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灭南陈始末

 快乐老年435 2022-08-08 发布于北京

南陈现状

隋文帝杨坚厉兵秣马,准备一统天下。

南陈的皇帝陈叔宝(父亲是陈宣帝陈顼,是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子,南陈第四位皇帝,生了42个儿子,陈叔宝是长子)可不在乎。

哎吆我的妈呀,这些年以来,什么北齐、北周动不动就来撩一下,打一下,谁打过来了?嘴炮,不用怕他。杨坚又能如何?三头六臂吗?他们连榨菜、方便面都吃不起,茶叶蛋都没见过,我还能怕他们?

继续,继续舞,继续跳。

不过,可别小看陈后主,这哥们儿可不是那种没文化的土豪,人家是个才子,酷爱文学,爱屋及乌,他的用人标准也是“唯文才是举”。

谁的诗词、文章写得好,谁的官就当得大。比如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大师江总,就被他提拔为宰相(尚书令),另一位文人孔范则被任命为都官尚书。

江总、孔范等人虽然文采出众,可是对治国却一窍不通,让他们担当宰辅的重任,就好像因为一个人唱歌唱得好,就让他去研发导弹一样,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

他最喜欢干的事情是把江总、孔范等一帮文人叫到宫中,男男女女一大帮人,一起饮酒作乐,一起吟诗作赋,一起开文学沙龙,互相赠答,然后挑选出其中特别艳丽的作品,谱上曲调,让宫女们演唱,经常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那场面特别热闹,特别风骚,特别小时代,而且特别有品味,比海天盛筵那要高雅得多,喝着美酒,搂着美人,看着美景,作着美文,听着美曲,陈后主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著名的艳曲《玉树后庭花》就产生在这样的场合: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玉树后庭花》是陈叔宝的代表作,也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的代表作。

正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老板那是非常注重高雅,只喝咖啡,不吃大蒜,穿西装,梳油头,看不起长袍大褂。每天必须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花花世界,鸳鸯蝴蝶。

而且陈后主处理政事的方法也非常“高雅”。

坐在办公桌前板板正正批阅奏章,怎么可能?我是那么低俗的人吗?

大臣们有事启奏,都由两个太监送到宫中,陈后主则醉卧美人膝,共掌天下权。

让张丽华坐在他怀中,和他一起批注,共决天下大事。张丽华因此权倾天下,官员们不管犯了什么事,只要能找到张丽华,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除了张丽华,孔贵嫔也很得宠,孔范和她结为兄弟,在孔贵嫔的帮助之下,孔范成了陈后主最信任的朝臣之一。

孔范虽然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安邦之略,却自诩为文武全才,目空一切,对陈后主说:外间诸将,都是行伍出身,只有匹夫之勇。深谋远虑的事,岂是他们所知道的。

陈后主对孔范言听计从,于是对将领们更不信任,稍有失误,就夺去他们的兵权,把他们的部曲分给孔范等文人,甚至连大将任忠也未能幸免,将领们都怨声载道。

由于陈后主大兴土木,奢靡无度,搞得府库极度空虚,财政收入比常年多出数十倍。

施文庆等人掘地三尺疯狂搜刮百姓,百姓们因此也怨声载道。

但是,陈后主对此充耳不闻,依然是醉生梦死。

一边是内忧外患,一边是穷奢极欲,陈后主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在解决了突厥问题之后,杨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陈国。

当然,这个时候表面上两国之间还是很友好的,经常派使臣互访,交换国书。

为了麻痹陈叔宝,杨坚在给陈叔宝写国书的时候用词都非常礼貌,每次的署名都是“坚顿首”。

可是陈叔宝却根本不知天高地厚,看见别人谦虚就当别人肾虚,看见别人示弱就以为别人神经衰弱。

有一次在给杨坚的回信里面,他居然傲慢无比地说:

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

想来你那里应该还过得去吧,我这里是又清净又太平。

这封信终于是惹恼了彪悍南北朝的乱世终结者杨坚。

你小子也太狂妄了吧?是不是凤梨吃多了把脑子吃坏了?

朝堂上,杨坚怒气冲冲地把这封信的内容展示给群臣看,大臣们群情激愤。

上柱国杨素陷入了思考:一向沉静内敛、深不可测的皇帝这次为什么会这么干?他的用意是什么?

仅仅用了不到一个哈欠的时间,他就想彻底明白了,原来如此。

厉兵秣马

面对南陈皇帝陈叔宝的书信,杨坚勃然大怒,杨素马上领会了领导意图,皇帝这是要南征。

他马上大步流星地从朝臣队列中走出,跪倒在杨坚面前请罪:臣有罪!

一时之间,他成了整个朝堂上的焦点。

杨坚问:卿何罪之有?

杨素一边磕头,一边大声说道:君主受辱,罪在臣下,臣杨素请命伐陈。

他的这一举动让杨坚非常满意。

在中国古代,或者说在人治社会,还有什么比“让领导满意”更好地发达之道呢?

