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九上第六单元整合设计(1-3)

 尺涵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作者简介

     徐志敏,山东青州市海岱中学教师,青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政府成果奖获得者,山东省优质课奖获得者,潍坊市三八红旗手,山东省网络研修优秀指导教师。肩负责任,心怀感恩。教学相长,用爱心和教育智慧成就师生一段生命之旅!

     于秀莲,山东青州海岱学校语文老师,曾荣获青州市优质课一等奖,潍坊市优质课二等奖;参与编写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千古风流》《清气满乾坤》《小说之旅》,首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师。热爱语文,诗意栖居。

第1课时  一场智者之间的较量

【课    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智取生辰纲》+丛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吴用智赚玉麒麟》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小说的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从文章中找出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1.阅读课文,抓住小说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从文章中找出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抓住细节描写, 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常言到:“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其实水浒英雄并非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学习《智取生辰纲》这样一个以智对智的故事,领略梁山好汉的计谋。

活动一:多角度,理情节:

1.角度一:从明暗两线理故事情节情节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原题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本文围绕“杨志押送生辰纲小心谨慎,好汉智取生辰纲志在必得”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请从两个角度分别梳理故事情节。

预设: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好汉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2.角度二:抓文脉起伏理故事情节

本文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出相关人物,抓住文脉起伏梳理故事情节。

(1)故事的开端:          慎押金银担

(2)故事的发展:          贩枣蒙杨志

(3)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卖酒诱军官

(4)故事的高潮:          巧下蒙汗药

(5)故事的结局:          上当饮药酒

(6)故事的尾声:英雄智取生辰纲

(1.杨志 2.七雄  3.白胜 4.吴用 5.官军)

小结:《智取生辰纲》构思十分精巧,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本文构织了一个接一个的紧张情节,把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地推向高潮,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

活动二:多层次,探原因

问题探究: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中虽用心、用智良苦,小心谨慎,但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层次探究:请结合文章中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杨志其人之我见”为内容说话。

预设:1.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老练、精明、谨慎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

(2)行军时间的选择: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3)行军路线的选择: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的警觉: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2.  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军健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与老督管、虞候也不能很好的沟通,造成了内部矛盾重重。

预设:(1)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这段话从正面描写,表现了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押运队伍内部矛盾重重,为生辰纲被劫埋下祸根。)

(2)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言,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这段语言描写,既表现了杨志的粗俗、不讲理,又反映了他的精明和谨慎。)

(3)”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xǐng)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

(这段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杨志动辄打骂众军汉,表现了他粗暴蛮横的性格,加剧了一行人的内部矛盾。)

(4)众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一词说明动辄便打的杨志终于拿这些军汉没办法了,这是生辰纲被劫的一个原因。)

……

第二层次探究:杨志并非无智,但杨志的“智”最终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请精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小组讨论: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方面?

预设: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一可以作为掩护,二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小结: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活动三、丛书阅读拓展延伸(课上时间不够就安排在课后)

1.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抓场面理故事情节。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请课后阅读丛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来概括本文的情节。

明确:酒店林冲遇故交、市场林冲买刀寻敌、林冲看管草料场、林冲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2. 阅读《吴用智赚玉麒麟》一文,再探吴用之智。

《智取生辰纲》一文,着力表现吴用借“天时、地利、人和”和智用计谋“乔装、诱饵、下药”。课后阅读丛书《吴用智赚玉麒麟》一文,思考:吴用在诱导玉麒麟卢俊义入伙梁山时,其智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精读选文,用做批注的方法,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第2课时   抓人物描写,话水浒英雄

【课   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

丛书《青面兽北京斗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杨志卖刀》(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抓细节,析人物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丛书《青面兽北京斗武》,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文中共写了三场比武,既精彩又紧张。三次比武杨志对阵的各是谁?结果如何?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预设:第一次比武者是副牌军周瑾,比枪,略写。结果周瑾身上三五十处白点,而杨志身上只有左肩胛骨上一点,胜负一目了然。

第二次比武,是与周瑾比箭,详写,正面描写杨志躲过了周瑾拼尽全力的三箭,而杨志一箭就射中了周瑾的左肩。两场下来,杨志大胜周瑾。

第三次比武,杨志对阵的是正牌军索超,详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两者旗鼓相当,战得漂亮,斗得精彩。主将怕两者有何闪失,失了良将,当场叫停。

问题二:前两次比武,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将杨志和索超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杨志的什么特点?

问题三:第三次比武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找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段落语句,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杨志的什么特点?

问题四:文中也不乏对杨志的动作、心理、肖像的精彩描写,勾画相关的句子,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

(2)自读丛书《杨志卖刀》,画出文中关于杨志和牛二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精彩片段,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杨志、牛二的性格特点。

(3)自读丛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画出文中关于林冲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精彩片段,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活动二: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所得。

活动三:总结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批注、交流中体会人物形象,习得阅读方法。】

第3课时  杨志的人生轨迹

【课   型】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

丛书《 〈水浒〉中最倒霉的人——杨志》

《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无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一百一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学习目标】

1.默读丛书《 〈水浒〉中最倒霉的人——杨志》+《《水浒传》有关杨志的回目,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杨志的人生轨迹,探究杨志的性格特征以及屡遭霉运的原因。

2.完成《杨志小传》的写作练习。

【学习重点】

梳理杨志的主要故事情节,探究杨志的性格特征以及屡遭霉运的原因。完成《杨志小传》的写作练习。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思维导图梳轨迹

学生自主默读《 〈水浒〉中最倒霉的人——杨志》+《水浒传》中与杨志有关的回目,圈点勾画出与杨志有关的主要故事情节,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杨志的人生轨迹。

活动二:不同角度论“杨志”

师生交流讨论:

杨志是个英雄,同时也是个倒霉蛋。《智取生辰纲》刻画了杨志之智:变更起止时辰、催逼赶路、斥虞候、顶督管、追问枣客,无不显示其机警善变、精明谨慎。阅读本文之后,你作何感想?请结合相关情节写下你的思考,并交流讨论。

活动三:笔下生辉写“杨志”

独立完成《杨志小传》的写作,500字左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