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鹏(江苏泰州)
一轮清浅的弯月
将蝉鸣的响声慢慢调低
浸泡在溪水里
晃荡的月影逐渐养大
为中秋的月圆之夜作伏笔
花儿红得盛极一时
便从花海里飞向天地
一枚载着凉意的落叶翻过窗棱
轻轻落在身边
与我共同做一个
蒲扇下
清澈凉爽的秋梦
黎宇(湖北通城)
若是夏夜能被一阵风惊醒
那你应当翻开日历
在立秋上边打上一个圈
叶子还未凋零
只是绿得不再触目惊心
配上清晨弥漫的独特朝气
颇有一股悲凉感
母亲一大早便打来电话,说着
早上出门不能再如此前一般单薄
她叨唠了这么多年,亦如我
只顾着浪迹天涯却不曾想着归家
田吉刚(山东夏津)
秋 来了
一个新的生命
在大地甜蜜的阵痛里分娩
阳光 情深似海
倾听你呢喃的幸福
你来
清风就来了
明月就来了
父亲就拿着镰刀来了
李飞翔(青海西宁)
炎雨初消换暑光,
穿堂爽气绽莲塘。
虫摇密网锁凉月,
露滴蝉音泣老樟。
天满断云时聚散,
雁惊残叶亦浮飏。
西风自傲持悲啸,
三两鸣蛙饱腹肠。
朱盈旭(河南商丘)
立秋了。
白露,蒹葭,荻花,水蓼,没有胭脂的素。瘦得不能再瘦。
秋雨满窗寒。
曾经,你们在这里清清丽丽地摇曳,是在等候着我每天的路过,以明媚我眸,沾香我衣,新润我心?
喜欢你们或妖冶或纤美的模样,四季时光,因为你们的美好而带着香气,闻着花香,听着鸟鸣,低眉浅行,让心一边穿越唐诗宋词,一边劳作烟火人间,尘事与诗意融融合合在心中滴落成行,形成花月与山水诗篇。
雨,潇潇。一如往昔的记忆,渐渐生凉意,却也温暖过心底的柔软。
听雨打芭蕉,接下来,又将是雪熏寒梅,一个人的冷暖,无关乎夏与冬,源自心里的明媚和安然。
一夜,秋雨如烟。穿过叶隙时,轻轻碎碎的,宛如女子薄薄叹息。
梧桐叶上潇潇雨,幽幽小径栖桂香。
雨,轻吻,每一朵黎明未醒的甜梦;
花,飘落,每一瓣都是美丽的风情;
风,瘦了,每一缕瑟瑟都曾深情地相拥;
我,低眉,告别那从光阴里走失的承诺……
今夜桂子已开,满枝弥香。
荻花正盛,月光下清影照水,那一行柔柔软软、蓬蓬松松的姿容,不如入画,谁的画笔也画不出你的风姿摇曳;不如入诗,谁的文墨也绘不出你的风骨瘦逸……
雨,滴在江南那条雨巷,戴望舒的丁香般的女子,那把油纸伞,尚开满一朵朵忧伤的思念;
黎明来了,在扑棱棱的鸟翼、俏丽丽的鸟啼里,含笑传情,此时已是潇潇雨歇、清气入骨,数树深红出浅黄;
又一个黄花瘦、西风凉的碧云天!还有那个菱花镜前,薄寒呵手晨妆罢的女子 ,怎一个“美”字形容?
雨珠,湿了夜的眉眼;枝上,淡淡的忧伤着一朵玫瑰;夜雾,抱着水水的篱笆;烛光,摇曳着一束心绪,弯弯逶迤……
秋风渐起,故事已瘦,蝴蝶折翼。一手衣襟满花、素字幽婉;一手烟火柴米、尘事如星。我喜欢在立秋这天,见一个故人,说一段新事。约么?
张瑞超(山东德州)
是的,我想写一写立秋。
年与年,季节与季节,天与天,相同节气的那天,尽管年代不同,气温总相差无几。
地球、太阳、月亮既然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日复一日地运行着,自然而然形成的节气,并不因为过了一万年、一千年而发生巨大变化。
二十四节气由来已久,四千年前的夏朝人甚至更久远的上古时代已经洞察了这种自然节律变化,后来确立了今天的二十四节气。
这几天的高温高湿,让人快怀疑人生了。
酷暑难耐,从空调房走到阳光底下,一团又湿又热的空气立即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让你透不过气来,屋外的湿热空气似乎一直在等你出来,要将你彻底征服。
你不得不抱头鼠窜,你的头发,你的背心,不一会儿就被汗水浸湿。于是,很多人受不了酷热湿热,跑到山里去避暑了。
二十五年前闺蜜生孩子的那天是立秋,之前的几天,暑热难当,恨不得找个地方透透气,可是去看望闺蜜回来,天气却一天天地舒服起来,思来想去,忽然明白立秋两个字的含义——这一天几乎是一道分水岭,将夏和秋分开来。
我心里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样,知道再忍它几天,酷暑就不会再生事。即使再有暑热反弹,也会笃定地确信,不会再狂热下去了——因为立秋了!
洪恩(河南安阳)
一张纸裁剪四季
我喜欢扉页的折痕
晚风微凉,流水带走一条河
落日回望中落入空山
莫道蝉哀鸣,一瓣荷花舟
荡起涟漪,载着我的目光远去
蜻蜓久久盘旋
几声蛙鸣,口含一滴露水
好半天才沉入水底
所有不舍源于对明天的未知
翻开崭新一页
我的内心充满希冀
立秋
日历中承上启下的一天
太阳交出炽热,草木交出果实
而我,还在生活的幕布上
——奋笔疾书
(已载8月8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