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25:“文革”后期,北京举办的10次文艺调演(上)(多图视频)

 顺其自然h 2022-08-08 发布于北京

【按:本文节选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13届硕士研究生谭君的硕士毕业论文,学科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指导教师梁景和教授。

   第一章是对北京地区1949年至1976年的基本情况的分析,具体分析了北京的行政区划、人口、以及城乡居民的收支情况。第二章至第七章,依次分别论述了电影、广播、电视、音乐和歌曲、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文艺演出、图书、报刊、图书馆和图书借阅、群众体育、体育赛事、春节、“十一”、“五一”、旅游、展览、餐厅、文化馆和群众文化生活等21项内容,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文革”时期北京民众娱乐生活的概貌。

    本号选择连载的文章供各位师友阅读、探讨。限于篇幅文中引用注释予以省略,特向作者致意!】

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新疆歌剧团移植改编于京剧《红灯记》的维吾尔语歌剧电影

图片

第三章  红舞台上的红色记忆

图片

第五节  文艺演出

二、文艺演出

(二)“文革”后期的文艺调演

      “文革”时期,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即使是在平时,北京市的各艺术表演团体也经常会在各个专业剧场中进行文艺演出,北京民众可以通过《北京日报》及时地了解这些演出信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观看的节目。而每逢“五一”、“十一”和春节等重要节日,以及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年纪念(每年的5月份),一般都会组织一批文艺节目进行演出,这些文艺演出规模较大、场次也较多,同时还会有一批新的电影上映,这些基本上也成了节日的一部分。另外,在寒暑假中,有时也会有中小学生文艺演出专场,如1975年8月,北京市木偶剧团和北京杂技团就专门为学生们安排了4场演出。

图片

    从1974年1月开始,到197fi年10月“文革”结束,国务院文化组(文化部)先后

在北京举办了10批文艺调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形式和节目在北京上演,让北京民众享受了一番文艺盛宴,而这些文艺调演要比其它的文艺演出丰富得多、精彩的多。这对于处在“文革”特殊时期的北京民众来说,是十分难得的。经过调演之后,一些反响较好的节目还会在“五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重要节日继续上演,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文艺需求。

    这10批文艺调演可分为前后两种类型,前一种是部分省、市、自治区代表团的文艺调演;后一种是木偶、皮影戏、舞蹈、杂技和曲艺的专题文艺调演。文艺调演的售票办法,大多是“采取有组织的分配售票”,有的干脆“有组织的分配”,有的则要“凭单位革命委员会介绍信,有的是下午限购30张”。演出分日场和晚场,日场有的是上午9:00或10:00或2:  30或3:  00开始,晚场为晚上7:00或7:15或7:30开始,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工作时间,晚场的演出场次远远多于日场的场次。艺调演分别是:

图片

图片

  (1)1974年1月23日至2月18日,华北地区(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西五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文艺调演。“调演的文艺节目有京剧、话剧、歌舞、曲艺、木偶戏等;也有地方戏的评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上党梆子、影调、眉尽户、丝弦、吕剧、豫剧、蒲剧、二人台、碗碗腔等。”“这次调演共演出170多场,观众达23万多人,其中60%以上是工农兵观众。不少演出团体还深入农村、厂矿和部队,为工农兵进行专场演出。”

  (2) 1974年8月12日至9月11日,上海、广西、湖南、辽宁四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文艺调演。2000多名文艺工作者带来了17台节目,分3轮演出,每台节目上演6场。在这次调演中,涌现了一批好的和比较好的新作品,如上海京剧团试验演出的革命现代京剧《磐石湾》、《审椅子》、《战海浪》,上海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战船台》、湖南省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枫树湾》、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的独幕话剧《主课》,广西壮族自治区京剧团的《瑶山春》、辽宁代表团话剧队的《沸腾的群山》。歌舞、曲艺方面有,辽宁代表团歌舞队的《西沙之战组歌》、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的舞蹈《拉木歌》等。

图片

图片

辽宁代表团歌舞队演出《西沙战歌》

    (3) 1975年2月11日至3月中旬,新疆、陕西、黑龙江和四川四个省、自治区代表团文艺调演。这次调演的节目有,维语歌剧和秦腔、川剧、评剧等地方戏移植的革命样板戏全剧或折子戏,“既有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艺术形式以戏剧为主,也选调了一些曲艺、音乐、歌舞节目。”

    (4) 1975年3月20日至4月下旬,广东、湖北、河南、云南、吉林、甘肃六省代表团文艺调演。“这六个省在共分4轮的演出中,将演出粤剧、汉剧、豫剧、评剧、吉剧、陇剧、傣剧、滇剧、曲剧、潮剧、琼剧、花灯、越调等地方戏移植的革命样板戏全剧或折子戏,以及二人转、单出头、坐唱等曲艺形式移植革命样板戏的节目。这些省还将演出近几年来创作的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革命历史题材的节目。这些节目的形式有京剧、话剧、豫剧、白剧、楚剧、汉剧、高山剧、陇剧、曲剧,也有音乐、舞蹈和曲艺。”

图片

  (5) 1975年6月I8日至7月下旬,青海、山东、安徽、江苏、福建五省代表团文艺调演。“这五个省的代表团为首都工农兵观众带来了20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将分3轮演出。演出的节目,包括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黄梅戏、庐剧、泅州戏、扬剧、淮剧、锡剧、苏昆剧、淮海剧、闽剧、高甲戏、萝剧、青海平弦、藏语歌剧等16个地方剧种移植的革命样板戏折子戏,近几年来新创作的京剧、话剧、黄梅戏、闽剧的大型剧目,以及为数不少的小型地方戏,还有一些音乐、舞蹈节目。”

   ( 6 ) 1975年8月6日至9月中旬,宁夏、浙江、江西、贵州、西藏五个省、自治区代表团文艺调演。“这五个省、自治区代表团将分3轮,为首都工农兵观众演出秦腔移植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越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藏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

图片

图片

   黔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以及赣剧、采茶戏等地方戏移植的革命样板戏折子戏。这五个代表团还将演出八台他们近几年来新创作的京剧、话剧大型剧目和六台歌舞节目。”

    这6批部分省、市、自治区代表团的文艺调演,再加上1975年5月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3周年的演出活动和庆祝国庆26周年的文艺汇演,“共演出了地方戏移植革命样板戏、京剧、话剧、歌剧、各种地方戏、音乐、舞蹈、曲艺等节目110台,共演出1440场,观众达2445800余人次,其中工农兵观众占70%以上。通过调演,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文艺革命的形势、创作情况和文艺队伍状况,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交流和总结了创作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文艺革命的发展。”(未完待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