静细腻著称于世。万历初期不同地区的版画风格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随着徽派版画的异军突起,到万历中后期各地域风格不再凸显,绘刻工艺上均逐渐追求精巧雅致的审美标准。

图片

图为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牡丹亭还魂记》。是刻出自徽派名工黄鸣岐之手,画中景物纤毫毕现。

徽派之外则首推建安派。建安(今福建建瓯)早在宋元时期即为刻书中心。其开创的上图下文的版式风格,深受民众推崇,直至明末犹未衰颓。版画风格线条简疏、黑白分明,虽后来受徽派影响改试大幅刻画,刀笔亦趋工细,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图片

图为明万历余氏双峰堂刻《水浒志传评林》,影印本。绘刻线条刚劲古朴,画中人物姿态逼真。

金陵亦是南方著名的版画刻印中心,书坊云集,以绘刻流通最广的戏曲、小说插图本为主。金陵派的刀笔风格有粗壮豪放之性格,画作以人物为中心,阴阳块面穿插使用是其特色。然而万历后期金陵版画逐渐失去其地方特色,由粗犷豪迈的风格转为徽派的“精工秀丽”。郑振铎先生将这一变化视为“金陵派特有的病态”。

图片

图为明万历唐氏富春堂刻《新镌图像注音周羽教子寻亲记》。画中人物突出,线条勾勒简率,却不减人情动态。

苏州版画起步较晚,万历中期有了较大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苏州的刻工多由外地工匠汇聚而成,尤其受徽派刻工的影响颇深,刀法也讲求精工细作,然而与典型的徽派版画相比线条仍显粗疏。

图片

图为明万历刻《吴歈萃雅》。版面构图明朗清秀,人物刻画颇尽形容之致,情景状物更是相应成趣。

明万历时期的古籍版画代表了中国古代绘刻艺术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产生的作品数量也十分可观,几乎占据了版画全史的半壁江山。明末清初续盛世余风,版画艺术继续蓬勃发展,例如明末饾版彩色套印版画、清初宫廷版画、民间山水人物版画等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图片

图为明末胡正言饾版套印《十竹斋画谱》。饾版是按画稿不同颜色分刻小木块,依次迭印形成彩画。因小木板形似饾丁,故称饾版。

图片

图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内府朱墨套印本《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清宫版画代表作之一。由画家沈喻根据康熙皇帝题诗绘图。

图片

图为清顺治刻《太平山水图画》。由著名画家萧云从绘,名工刘荣刻,堪称有清一代山水版画首屈一指的杰作。

图片

图为清康熙七年(1668)刻《凌烟阁功臣图》,由山水人物画家刘源绘,苏州名工朱圭刻。

图片

版画艺术走向衰落,与清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有很大关系。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焚书、禁书不遗余力,版刻艺苑难以为继。同时,西方石印、珂罗版等先进技术的输入,对传统手工雕版印刷的方式形成致命打击,彻底扼杀了木刻画复兴的希望。这一期间,古籍版画中只出现了少量的精品之作。

图片

图为清光绪五年(1879)淮浦居士刻《红楼梦图咏》,晚清著名画家改琦绘图。图绘“黛玉”,典型的清末美人形象。

图片

图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鸿雪因缘图记》。清末以写景为主的版画作品,可称上乘之作。

中国的古籍版画是宏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仍要继续整理和充分挖掘其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取精用弘,造福后世。

文末福利

首都图书馆藏有一部清康熙刻本《耕织图》,请您欣赏其中的一幅版画,是否能说出它描绘了古代耕种的哪一个步骤?

图片

参与答题,即有机会获得由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送出的礼品盲盒。

答案于7月22日公布,我们将把答案置顶于文章留言区,快来参与吧~

上期答案

这些信息在序文的最后两行:“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作序时间是乾隆五十四年,即公元1789年。屠维、作噩,是太岁纪年法,屠维相当于天干中的“己”,作噩相当于地支中的“酉”,即己酉年。且月是阴历六月的别称。上浣指每个月的上旬。

作序人是舒元炜,字董园,虎林(杭州的别称)人士。

作序地点是京城,金台是北京的别称,当时舒元炜因为科举应试暂住在客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