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宅门》:西太后害死嫔主子后,为何没顺势将詹王府赶回蒙古老家?

 宋安之 2022-08-08 发布于山西

在《大宅门》电视剧之中,詹王府可以说是反派势力之一,跟白家因为一场双方认为都没有错,都要捍卫自己尊严的医疗纠纷,是阴差阳错的结下仇恨,导致几代人纠结其中。

而白家之所以敢跟詹王府硬扛,有个关键原因在于詹王府因为嫔主子的原因是失势了,甚至被打压状态。而白家世代在宫中行走,在当时更是属于西太后一方的人,距离最高权力更近,所以才敢如此。

詹王府的地位当时很尴尬,虽说高高在上,但是很多知道内情的人,根本不把詹王府放在眼里。诸如常公公一个太监,都直接对着詹王爷的外甥武贝勒说道“这会儿不是同治爷的天下了,嫔主子也死了,詹王爷他不大风光得起来了吧”。

西太后对于嫔主子是恨之入骨,更是害死了她,那么嫔主子死了以后,既然与詹王府有这么大的仇怨,西太后为何没顺势将詹王府赶出北京,赶回蒙古老家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詹王爷可以带兵打仗,在摇摇欲坠的晚清。能找个善于用兵的王爷,简直是太难得了,这样的人才,即使西太后不待见他,与他女儿嫔主子有仇,也只能以大局为重,不会做的太绝了。

这点参考历史上清朝最后一位“马背上的王爷”僧格林沁就知道了。

清朝的开国可谓是家族式开国,是诸多王爷同心协力开国。诸如入关第一功臣摄政王多尔衮、平定南明弘光政权的豫亲王多铎、攻破张献忠大西政权的肃亲王豪格、屡败李自成,平定大同姜瓖叛乱的英亲王阿济格等等。

但是到了摇摇欲坠的晚清,清朝的王爷们却是烂泥扶不上墙了,没有了当年入关时的勇猛。也就是对内恭亲王奕訢颇有才能,主持了洋务运动。对外则是出身蒙古王爷的僧格林沁颇有战功,挫败太平天国的北伐,镇压了捻军。

僧格林沁原先继承的是郡王爵位,在咸丰四年(1854年),因军功晋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诏世袭罔替。这就如同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一般,只不过他属于蒙古系王爷,所以没有被算入铁帽子王之中。

在清末,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将权力下放,允许地方搞团练,因此曾国藩得以崛起,并且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但后遗症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形成一家独大之势,隐隐不受朝廷控制。朝廷直接控制的中央军,则大多是中看不中用,没有什么战斗力,也就是僧格林沁统领的军队颇有战斗力,是中央朝廷直接控制的最后一支拥有战斗力的军队。

僧格林沁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到了1865年僧格林沁战死以后,更是晚清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湘军再无制衡,彻底一家独大。清朝宗室人才凋零,权力只能再度下放,渐渐地过渡于汉人手中,所以到了清末,全国各地的总督以及巡抚大部分由汉人担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詹王爷善于带兵打仗。诸如刚开始出场没多久,就带兵出征新疆。有着这样的能力,在当时可是难得,甚至是罕见,西太后即使再看不惯詹王爷,即使打压詹王府,也不能将詹王爷赶出北京,毕竟一位善于带兵打仗的王爷,作用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私人恩怨只能放一边。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嫔主子被害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西太后所为,但是都不敢说,而且也不敢确定就一定是西太后下的毒手。

如果西太后再将詹王府给赶回蒙古老家,那就是太赶尽杀绝,有点说不过去。更是坐实当时人猜测的那般,就是西太后下的毒手。所以聪明的西太后,更不会将詹王府赶回蒙古老家,而是让其不冷不热地待在北京,在自己手心里握着,想用就用,想踢就踢,岂不美哉。

后来庚子事变前夕,西太后更是人尽其才,让善于带兵打仗,还是主战派的詹王爷负责统领京城中的义兵,给西太后出了大力。

不过后来八国联军打到北京,西太后为了求和,詹王爷这个之前吃香的主战派,反而成了罪魁祸首,成为了替罪羊,全家被流放到新疆。一生戎马的詹王爷,晚年遭此横劫,悲愤之下死在半路上。

其实这个结局也勉强说得过去,历史上庚子事变以后,清政府被迫处死了很多大臣,甚至庄亲王载勋因为统领过义兵而被迫自尽。詹王爷虽成为替罪羊被抛弃出去,但起码没有被赐死,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且在几年以后,西太后死去,宣统皇帝登基大赦天下,詹家又重回了北京。不过詹王爷已死,詹瑜又没有继承王位,之前更是全家被流放过,詹家是彻底没落,只能住在大杂院,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可怜詹王爷戎马一生,带兵打仗为国效力,却只是西太后的棋子,有之用时即便打压也会留后路。败时则是毫不犹豫将之抛弃,成为替罪羊,一生为国,落得如此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