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除了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外,也不能忽略夜间血糖。没有注重于夜间血糖管理,使得第2天空腹血糖升高,乃至于一整天血糖波动幅度大,因此管理好夜间血糖至关重要。 如何管理夜间血糖? 1、要饮食清淡 晚饭太油腻或太丰富的话,可增加消化时间,使得第2天空腹血糖升高。因此晚饭以清淡为主,着重吃新鲜蔬菜,减少主食量。蔬菜不能选择含淀粉的,比如土豆、山药、莲藕和薯类等。调整好吃饭顺序,先吃蔬菜,其次是肉类,最后是主食,做到细嚼慢咽,能帮助控制血糖。 2、要适度活动 饭后一小时左右户外活动,比如骑自行车、快走跳、有氧操或打羽毛球等,不仅仅降低胰岛素抵抗,而且帮助降低血糖。运动前要有10~15分钟的热身,每次运动不能低于30分钟。运动时应穿舒适的运动鞋,运动前后合理补充水分。 3、要早睡早起 睡眠不足或熬夜可造成清晨血糖升高,因此应保证有足够睡眠,22点之前必须入睡,每天晚上睡够7~8个小时;保持规律作息,拒绝熬夜,也不能睡懒觉。 4、忌睡觉前激动 不良情绪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降低睡眠质量,导致夜间血糖波动幅度大。因此糖尿病患者睡觉前应摆平心态,不能看恐怖的电视剧,以免出现应激反应而造成血糖急剧升高,从而扰乱一整天的血糖规律。 5、忌晚饭吃得太晚 尽量19点之前吃完晚饭。吃饭太晚会增加消化系统承受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同时也会损害胰腺细胞,影响血糖控制。 6、忌贪凉 不管天气有多热都不能贪凉,喝冰镇饮料或吃雪糕等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和恶心呕吐,扰乱血糖水平,甚至造成酮症酸中毒;也不能长期待在空调房中,以免血管突然收缩,从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温馨提示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应着重注意夜间血糖,除了调整饮食和运动外,还需勤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用药量,保证血糖稳定达标。另外,糖尿病患者晚餐不能缺少主食,主食中粗粮应占到一半以上;此外,糖尿病患者睡觉前应摆平心态,通过打坐冥想、听音乐或读书看报等来放松思绪,有助于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