其实在此之前,他刚刚摔了个大跟头。

隋朝建立后,杨素被晋封为上柱国,不久又担任了御史大夫这一要职。

然而,就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没想到却因为无意中和老婆说的一句话而丢了官。

他老婆出身于荥阳郑氏,性情强悍,作风强势,是只母老虎。

杨素出身弘农杨氏,他们家出过三个宰相。隋朝宰相是由三省长官共同构成,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和内史省的长官内史令,这三个加起来共同构成宰相群体。

除了杨素自己是尚书令外,亲弟弟内史令杨约(哥哥杨素死后,他也被免职,抑郁而死);堂叔门下纳言杨文思都是宰相。

这样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难免有摩擦。

有一次,两人不知怎么又吵起来了,号称才辩无双的杨素居然败下阵来。

他恨恨地说:

我若做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

为了报复自己的丈夫,郑氏竟然把这句话告诉了杨坚,说他欺君犯上。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如果认真追究,足以置杨素于死地。

不过杨坚考虑到这毕竟只是夫妻吵架说的气话,而且当时杨素的地位、功劳、影响力都远不到威胁自己的地步,杨坚对他也并不是十分猜忌,因此特意网开一面,只是免去了其御史大夫的职位,但依然保留了上柱国的虚衔。

经历了这一次的打击,杨素不再那么骄狂,这次终于让他抓住了难得的机会。

之后,他又多次上表,进献平陈方略。

杨素的表现让他重新获得了杨坚的信任,很快他就被任命为信州(今江西上饶)总管,筹备伐陈事宜。

与此同时,吴州(今江苏扬州)总管贺若弼、虢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崔仲方、光州(今河南潢川)刺史高劢等人也纷纷上表,争献平陈之策。

杨坚是信心百倍,决心已定,对大臣高颎说:

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成语“一衣带水”就这么来的。

意思是:我是老百姓的父母,岂能让一条如同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阻挡我统一的脚步。

中华一统,势在必行。

根据《隋书·五行志下》记载,当时陈国的大臣曾经有这样的自信:

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

自古以来,只有大一统的中华才能成为盛世,在陈国君臣的眼里,长江成了天堑。而在决心统一祖国的隋文帝眼里,长江却变成了像衣带这样狭窄的水域。

由此可以看出隋文帝统一的决心。

其中崔仲方提出来的建议颇具代表性。

他说:咱们应在武昌以下的长江下游密布精兵,武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则多造战舰,顺流东下,如果敌人以精兵赴援,咱们的下游诸军就可以择机渡江,如果敌军拥兵自卫,咱们的上游水军就可以鼓行而前……

概括来说就是:多路齐发,水陆并进,令敌顾此失彼。

看了崔仲方的上表,杨坚深有感触,便立即召他入朝,与他当面商议。

一番交谈后,杨坚心情大悦,对崔仲方大加赏赐,同时改任他为基州(今湖北钟祥)刺史,参与伐陈准备。

接着,杨坚又找到了高颎,高颎也献上了一计:南方的农作物比我们北方成熟得早,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收获季节,征集少量部队,虚张声势扬言要大举进攻,他们必定会顾不上收割而屯兵防御,等他们的部队集结以后,我们便撤兵。这样几次以后,我们再集结部队的时候,他们就放松了警惕,我们正好乘虚而入,渡过长江!

而且我还有几招可以同时进行,江南土薄,地下水位高,所有财物都不放在地窖而放在茅屋里。如果我们暗中派人去放火,烧掉他们的仓库,他们再建,咱们再烧,这样不出几年,陈国的财力必定会被耗尽。

杨坚大喜:此计甚妙!

废除西梁

攻陈之前,杨坚决定先解决掉自己的附庸国西梁,也称后梁,这个后梁是南北朝,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之孙萧詧(chá)建立的。

历史上还有一个后梁是五代十国,朱温篡唐以后建立的后梁。

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宣帝萧詧的孙女。萧岿七子就是后来的大唐名相,入选凌烟阁24功臣榜之一的萧瑀。

587年8月,杨坚征召西梁国主萧琮(萧皇后的哥哥,萧岿已于585年去世)入朝。萧琮只好乖乖地带着文武百官两百多人到了长安。

随后,杨坚任命大将崔弘度为江陵总管,进驻江陵。

崔弘度是当时著名的酷吏,“宁饮三升醋,不见崔弘度”的民谣几乎家喻户晓,听说这个煞星要来,江陵的百姓全都非常惊恐。

8月23日,萧琮的叔父萧岩、弟弟萧瓛(huán)等人派人与陈荆州刺史陈慧纪(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孙子)联系,请求归降陈朝。

9月19日,陈慧纪引兵到江陵城下,接应萧岩等和百姓十万人南奔。

其实,崔弘度在8月下旬就到了离江陵仅百余里的鄀州(今湖北荆门),却一直徘徊不进,在那里停留了20多天,兴致盎然地看着萧岩等人从容入南陈后,才急速进军占领了江陵。

显然,这是杨坚有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要引诱陈朝接纳西梁叛臣,为攻陈寻找借口

因此,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杨坚的反应极为激烈,一方面立即废除西梁,改封萧琮为上柱国、莒国公;一方面又对陈朝的行为大加指责。

接着他公开发表声明,声称由于陈人违反约定,两国关系彻底破裂,从此进入敌对状态。

战前准备

隋文帝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准备工作。

他命令有关部门开始建设海军,史书记载:

