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过的书老是记不住?只因你少做了这一步,建议收藏

 acerbookstore 2022-08-08 发布于天津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一本书好不容易读完,在书上做了一堆笔记,甚至还画出了思维导图,当时感觉收获颇丰,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当我们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却发现什么都不记得了。

为什么我们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呢?是因为我们记忆力差吗?当然不是,而是我们读书的方法,并没有顺应我们大脑的天性。

我们的大脑,有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不记住就不记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我们大脑的结构有关。

在《考试脑科学》这本书中说,我们的大脑有这样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接收从外界摄入的信息,比如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摸到的感觉等等,这些都被存储在临时处理器里。还有一部分,叫大脑皮层,类似于电脑的硬盘,是用于长期记忆的地方。

在临时处理器和大脑皮层之间,有一个叫海马体的东西负责把关,它从临时处理器中筛选出信息,判断是不是值得放进大脑皮层,如果不值得,就搁在一边,忘了就行了。

大脑会把什么信息放进长期记忆的地方呢?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它是否对我们的生存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比如它跟我们的生老病死有没有关系,跟我们的生活危险有没有关系,能不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

所以最容易被我们记住的信息是什么呢?就是一些能够帮助我们趋利避害的信息,比如一个小孩,碰过一次毛毛虫,他就学会辨识毛毛虫了,下一次看到同样的东西,就不会再碰了。比如看一本书,让你找到了发财致富的秘诀,那你肯定会对这本书印象深刻。

越是能够帮助我们趋利避害的信息,我们就越是印象深刻,这就是大脑的天性。

前面说了,大脑喜欢记住的,是那些对我们的生存有不可或缺意义的信息。所以要想让书中的内容不容易被大脑忘记,就得将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的生存关联起来。

具体怎样关联呢?存储在大脑中,决定我们生存的全部信息,就是我们的认知体系。认知体系是能够帮助我们做实际决策的,比如一个小孩看到毛毛虫会害怕,是因为他知道毛毛虫会伤人,这就是认知的作用。比如明天你要从深圳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这个时候你大概率会选择坐飞机。这也是认知起了作用,因为你知道飞机会更快。看书的时候,我们要想更轻松地记住书中的内容,就要将书中的内容变成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讲了一种帮助我们补充认知体系的学习方法,叫“触动学习法”,就是在看书的时候,不需要去做笔记,不需要去画思维导图,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努力寻找触动点。

在触动自己的地方做上标记,并写上自己能联想到的思考,在书读完了之后,过几天后再问自己,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是哪几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理论,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它能真正触动我,并能让我们发生真实的改变,那它就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认知体系,不会被我们轻易忘记。

像这样的触动点,一本书能有一两个,那读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就可以说是超值了。对于那些没有触动我们的内容,其实也没必要去记住它,因为记住了也未必用得上。

这个“触动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反思,将书中的触动点,与自身紧密结合进行反思。比如你看到书中揭秘了一个骗局,而这个骗局恰好是你之前经历过的,你经过反思和联想,那你对这个骗局的认知就加深了。

再以看书为例,你之前看过的书总是记不住,但在看到《认知觉醒》这本书之后,发现这个“触动学习法”对我们读书健忘的问题很管用,你将它运用到了自己的读书实践上,那《认知觉醒》这本书讲的“触动学习法”也就不会被你轻易忘记了,因为它已经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了。

确认知识进入自己认知体系的标准就三个,第一,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新知识;第二,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提取新知识。第三,在生活中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这三个标准,满足其中任意一个,都说明这个新知识已经进入你的认知体系了。

认知体系的本质,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和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方法的技巧,这是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所以是被我们大脑长期记忆的。

而读书,就是去从别人的认知体系中,挑选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加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当中。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没必要把书中的全部内容都记住,只需挑选自己触动的知识点记下来就好了。

以这样的心态去读书,我们会发现,读完一本书,总会有那么几个触动我们的点,等到我们回想起这本书时,也不会脑子一片空白了。当我们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就会发现,我们的认知体系已经在渐渐地扩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