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中国高古瓷种类较多,不少在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为学习、鉴赏和研究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 ![]() 西晋·青釉贴花佛像奁 ![]() 西晋·青釉狮形辟邪 ![]() ![]() 青釉鸡首壶 ![]() 东晋·青釉褐斑鸡首壶 沈子槎先生捐赠 ![]() 东晋·青釉褐彩蛙形罐 ![]() 东晋·德清窑黑釉盘口壶 ![]() 西晋·青釉堆塑楼阙人物罐 ![]() 青釉堆塑楼阙人物罐局部 ![]() 三国(吴)·青釉堆塑人物罐 ![]() 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 三国(吴)·婺州窑青釉堆塑人物罐 浙江省武义县出土 ![]() 婺州窑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 婺州窑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 婺州窑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 东汉·褐釉堆塑动物五联罐 ![]() 西晋·青釉堆塑楼阁飞鸟人物罐 ![]() 青釉堆塑楼阁飞鸟人物罐局部 ![]() 南朝·青釉刻花缠枝纹水注 ![]() 南朝·青釉刻花莲瓣纹唾壶 ![]() 南朝·青釉刻花莲瓣纹尊 ![]() 隋·湘阴窑青釉四系壶 ![]() 北齐·青釉刻花莲瓣纹四系罐 ![]() 青釉四系壶 ![]() 蓝釉罐 绞胎是唐代一种新颖陶器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系用白、褐两色(或多色)陶土相间糅合、按需要切成片后贴于器物表面,有的产品整器胎体相绞而成,然后施釉烧造而成。纹饰多样化,最常见的是木理纹,颇有特色。 ![]() 绞胎陶枕 ![]() 绞胎陶枕 ![]() 绞胎三足铛 ![]() 绞胎陶碗 ![]() 五代-北宋·绞胎陶杜家花枕 陈器成先生捐赠 ![]() 绞胎陶杜家花枕 浙江慈溪、鄞县、绍兴等地是唐代越窑瓷器的主要产地,以慈溪上林湖“贡窑”为中心。不仅大量烧制青中闪黄的艾色越瓷,还成功地精制出青中闪绿的“艾色”瓷器。五代至北宋初期,越窑的烧造规模趋于鼎盛状态,但随着龙泉等地青瓷窑场的兴起而逐渐衰退。 ![]() 越窑青釉执壶 ![]() 越窑青釉四足水盂 ![]() 越窑青釉四系壶 ![]() 越窑青釉唾壶 ![]() 越窑青釉碗 ![]()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罐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 ![]() 越窑青釉刻花钵 ![]() 越窑青釉刻花粮罂瓶 ![]() 越窑青釉刻花粮罂瓶局部 ![]() 北宋·越窑青釉“太平戊寅”款划花双鹤纹盒 ![]() 青釉六系盖罐 ![]() 五代·岳州窑青釉划花瓶 ![]() 五代·岳州窑青釉执壶 ![]() 宋·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徐展堂先生捐赠 ![]() ![]() 西村窑青釉凤首壶局部 我国早期白瓷的制作约始于3世纪,湖南长沙等地东汉墓出土的白瓷始终反映着这一事实。北朝、隋、唐、五代,北方地区白瓷的制作质量循序渐进,产区也陆续扩大。最突出的是邢窑,以河北内邱及临城为中心产地。所烧白釉器被唐人誉为“类银”、“类雪”的名品。 ![]() 白釉印花双系扁壶 ![]() 白釉灯台 ![]() 白釉唾壶 ![]() ![]() ![]() 长沙窑窑址在今湖南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一带,故又称铜官窑。产品以造型多变和装饰技法丰富著称于世。所釉下彩产品,以铁铜装饰于器体,烧制成大量褐、绿斑点图案和状物图像的产品。还成功的烧出了红色,为以后釉里红瓷的烧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唐代北方瓷窑烧造的花釉瓷,以黑、黄或黄褐釉为地,饰绘或挥洒天蓝或月白釉斑点,烧成产品装饰风格自然,色彩对比强烈。以河南鲁山、郏县两地产品最负盛名,禹县、内乡及山西交城、陕西铜川等地也有烧造。 ![]() ![]() ![]() ![]() 钧窑是宋、金时代著名瓷窑。窑场遍布河南地区。尤以禹县钧台、八卦洞为中心产区的官钧瓷烧造代表了钧窑的最高水平,传世有许多北宋宫廷专用品,制作精美,有的底部还刻有一至十的数码。钧窑瓷釉以铜、铁为呈色剂,所烧产品均为乳浊釉,有天蓝、月白、玫瑰紫、海棠红等色泽。 ![]() 元·钧窑天蓝釉方瓶 ![]() 钧窑天蓝釉方瓶局部 ![]() 钧窑天蓝釉方瓶局部 ![]() 钧窑天蓝釉方瓶局部 ![]() 金·钧窑天蓝釉八角龙把杯 ![]() 金·钧窑天蓝釉红斑碗 ![]() 金-元初·钧窑月白釉荷叶盖罐 ![]() 金·钧窑月白釉梅瓶 ![]() 钧窑月白釉梅瓶局部 ![]() 钧窑月白釉梅瓶局部 ![]() 钧窑月白釉梅瓶局部 ![]() 北宋·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 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 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 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 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 北宋·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 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 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以河北曲阳涧磁村、燕山村为中心窑区的定窑,在唐代即开始烧造白瓷,五代北宋及金代为其成熟发展时期,至元代趋向衰落。五代产品精细轻薄,部分已开始进入宫廷。北宋至金流行的刻花、印花装饰,代表了这一时期瓷器刻花,印花工艺的新水平。由于采用覆烧工艺,进贡皇家的上等产品多包镶金、银、铜口。 ![]() 五代·定窑白釉“官”字划花莲瓣纹盖罐 黄兆熙先生捐赠 ![]() 北宋·定窑酱色釉盏托 ![]() 北宋·定窑白釉执壶 ![]() 定窑白釉执壶局部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始烧于唐。北宋时期产品依然深受越窑影响,釉多呈青黄色,以刻、划花为装饰。南宋时期创烧的粉青梅子青品种代表了古代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许多产品采用多次施釉方法,釉色葱翠,鲜丽夺目。元代龙泉窑产品制作趋于粗放厚实,但贴花、铜红和铁红加彩的出现,为这一时期装饰工艺增添了新的色彩。 ![]() 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碗 ![]() 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五管盖罐 ![]()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五管盖罐局部 ![]() ![]() ![]() ![]() 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瓶 ![]() 元·龙泉窑青釉露胎贴花云凤纹盘 ![]() 元·龙泉窑八卦方瓶 ![]() 元·龙泉窑青釉红斑洗 顾丽江先生捐赠 ![]() 元·龙泉窑青釉葫芦瓶 ![]() 元·龙泉窑青釉堆塑龙缽 ![]() 元·龙泉窑青釉贴花双鱼纹洗 ![]() 北宋·白釉莲花口弦纹六管瓶 ![]() 白釉莲花口弦纹六管瓶局部 ![]() 白釉莲花口弦纹六管瓶局部 ![]() ![]() ![]() ![]() ![]() 南宋·郊坛下官窑双耳炉 1952年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任氏墓出土 ![]() 南宋·郊坛下官窑鬲式炉 浙江省杭州市乌龟山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 ![]() 南宋·郊坛下官窑瓶 1952年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任氏墓出土 ![]() 南宋·哥窑贯耳瓶 ![]() 元·哥窑葵口盘 ![]() 哥窑葵口盘局部 ![]() 哥窑葵口盘 ![]() 哥窑葵口盘 ![]() ![]() ![]()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口尊 公元960年-1279年 ![]() 北宋-金·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荷纹盒 陈器成先生捐赠 ![]() 北宋·耀州窑青釉力士托荷叶高足盘 公元960年-1127年 ![]() 金·耀州窑月白釉盖罐 公元1115年-1234年 ![]() 耀州窑姜黄釉刻花莲花纹碗 元公元1271年-1368年 ![]()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宋公元960年-1279年 ![]()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局部 ![]()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局部 ![]()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局部 地处江西吉安永和镇的吉州窑,为宋代南方重要瓷窑。所烧产品有青白瓷、黑釉瓷、彩绘瓷等,尤以后二者最为著名。黑釉瓷采用贴花、刻花、彩绘、洒釉等方法,创作出许多别致而又自然的纹饰,特别是木叶纹和剪纸贴花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彩绘瓷基本仿效磁州窑,但器身不施化妆土,外观效果与之不尽相同。 ![]() 吉州窑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宋公元960年-1279年 ![]() 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三足炉 南宋-元公元1127年-1368年 ![]() 吉州窑黑釉白彩碗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 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盖罐 南宋-元公元1127年-1368年 ![]()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宋公元960年-1279年 ![]() ![]() 吉州窑白釉刻花梅枝纹盖罐 南宋-元公元1127年-1368年 宋、金、元时期,南北方黑釉瓷烧造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福建建窑烧造的兔毫盏,器表黑釉中有放射状毫光,宜于“斗茶”。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窑场的“油滴”瓷同样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兔毫盏和油滴形成机理是:富含铁分的釉内有足量结晶性物质,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产生了析晶,从而形成了兔毫盏细纹或滴珠纹。 ![]() 金·黑釉褐彩瓶 ![]() 金·怀仁窑黑釉油滴碗 ![]() 怀仁窑黑釉油滴碗局部 ![]() 元·黑釉褐彩瓶 ![]() 宋·建窑“進琖”款茶盏 ![]() 金·黑釉剔刻牡丹纹罐 赵振绶先生捐赠 ![]() 黑釉剔刻牡丹纹罐局部 ![]() 宋·当阳峪窑黑釉划花罐 磁州窑在今河北邯郸地区,为北宋、金代著名民窑。装饰工艺多样化,有刻、划、剔、彩绘等技法,尤以白地釉下绘黑、褐彩和剔、划化妆土地的纹样制品的制作最具代表性。装饰图案的题材多反映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具有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间色彩。 ![]() 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把莲纹枕 ![]() 磁州窑白地黑花把莲纹枕局部 ![]() 磁州窑白地黑花把莲纹枕局部 ![]() 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孩儿枕 ![]() 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孩儿枕局部 ![]() 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孩儿枕局部 ![]() 元·磁州窑白底黑彩绘划云雁纹罐 ![]() 磁州窑白底黑彩绘划云雁纹罐局部 ![]()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山水图枕 ![]() 磁州窑白地黑花山水图枕 ![]() 磁州窑白地黑花山水图枕局部 ![]() 磁州窑彩色釉划花花鸟纹枕 金-元公元1115年-1368年 ![]() 磁州窑白釉划花缠枝纹碗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陈器成先生捐赠 ![]()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枕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周锐先生捐赠 ![]()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枕局部 ![]()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枕局部 ![]() 扒村窑白地黑花花草纹瓶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 扒村窑白地黑花花草纹瓶局部 ![]() 扒村窑白地黑花花草纹瓶局部 辽代陶瓷以白、黑、绿釉及三彩陶为主要品种,基本继承了唐三彩和定窑、磁州窑等中原窑场的烧制技法,但部分产品具有强烈的契丹游牧民族特色。 ![]() 赤峰窑白地黑彩划花牡丹纹罐 辽公元916年-1125年 ![]() 青釉刻花执壶 辽公元916年-1125年 ![]() ![]() ![]() 彩色釉印花盘 辽公元916年-1125年 ![]() 绿釉陶鸡冠壶 辽公元916年-1125年 西夏党项族制作的瓷器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粗狂质朴的风格。黑釉刻花器为其典型产品,已发现的西夏瓷以宁夏灵武窑产品最具有代表性。 ![]() 灵武窑刻花开光牡丹纹瓶 西夏公元1032年-1227年 ![]() ![]() 彩色釉刻花璎珞纹盘口穿带壶 辽公元916年-1125年 ![]() 彩色釉刻花璎珞纹盘口穿带壶局部 ![]() ![]() 彩色釉印花海棠式盘 辽公元916年-1125年 ![]() 景德镇窑青白釉佛像 元公元1271年-1368年 ![]() 景德镇窑青白釉佛像局部 ![]() 景德镇窑青白釉佛像局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