命大作战船。

杨坚将造船任务交给了信州总管杨素,杨素也没让杨坚失望,在永安造出了一艘“巨无霸”战舰,名曰“五牙船”。

隋文帝的大臣请求皇帝要秘密行事,这样可以达到发起战争的突然效果,但是却被隋文帝断然拒绝,他说:

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

隋文帝认为统一祖国是大义所在,行事一定要正大光明,他还命人将制作战舰产生的垃圾扔到长江之中去,隋文帝说:

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

如果陈叔宝能够醒悟,停止分裂祖国的脚步,那么隋文帝就别无所求。

可是,陈叔宝并没有悬崖勒马。

隋文帝经过数年的海军建设,他的海军实力,已经超过了以善于水战著称的陈国。

史书记载:隋朝造的头号战舰名叫“五牙”,有五层楼,高达百余尺,最上面还有小阁楼,用于瞭望和指挥,五牙舰的前中后位置,还设有六个高达15米的拍杆(古代水战利器,大约相当于投石机),可容纳800人,是中国早期出现的战船之一,是宋代之前,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最高水平;二号战舰名叫“黄龙”,可容纳士兵100人,相当于现在的巡洋舰;除此以外,还有“平乘”“舴艋”等各种大小不一的其他战舰。

《隋书·杨素传》记载:

素进取陈之计,未几,拜信州总管。……素居永安,造大舰,名为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柏竿,竿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

经过精心准备和周密策划,到587年,杨坚觉得出兵江南统一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

588年3月,杨坚正式下诏伐陈,列举了陈后主20条罪状,并抄写了30万份,派间谍潜入江南,到处张贴散发。

一时间,陈国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男女厕所,在各种办证刻章、招男女公关等小广告的旁边,赫然出现了无数画着陈后主头像的“陈主二十大罪”的宣传单。

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欲……

陈叔宝占据着手掌大小的土地,却有着难以满足的溪壑之欲……

最后,隋文帝写出了自己统一国家的决心:

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一举,永清吴越!

灭陈之战即将打响!

隋文帝杨坚已经在明目张胆地磨刀霍霍,就是头猪也该知道害怕了,但陈后主却对此毫无反应,倒不是他比猪还迟钝,而是他根本就啥都不知道。

杨坚发的檄文、隋军的动向……所有影响他心情的坏消息都被他的宠臣中书舍人施文庆等人给挡住了。

好不容易出使隋朝的使臣带回了杨坚的画像,当陈叔宝看到画像之后,顿时吓得惊骇失色,惊恐说道:

吾不欲见此人!

立刻命人将画扔掉。

他就像一个得了幻想症的孩子,一天到晚沉浸在自己的桃花源里,与世隔绝,不知外面世界,今夕是何年。

在国家面临覆顶之灾的时候,他却在忙着干废立太子的事。

588年5月,他废掉了原先的太子陈胤(庶长子)为吴兴王,立爱妃张丽华所生的陈深为太子。

接下来,他还想再接再厉废掉沈皇后,改立张丽华为皇后。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动手,隋军就打过来了。

这是隋朝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当然也需要征集最为庞大的军队。

除了保留必需的宿卫京城和守卫北疆的军队以外,杨坚几乎调集了国内全部的武装力量,但还觉得不够,又不断增加军府、扩充兵力,甚至还把江淮一带的乡兵也列入了战斗序列。

樊子盖、来护儿等后来的隋朝名将都率乡兵参加了这一战事。

就这样,杨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圆满完成了扩军计划。随后,杨坚又参考诸将的建议制订了完备的作战计划,并亲自遴选参战将领。

半年多以后,杨坚觉得一切都已经无懈可击,才开始采取行动。

南下平陈

588年10月28日,杨坚率文武百官在太庙祭告祖先,随即正式发布了“打过长江去,统一全中国”的命令。

他任命晋王杨广(杨坚次子)、秦王杨俊(杨坚第三子)、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分别负责东、中、西三个方向的作战指挥。

具体的安排是:杨素率军出永安(山西霍州),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今湖北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今湖北蕲春),杨俊出襄阳(今湖北襄阳),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杨广出六合(今江苏六合),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

隋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杨素和杨俊两路在长江中上游先行发动进攻,吸引陈军主力西上增援,下游的杨广和他部下的贺若弼、韩擒虎等人则乘机渡江,突袭建康。

此役隋军共出动行军总管九十余人,总兵力达五十一万八千,由晋王杨广担任总指挥。

不过,杨广当时才20岁,他能当此重任吗?

事实上,在杨坚的安排中,杨广只是名义上的主帅,是去战场镀金的。

真正掌舵的是担任元帅长史的高颎,这一点,史书上说得非常清楚:

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有高颎辅佐杨广,杨坚当然可以放心了。

11月2日,杨坚下诏:有擒获陈后主者,封上柱国、万户公,以激励士气。

11月10日,他又在潼关附近举行誓师大会,亲自为从关中出发的南征将士饯行。

望着阵容严整、斗志昂扬的三军将士,很少激动的杨坚也不由得激动万分:几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梦寐以求的统一中国的梦想,就要在自己的手上变成现实了!

混同南北,在此一举。

很快,在杨坚的部署下,西起巴蜀,东到大海,隋军在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江南!

