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整合】走进戏剧演绎的人生(2)

 尺涵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编者按

一群执着于语文之美的教师,在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上,且行且思,经历过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总结……反复的打磨与修改之后,一部凝聚着寿光初中语文教师团队思索与智慧的《整合的魅力》诞生了,我们将陆续编发相关文章,以飨实验区(校)的老师们,同时也真诚的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实验老师的关注和思考,借助于整合,真正实现课内海量阅读。

走进戏剧演绎的人生(2)

窥一斑见全貌——品戏剧经典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与小说、散文、诗歌同属我们常说的“四大文学体裁”,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学生系统的语文学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有戏剧类的文章编入。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戏剧单元出现在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音乐之声》四篇戏剧类文章(其中《音乐之声》是影视剧本)和《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在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别是《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和诵读欣赏(莎剧独白两则《哈姆雷特》《雅典的泰门》;在语文版中出现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别是《日出》《钦差大臣》《放下你的鞭子》《写作:我喜欢的一个戏剧人物》和《综合性学习·编演短剧》;在鲁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文章选入,在此不再赘举。因为戏剧类文章阅读和欣赏的起点要求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情,各版本入选课文都在四五篇上下,且都只有一个单元。现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戏剧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音乐之声》,除《枣儿》外,均为节选。前三篇为戏剧剧本,最后一篇为电影剧本。所选的课文力求剧本的多样化,并兼顾中外作品,特别是鉴于影视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影响,选编了一课电影剧本。

根据《课标》要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欣赏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在学习时,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又是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还要注意体会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重要剧作,也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课文节选的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是《威尼斯商人》一剧的高潮部分。剧中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悬念、对比、夸张等戏剧技巧的娴熟运用,有夏洛克、鲍西娅等鲜明对立的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发展紧张曲折、出人意料,戏剧语言个性化强又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通过教学这一剧作,我们可以领略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大师的风采。

教学本课,要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戏剧情节的发展过程,认识剧中所塑造的各色人物形象,体会剧本悬念、对比、夸张等戏剧技巧的运用,品味精练优美的个性化人物语言。

剧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表现了人性善与恶的冲突,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其中也夹杂着民族、宗教的矛盾。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遭受歧视,他的报复心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就这一点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令人同情的,在教学中可点出,但不宜涉及过多。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第二场,描写了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一段波折。这场戏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先以“误会”设置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开而暴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剧情起伏跌宕。在人物刻画上注重心理描写,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在戏剧语言上既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又高度生活化,明白如话、质朴清新,既合乎戏曲的语言特点,又具有川剧的方言特色,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思想内容上破除了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并引导人们思考造成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根源。这些都体现了剧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

教学本课,要着重抓住以上所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戏剧语言和思想内容上的特点,结合人物的台词来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初步了解戏曲的艺术特点。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就是它的象征性,解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要紧扣剧本内容,揣摩情节内容和人物语言,并结合时代背景,领悟剧中的象征意义。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环境的衬托,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纯真活泼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和剧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教学本课,重在体会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以及环境的描写来刻画玛丽亚这一少女形象的。此外,要注意电影剧本不同于戏剧剧本的艺术特点,了解电影剧本是怎样用文字表现视觉形象。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每篇作品的各自的艺术特点。这四篇课文有外国戏剧剧本,也有中国戏剧剧本;有戏曲剧本,也有话剧小品;有戏剧剧本,也有电影剧本。四篇课文在艺术形式上既有相通之处,但因作者、题材、内容不同,表现手法不同,乃至中外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