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守护大唐边塞的士兵写诗,柳中庸《征怨》

 泊木沐 2022-08-08 发布于辽宁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别名《征人怨》。征人,一般指出门远行的人,在这首诗中特指戍边士兵。根据唐朝律例记载,凡招募出征的士兵都可以称为征人。大部分征人只是普通百姓,往往为了谋生才从军出征,希望可以出人头地。

柳中庸和柳宗元同族,擅长写边塞诗。当他看到征人的艰苦生活,觉得有必要替这个群体发声,说说他们心中的不满。于是,就有了这首流传极广的《征怨》。

柳中庸没有刻意强调征人的怨恨,他从征人的生活讲起,让人们知道征人的不易。一年又一年,征人驻扎在金河流域,守护玉门关。一天又一天,征人策马驰骋手握大刀。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没有放松的机会,没有享受生活的时间。他们全身心地守护大唐边境。

王之涣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那里的生活环境有多么艰苦。在苦难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思乡之情。想家却不能回,加重了他们的痛苦。生活中的苦,咬咬牙也许就熬过去了。精神上的痛苦,不容易化解。

暮春时节,长安城桃红柳绿,边塞依旧白雪飘飘。雪花洒落在王昭君的坟墓上,掩盖住野草。波涛翻滚的河水汇入黄河,绕过黑山,流向远方。黄河一路奔流,经过征人的家乡,他们只能遥望河水寄托思乡之情。

柳中庸在诗中提到了“青冢”,也就是王昭君的坟墓。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极广,为了边塞和平,王昭君嫁给了匈奴首领。几百年过去了,昔日匈奴人的领地,已经并入大唐的版图。由于古人不了解塞外的情况,就有了一个传说,只有王昭君的坟墓上才能长出青草。柳中庸引用这个典故,一方面强调征人的苦难生活,另一方是在呼唤和平。如果没有外敌入侵,这些征人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也许就能回到家乡。

诗中没有激烈的感情表达,只是把真实的边塞生活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看到这里,就能理解征人的怨气,希望他们在付出的同时,可以享受到盛世的美好。柳中庸通过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让人们不要忘记这个默默奉献的群体。

有怨情、有怨气,有怨恨,需要纾解。柳中庸写这首诗,也希望人们可以关注征人,理解征人,支持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