平陈之战

隋军浩浩荡荡,直扑江南,准备平灭南梁,一统天下。

588年12月,秦王杨俊率于仲文、崔弘度、崔仲方、源雄、侯莫陈颖等30位行军总管、10余万大军进驻汉口(今湖北武汉汉口)。

陈朝原先驻在峡口(今湖北宜昌西陵峡口)的大将周罗睺连忙率军回防,驻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严阵以待。

周罗睺是陈朝名将,曾因中流矢而一目失明,号称独眼将,他身经百战,智勇双全,指挥有方,饶是杨俊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也根本找不到渡江的机会,两军就这样隔江对峙。

与此同时,在东路,杨广、高颎等人也率军进到了长江北岸。

大敌当前,高颎心事重重,忧心忡忡。

他问行台吏部郎中薛道衡: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君试言之。

大举进兵,江东我们肯定能攻下吗?您说说看。

薛道衡是当时著名的才子,曾担任内史舍人、散骑常侍等职,经常为杨坚起草文书,还曾多次出使陈朝,对陈朝局势颇为了解。

对这个问题,薛道衡早已胸有成竹:克之。昔日晋郭璞曾预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今时间已到,此必克一也;有德者昌,无德者亡,主上恭俭勤劳,叔宝荒淫骄侈,此必克二也;国之安危在所委任,叔宝以江总为相,唯事诗酒,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此必克三也;我有道而大,陈无德而小,此必克四也。

薛道衡从运势、君主、用人、实力四个方面逐一条分缕析,最后得出了结论:席卷之势,事在不疑,我们一定会胜利!

听了他的分析,高颎感觉豁然开朗,您的回答彻底解决了我心中的疑问。本以为您只是文章写得好,没想到您的韬略也这么强!

打响攻陈第一枪的是西路军主帅杨素。

杨素率水军从永安顺流而下,军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被驻防在下游狼尾滩的陈将戚昕挡住了去路,狼尾滩水流湍急,易守难攻。

怎么办?杨素有些犯难。

司马李安(唐高祖李渊的堂兄)建议说:

陈人以水战见长,又占据地利,必轻我而无备。我军趁夜偷袭,定能破贼!

杨素遂依计而行,趁着夜色,亲自和李安等人率领水军突袭陈军战船,同时派出陆战队在南岸攻击陈军营垒。

隋荆州刺史刘仁恩则从北岸配合进攻。

三箭齐发,声势浩大,陈军猝不及防,又顾此失彼,哪里抵挡得住?

最终陈军大败,主将戚昕狼狈逃走,部众大多被俘。

杨素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释放。秋毫不犯,陈国人非常高兴。实行优待俘虏政策,有利于争取更多的陈军将士。

狼尾滩一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隋军首胜,杨素恰当选择进攻时机,以水军突袭与两岸步、骑兵协同攻击,速战速决,而且打破了陈军擅长水战的神话,意义十分重大。

因此杨坚亲自下诏嘉奖,并晋封此战立下头功的李安为上大将军、郢州刺史。

顺利突破狼尾滩后,隋军舰队浩浩荡荡,继续沿江东进。

杨素高高地坐在旗舰的船头,目光炯炯,长髯飘飘,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威风凛凛。

江边观看的陈朝百姓都看呆了,纷纷惊叹:真乃江神也!

其实杨素这么做非常冒险,如果陈军在江边设下狙击手,突施冷箭,他就很可能英年早逝。

但这样的举动,却正凸显了杨素的狂人本色。

一时之间,长江中上游的陈军形势骤然吃紧,不断地向朝廷告急。

然而这些告急文书依然全部被中书舍人施文庆 扣下了。

他觉得,马上就要过年了,就是得了癌症,医院过年都不带动手术的,再急的事,也总得让皇帝开开心心过完年再说吧。

因此住在深宫的陈叔宝依然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他不仅对隋军的大兵压境毫不设防,居然还下令把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到南徐州(今江苏镇江)的所有战船都撤到京城建康。

长江下游的整个江面上,一条陈军的战船都没有。

这是搞的什么名堂?难道陈叔宝要效仿诸葛亮的空城计,来一个空江计?

当然不是的。陈叔宝哪有这样的头脑?

真正的原因是:上一年,后梁宗室萧岩、萧瓛(huán)等人带着十万军民叛逃到了陈国,陈叔宝表面上非常欢迎,但实际上却非常不放心,他一方面任命萧岩为东扬州(今浙江绍兴)刺史、萧瓛为吴州(今江苏苏州)刺史,另一方面却又派了大将任忠率军驻守在吴兴(今浙江湖州),以监控二萧。

当时正值年底,由于陈叔宝打算在明年正月搞个盛大的阅兵式,向萧岩、萧瓛等后梁的降臣炫耀自己强大的实力,所以全部战船都被调到了建康。

这就跟现在某些人喜欢在网上炫富、秀恩爱、晒幸福是差不多的心理。

其实最后结局也差不多,陈叔宝刚炫耀完实力就亡了国,就像有些明星刚秀完恩爱就离婚了。

当然,南陈也不全是糊涂蛋,尚书仆射袁宪、大将萧摩诃、樊毅等人都认为这样不妥,他们联名上奏:现在形势紧张,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两地都是江防重地,必须加派精兵防守,这两处都至少要派两百艘战船在长江中来回巡查。

然而施文庆却对陈叔宝说,隋朝侵扰,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快过年了,这些船刚调回京城,又要把他们派出去,来回折腾,那不影响军心吗?不行。

陈无防备

陈叔宝听完宠臣施文庆的建议,是微微一笑,连连点头:爱卿所言,甚是。

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过了几天,看皇帝没反应,袁宪等人急了,又联合群臣再次向陈后主请求。

施文庆还是极力反对:很快就要过年大阅兵了,把这么多的兵和船调走,那还阅个屁呀?

