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力电池系列2——材料体系演进之掺硅补锂

 亲斤彳正禾呈 2022-08-08 发布于浙江


掺硅补锂是两项技术,掺硅目的是提升能量密度,补锂目的是提升循环寿命。 

1、掺硅

常见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克容量为 372 mAh/g,硅基负极的理论克容量高达 4200mAh/g,相较石墨负极,硅基负极的容量扩大了十倍多。然而硅基负极的致命缺陷是过高的自膨胀率。

硅负极在锂离子循环脱嵌的过程中,Si-Si 键被破坏,形成 Si-Li 键,随循环次数增多,嵌锂的数量增加,锂原子逐渐占据硅原子的空间,导致结构膨胀,最高体积膨胀可达 300%以上。

硅基负极的体积膨胀收 缩将产生较强的机械应力导致颗粒粉碎,不利于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SEI 的稳定,使得 SEI 膜经历“形成——破坏——再生”的过程,不断消耗活性锂离子, 降低电池容量。

体积膨胀带来颗粒粉碎,影响循环性能:

图片

体积膨胀收缩破坏 SEI 膜,消耗锂和电解液:

图片

目前主流方式是对硅材料进行纳米化处理与表面包覆处理,纳米尺寸的硅颗 粒具有较高的抗断裂能力,防止颗粒破碎,而表面包覆处理的硅颗粒可以避免电解 质与电极直接接触,减少体积膨胀。

2、补锂

锂离子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 SEI,消耗活性锂离子,降低电池库伦效率与容量。为保证电池寿命,就需要预补锂处理,补充消耗的锂离子,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电化学补锂技术:

图片

目前补锂技术的分类可分为负极预锂化和正极预锂化。

其中,负极预锂化可分为金属锂粉预锂化、锂合金预锂化、化学预锂化预与电化学预锂化等,正极预锂化可分为二元锂化合物、三元锂化合物以及有机含锂化合物。

金属锂粉预锂化是商业化中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式,基本原理是使用金属锂粉作为补锂剂,并锂粉表面进行碳酸锂包覆处理,防止锂粉的副反应。虽然金属粉预锂化补锂容量高,补锂技术原理和工艺清晰,但受制金属锂活性高,成本大,且对生产环境要求高,产业化难度较大。

动力电池系列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三部分的内容:材料体系演进之固态锂电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