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时期的邑是对都城的称呼

 河洛文史孙老师 2022-08-08 发布于河南

        西周时期,在国都的称谓上延用商代之称,商朝国都称为大邑商、天邑商。所以西周时期的邑是对都城的称谓。周太王的都城称之为岐邑,“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古本竹书纪年》),王季的都城称之为程邑,“周作程邑”,(《古本竹书纪年》),文王晚年迁都的丰称为丰邑,“作邑于丰”,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成王营建新都称之为洛邑,西周中期,《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穆王以下都于西郑”,指西周中期穆王迁都于郑。新发现西周中期的青铜器舲簋上的金文铭文记载“王在宗周,令邑于郑”,其意为西周中期的某王在岐周,命令在郑地营建都邑。可见西周时期一系列明确记载为都城的,均与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周作程邑、作邑于丰、令邑于郑这三条记载来看,虽然是西周不同时期的三座都城的营建,而且记载于不同周代文献与西周金文,可用法却是完全相同,即西周时期的建都,着重强调的是营邑。                                  再看周代文献里建于武王营建镐京的记载,《古本竹书纪年》“西伯使世子发营镐”,即武王营镐,周代文献里只有一个营字,仅凭一个营字不能说明是营建都城,因为周代文献与金文均强调西周时期营邑才是营建都城,西周时期的都城与邑关系如此密切,可周代文献里的镐京却与邑没有关系,周代文献从未有镐邑之称,而营镐在周代文献里也于营邑没有关系。周代文献极度重视营洛邑,《尚书》《逸周书》不厌其祥,大量的篇幅极其详细的记载武王如何决定在洛邑建立国都,召公占卜,周公营建,洛邑有哪些宫殿,规模有多大。因为洛邑不仅是邑,还是不同于以前方国都城,与商的国都大邑商同规格的大邑。                                                               《尚书·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 《尚书·多士》“周公初于新邑洛”,“今朕作大邑于兹洛”。《尚书》《逸周书》却对营镐只字不提,因为营镐与西周时期都城的标志邑没有关系。《尚书》《逸周书》是记载西周时期重大政治事件的,营镐连营邑都不是,当然算不上重大政治事件,所以《尚书》《逸周书》是不会记载营镐这种重要性不高的事件的。《诗经·大雅·緜》用一首长诗,记载古公亶父营建岐邑,如何建立宫室,建筑宗庙,立起城门,再看《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这段绝大多数是对武王的颂词,没有一个字记载营建都城应有的营建宫殿、宗庙、城池,因为古公亶父营建岐邑,虽然只是小邦周的方国都城,但营的也是邑,而营镐营的不是邑,其重要性当然比不过营建岐邑。《尚书》《逸周书》极度重视营洛邑,因为营洛邑是武王遗命“兹宅中国”,即武王意图到国家的中心作为统治中心,         营洛邑就是从先周到西周前期最重要的营建,也是西周前期唯一的王都级别的都城。《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穆王以下都于西郑” ,舲簋上的金文铭文记载“王在宗周,令邑于郑”。指西周中期迁都于岐周,在岐周营建了王都。周原考古所发现西周前期,周原只是五平方公里的方国都城,西周中期,周原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王都,西周中期迁都于岐周并营建都城的周代文献与金文依据就是“穆王以下都于西郑”, “王在宗周,令邑于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