陈后主脑袋一拍,拍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现在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京口、采石两地离建康也不算远。不如这样,先把兵、船派过去,如果没事的话,到正月阅兵时再调回来。

但施文庆却依然不同意,这事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吗,笑话我们军队少。

为什么施文庆这么反对派兵去增强采石和京口的防守呢?其实是他是有私心的。

前段时间他刚被陈叔宝提拔为湘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野心勃勃的他想从建康带一批精锐部队去上任,当然不希望精兵被调走。

施文庆和宰相江总关系很好,因此江总也出来帮他说话。

江总到底是文坛大师,口才极佳,一套一套的歪理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陈叔宝不仅被说服了,还被他鼓动得蠢血沸腾:对呀!怕个毛!

王气在此!贼军岂不是送死?

自立国以来,齐军三次来犯,周军也两次入侵,无不摧败,隋军又能有什么作为?

大敌当前,不做任何准备却居然指望王气,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不过,在中国古代,领导说的话,即使再不靠谱,往往也有人附和。

听了陈叔宝的话,马屁精孔范也豪气万丈地说,长江天堑,敌军哪这么容易就打过来?这都是那些边将立功心切,所以才谎报军情的。即使敌军真的渡江了,还有我这个天才呢,我只觉得浑身本事没地方用,憋着一肚子本事比憋尿还难受呢,隋军来了,正好让我好好地发泄一下!

陈叔宝听了不由得大笑,从此,他再也不做任何防备,每天依旧歌舞升平。

589年大年初一,就在陈国上下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时,隋朝吴州总管贺若弼带着数万隋军从广陵(今江苏扬州)渡江了。

贺若弼不敢大意,因为镇守对岸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是威震天下的陈国名将萧摩诃。

萧摩诃号称南朝第一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他19岁就跟随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南征北战,经常担任先锋,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易如反掌。

且看史书的记载:

十九岁出道第一战,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与北齐军战,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披靡。率七骑先入,手夺齐军大旗,齐众大溃。

与北周名将宇文忻战,领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斩首甚众。

现在萧摩诃已经58岁了,与如今驻守吴兴的另一名老将任忠,是陈军中最有威望的两大宿将。

如果说萧摩诃是勇猛的狮子,那么他的对手贺若弼就是狡猾的狐狸。

在所谓隋初四大名将,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和史万岁中,贺若弼向来以足智多谋而著称。

他暗中购买了大量船只,隐藏起来,同时又故意把几十只破船停在港湾内。

萧摩诃派人过江侦察,发现隋军的船只都是又小又破。

他放心了:乘这样的破船过江,完全是痴人说梦。

当然,萧摩诃毕竟经验丰富,警惕性还是有的,依然不怎么松懈。

但贺若弼还有下一招。

他经常让大部队在江边集结,刀枪如林,旌旗蔽日,锣鼓喧天,人喊马嘶……

陈军探子连忙向萧摩诃汇报:江北发现大批敌军,大有渡江之势。

萧摩诃赶紧召集部队,迅速跑到江边,占据有利地形,布好阵势,做好迎战准备。

然而,等了好半天,隋军居然散去了。

听完侦察兵的汇报之后,萧摩诃不由得哑然失笑:大敌当前,你贺若弼竟然干这个?

新年灭陈

南陈名将萧摩柯严阵以待,准备迎击贺若弼。没想到过了一会儿,隋军就散去了,原来他们居然是在演习。

萧摩诃不由得笑了:架势拉的挺大,瞎咋呼,贺若弼,你改名贺装弼得了,不用搭理他。

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999次同样的事发生以后,萧摩诃和陈军士兵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再也不当回事。

现在正逢过年,萧摩诃回建康去参加新春庆典,其余的陈军也放松了准备,大家都忙着喝酒,庆祝新年。

这一天,风平浪静,大雾弥漫。

长江北岸,贺若弼披挂整齐,率所部将士万余人登上了渡船。

临行前,当着全军将士的面,他仰面痛饮了一杯酒,随后掷杯于地,慷慨激昂地说:我贺若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朗朗晴天,浩浩长江,请为我做证,如果你们认为我是正义的,就保佑我顺利渡江;如果认为我做得不对,就让我葬身在鱼腹之中!

此时,江南的陈军巡逻士兵也发现了对岸又在集结部队,但却毫不在意。

好你个贺装弼,过年也不忘装一把呀。

等到看见大量隋军船只鼓起风帆向江南驶来的时候,他们这才如梦方醒,赶紧回去报告。

但哪里还来得及?

还没等陈军做出任何反应,贺若弼已经率大批隋军精锐登陆江南,迅速抢占了滩头阵地。

就在贺若弼过江的同一天半夜,隋朝庐州总管韩擒虎也率五百精兵从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偷偷渡江了。

五百人?有没搞错?

这点人去抓个赌还能凑合,搞个拆迁都不够,要打仗怎么够?

但韩擒虎人如其名,他就是这么大胆。

也是他的运气好,南岸采石的陈军白天为庆祝新年喝了不少酒,这会儿都醉得不省人事,要么在打酒嗝儿,要么在打呼噜,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隋军的动向。

就这样,韩擒虎神不知鬼不觉地过了江,随即轻而易举地攻克了采石。

与此同时,隋军总指挥杨广也挥师南下,驻扎在与建康仅一江之隔的桃叶山(今南京浦口宝塔山)。

第二天,陈叔宝得知了隋军已过江的消息,顿时蒙了,他连忙任命大将萧摩诃、樊毅、鲁广达三人为大都督,负责建康防务;回建康参加庆典的南豫州刺史樊猛则率水军防守白下城,防止杨广率领的隋军主力渡江。

萧摩诃主动请战,要求率军赶赴京口,迎击刚过江立足未稳的贺若弼。

听说他要走,陈叔宝顿时有一种鱼儿离开了水、瓜儿离开了秧的感觉,便坚决不肯答应:不行啊,建康城不能没有你。

问题是,不让萧摩诃去,也该另派别人去援救京口。可是,此时的陈叔宝早已乱了分寸,大脑一片空白,他居然什么人也没派。也许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京口的失陷。

贺若弼渡江后,就立即率军猛攻京口。

陈军在守将黄恪的带领下苦苦坚守,但由于一直没有盼到援兵,在坚持了五天后终被隋军攻破。

正月初六,贺若弼率部进驻京口,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如有私拿南方军民一物者,立斩之。

在京口稍作休整后,贺若弼分出少数兵力,占领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阻止敌方东面的援军,自己则亲率精锐直扑建康,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西面的韩擒虎也不甘示弱,正月初七,他率军进攻姑孰(今安徽当涂)。

姑孰是建康西南的重镇,陈朝南豫州的治所,但南豫州刺史樊猛此时却在建康。樊猛不在,姑孰守军群龙无首,乱作一团。

仅仅用了半天时间,韩擒虎就攻下了姑孰。

随后他率军东进,与贺若弼一东一西,对建康形成了夹击之势!

建康城内早已人心惶惶,大将樊猛的家人都在姑孰,如今全被隋军俘虏。

故而,陈叔宝对樊猛不太放心,想让人取代他,但樊猛听说要撤换他,当即,面露不悦。

陈叔宝也不敢勉强,只好作罢。

另一个大将鲁广达的两个儿子都在老家投降了隋军韩擒虎部。鲁广达深感不安,找到陈叔宝自请治罪,陈叔宝这时头脑还算清醒,对他大加安慰:

公国之重臣,吾所恃赖。岂得自同,嫌疑之间乎。

他还赐给鲁广达大量黄金让他继续领军。

尽管稳住了鲁广达,但陈叔宝依然感到心乱如麻,手足无措。

好在老将任忠及时从吴兴赶来赴援,算是给了他些许安慰。

任忠抵达建康时,建康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此时韩擒虎已经到达与建康仅20里的新林,与另一名过江的隋军将领杜彦合军一处。共有两万人,而贺若弼的进军速度则更快一筹,已经进至建康城东,占据了钟山。

虽然敌军兵临城下,但事实上局势还远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时建康城内的陈军还有十余万。而隋军贺若弼部只有八千,韩擒虎部两万。

陈军在兵力上依然占有明显的优势,萧摩诃极力请战:

贺若弼孤军深入,营寨未坚,臣请求出兵突袭,定能一战破之。

但陈叔宝还在犹豫,任忠则提出了和萧摩诃截然不同的意见:

兵法云,客贵速战,主贵持重。

我认为,咱们应该一方面固守台城,一方面派水军切断采石和京口的水路,断其粮道,时间一长,江南敌军必不战自乱。

除了萧摩诃和任忠,其余众将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然而,陈叔宝无论别人提出什么建议,都只有一个回答:还是让我再想想吧。

可到了第二天,他却突然做出了决定:老这么拖着,真心烦,还是痛痛快快打一仗吧。

任忠连连叩头,苦苦劝谏:陛下,千万别轻率出战。

陈叔宝却再也不犹豫了,随即对萧摩诃说:请你,为我和隋军一决胜负。

萧摩诃回答:

从来行阵,为国为身。今日之事,兼为妻子。

打仗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自己和家里的妻儿。

言下之意就是,此战,关系重大,请陛下不要吝惜钱财。

陈叔宝这时候倒并不小气了,他马上拿出大量宫中的金银分配给各军,作为胜利后的奖赏,命令诸将,立即整军出战。

589年1月20日在陈叔宝的催促下,十万陈军出发,在白土冈以西摆出长达20里的一字长蛇阵。

由南到北依次是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萧摩诃。

按照隋军指挥部战前的布署,贺若弼不能擅自出击,而应该在钟山待命,等韩擒虎和隋军主力到来后再与陈军决战。

但立功心切的贺若弼等不及了,他要赶在韩擒虎之前率先攻入建康城,活捉陈后主,立下旷世奇功,赢得千古美名。

想到这里,他一声令下,亲自率八千将士冲下白土冈,直扑陈军最南面的鲁广达部。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鲁广达率部死战,极为骁勇,连续四次击退隋军的进攻,隋军死伤惨重,却毫无进展。

经仔细观察,这次他把进攻的矛头对准孔范,看到如狼似虎的隋军朝自己猛扑过来,孔范吓得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慌忙狼狈逃走。

主将不战而逃,部下哪里还有战意,在隋军猛烈冲击下孔范的部队很快就溃不成军。

一时之间,陈军兵败如山倒。

与孔范相邻的萧摩诃所部,也被败兵和隋军冲乱,纷纷溃散,就连萧摩诃本人也被贺若弼麾下的部将员明生擒。

号称南朝第一猛将的老英雄萧摩诃,此战怎么会大失水准,败的这样窝囊?

南京城下,南朝第一猛将,老英雄萧摩诃兵败,被擒。

《陈书》的记载非常简单:

骑卒溃散,驻之弗止。摩诃无所用力焉,为隋军所执,部众溃散,喝止不住,萧摩诃无力回天,故而被隋军俘虏。

而在《南史》中则多了一句话:

后主通于摩诃之妻,故摩诃初无战意。

萧摩诃因为被陈叔宝戴了绿帽子,所以出工不出力,故意被擒。

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萧摩诃曾多次积极求战,根本不像对皇帝有意见,消极怠工的样子。

除此之外,无论是《陈书》还是《南史》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陈叔宝被抓后,萧摩诃向贺若弼请求:

愿得一见旧主,死无所恨。

贺若弼感其忠义,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萧摩诃入见陈叔宝,跪倒在地痛哭不已,还到厨房找东西给他吃,最后是泪流满面,辞诀而出。守卫的隋兵见了都低下了头,不忍观看。

从这个记载来看,萧摩诃对陈后主的忠心简直到了愚忠的地步。

一个因为被皇帝戴了绿帽子,而心怀怨恨;一个为了报复皇帝故意怠工的人,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

那萧摩诃为什么会一战被擒?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即使萧摩诃他再勇猛,凭他一个人也难以抵挡如潮水般涌来的隋军。当时他身边的部众大多已经溃散,他也被敌军团团围住。而且,他此时已年近花甲,体力与壮年时已不能同日而语,被敌军猛将员明生擒,也绝非不可能。

吹牛大王孔范的临阵脱逃,百战名将萧摩诃的兵败被擒,让所有陈军都失去了斗志,一时间四散奔逃,乱作一团。

败退下来的任忠眼见大势已去,他产生了投降隋军的念头,所以在第一时间就赶到宫中,他的目的就是稳住皇帝,让他老老实实地待在宫中,哪儿也不要去,他要把陈后主献给隋军。

这份大礼该给谁?任忠决定给韩擒虎,因为他知道贺若弼此时还在与鲁广达缠斗,一时半会到不了台城。

主意已定,他立即快马加鞭出了朱雀门,一路向南疾驰,在石子冈遇到了正率军从新林赶来的韩擒虎,随后任忠充当带路党,领着隋军杀向建康。

守卫朱雀门的陈军本来还想抵抗,任忠对他们挥挥手,说:老夫我都投降了,你们还瞎起什么劲?

任忠和萧摩诃两人号称“大陈军界双壁”,在陈军中威望极高,听任忠这么一说,守军全都放下了武器,纷纷作鸟兽散。

就这样韩擒虎不费一兵一卒就进了朱雀门,随后他率两万隋军杀气腾腾直奔台城。

听说隋军来了,台城内所有的文武百官就像遇到了秋风的树叶一样,很快就一哄而散。只有尚书仆射袁宪一人还陪在陈叔宝身边,陈叔宝长叹一口气:

非唯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

这样的局面不仅是朕无道失德,也是因为江东士大夫的气节都丧尽了。

接着,他拍拍屁股就想溜,袁宪赶紧拉住了他:事已至此,陛下您还能躲到哪里去?不如正衣冠,坐正殿,像当年梁武帝接见侯景一样,虽然我们败局已定,但您是一国之君,骨气不能丢,面子不能丢。

陈叔宝哪里肯听,隋军的刀枪可不长眼,我怎么能拿性命冒险呢?别管我,我自有妙计!

随后他用力挣脱了袁宪跑了出去,不多时,韩擒虎带着隋军进了台城,却找不到陈叔宝。

隋军在韩擒虎的率领下攻入皇宫,却遍寻陈后主不见。

最后,终于在景阳殿后面的一口枯井里听见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发现了隐隐约约的人影儿,有个隋军士兵大声问道:谁在下面?

他连问了几遍,下面依然是一片寂静,于是他就恐吓说:再不回答,我们就扔石头了。

只听井下传来一个带着口腔的声音:别扔啊,我是陈叔宝,隋军遂抛下绳索想把井下的人拉上来,没想到感觉沉重异常,拉上来一看,全笑了,原来不是陈后主一个人,而是三个人,陈叔宝,张丽华和孔贵嫔。

陈叔宝就这样窝囊地成了隋军的阶下囚。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以这种可笑可耻的方式被抓的皇帝,他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同一时间,南陈大将鲁广达在继续格杀了数名隋军士兵之后,也力竭被擒。

整整厮杀了一天,贺若弼终于得以攻进建康城内,随后,他立即马不停蹄地烧掉北掖门,意气风发地杀入台城,四处寻找陈叔宝的身影,这回特别好找,因为他发现陈叔宝在韩擒虎手里。

贺若弼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自己打了无数恶仗,韩擒虎却不费吹灰之力,随后他怒气冲天地和韩擒虎争起来,两人拔刀相向,大闹一场,最终不欢而散。

两天后,高颎和晋王杨广也率隋军主力先后进入了建康。

据《隋书·高颎传》记载,还发生发这样一个故事:高颎先进城,杨广特意派人给高颎传话,说自己看上了张丽华,让他千万别杀,但高颎却说:

昔日姜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

随后赶在杨广入城之前在青溪杀了张丽华。

杨广知道后,咬牙切齿地说:

我必有以报高公矣。

我一定有办法报复高颎。

不过现在史学界大多认为这事不太可靠,为博取父母欢心,杨广在登基以前一直是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一直装出一副勤俭节约,不好声色的样子,一直地精心打造自己“贤明”的形象,在万众瞩目的平陈关键时刻,功利性极强的他不太可能会做出这种自毁声誉的蠢事。

张丽华的结局在《陈书·张贵妃传》上记载得非常清楚:

晋王广命斩贵妃。

事实上,杨广在进城后的表现可圈可点,他让高颎和元帅府记室裴炬等人收图集,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同时又下令把施文庆,沈客卿等五位臭名昭著的陈朝佞臣斩首示众。

这一系列举动博得了江南百姓的交口称赞,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几乎就在隋军攻入建康的同时,上游的杨素也终于抵达了汉口,与秦王杨俊顺利会师。

江南各地传檄而定,陈朝正式灭亡。

至此,自西晋灭亡以来,分裂了近三百年的中国,终于迎来了统一,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588年10月28日出兵,仅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杨坚就灭了陈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其行动之迅速,过程之顺利,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平陈后,杨广带着陈叔宝等陈朝君臣率南征大军胜利班师。

589年4月12日,三军将士凯旋,浩浩荡荡进入长安城,在太庙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杨坚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几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毕生追求的梦想,多少仁人志士没有实现的目标在他的手里变成了现实,统一中国这样的功绩,足以使他名垂千古,光耀万世。

优待后主

588年,隋文帝杨坚平灭南陈之后,对有功之臣,杨坚当然不吝重赏。

平陈主帅,晋王杨广被加封为太尉;杨素进爵越国公,赐帛万段,不久又升任纳言,进入宰相行列;高颎加封为齐国公,赐帛九千段;贺若弼和韩擒虎两人在杨坚面前争功,贺若弼说:

臣献平陈之策,又在钟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萧摩诃、鲁广达),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

而韩擒虎几乎没打什么仗,岂可与臣相提并论?

韩擒虎反驳道:

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本奉明旨,令臣与贺若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贺若弼不听命令,竟与陈军先战,致令将士杀伤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贺若弼晚上才至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贺若弼赎罪还不够呢,怎可与臣相比!

杨坚大笑,二将都有大功,于是对他们各赐帛八千段,进位上柱国,贺若弼还晋爵宋国公。

此外,杨素和贺若弼还得到了一个额外礼物,两人都被赐了一个陈叔宝的妹妹为妾。

杨素因此还引出一段“破镜重圆”的故事。

相比宇文家族被屠戮殆尽,杨坚把陈叔宝的妃嫔们和奸臣都杀了,唯独对陈叔宝这个亡国之君还算不错,不仅多次接见他,而且,每次宴会只要有他参加,就不让弹奏江南的音乐,生怕会引起他的思乡之情。

不过,陈叔宝这个奇葩的思想,常人想到脑梗都无法理解。

他大大咧咧地对杨坚说:我经常和大臣们一起参加朝会,却没有一官半职,就像个编外临时工一样,感觉怪不好意思的。希望陛下您能给我一个正式的,有编制的职位。

杨坚不由得大笑,说:

叔宝全无心肝。

过了段时间,负责监护陈叔宝的官员向杨坚报告,说:陈叔宝天天喝得酩酊大醉,很少有酒醒的时候。

杨坚就问:他一天喝多少酒?

监者回答,说:他和他的子弟们每天要饮酒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20斤。

杨坚大吃一惊,瞬间石化。

立即下令让陈叔宝节制饮酒,不过他转念一想,算了吧,就让他尽情喝吧,他不喝酒怎么打发日子?

又一次,陈叔宝陪同杨坚在邙山游玩,侍饮的时候,陈叔宝忽然诗兴大发,为杨坚写下一首诗: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这是首典型的拍马屁之作,恭维杨坚的文治武功,还顺便奏请杨坚封神泰山。

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请求封禅泰山了,刚平定南陈,群臣就一致请求封禅,杨坚则坚决地拒绝了。

几天后,陈叔宝又在杨坚的宴会上作陪,等他离开时,杨坚目送他的背影对群臣说:

以作诗之功,何如思安时事!

他的败亡,难道不是因为酒吗?他要把作诗上下的功夫用来治国,怎么会有今天呢?

南陈灭亡后,雷厉风行的杨坚对江南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改造,很多江南士人被强制迁移到北方,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