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时光】向惠普学什么?——初读高建华先生《笑着离开惠普》

 尺涵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2019   2月7日   星期四

 

No.2 向惠普学什么


云说——

先做人,后做事。这应该是所有企业,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恪守的底线,更是最高的职业操守。

 

我们不可能阻止员工离开公司,因为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现象。我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离开惠普的员工说惠普好。

    ——比尔·休利特(惠普创始人之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是被书名吸引到的。

——《笑着离开惠普》,我想起了15年前我离开寿光建桥学校,11年前我离开寿光世纪学校,三年前我离开山东离开寿光,两年前我离开北京十一学校时的场景,每次都是依依不舍洒泪挥别,每次我都会留下只言片语——《让我在你的微笑里转身》……笑着离开,这应该是一种最美的,也是最值得期待的“再见”吧!

于是带着这样的一种期许和敬意,我打开了书页,走进惠普,走进这个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年企业。

本书的作者高建华先生曾经三进三出惠普,从1986年3月初次进入惠普,到2003年5月第三次离开惠普,从一名普通的市场部职员到中国惠普公司助理总裁,前后跨越近二十年,作者将自己在惠普的工作经历分享给读者。

读这本书很轻松,没有高深莫测的道理,没有生涩的职场术语,作者只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辅以真实的案例,在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里,读者了解了惠普人性化、人情化的企业文化,了解了惠普在招聘、人才培养、管理者艺术、薪酬设计、员工考核制度、客户至上等诸多方面的管理之道,在不知不觉的碰撞里,读者渐渐悟出不论一个企业还是个人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近两年,公司引进了惠普商学院的培训,作为门外汉,我从刚开始参加培训时的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到今年员工的5分年度考核、人才盘点等举措,我都在这本书中一一找到了答案,终于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学习闭环”。

掩卷深思,我并不认为这本书仅仅是写给管理者去看的,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向惠普学什么?

纯粹的爱。这个爱首先表现在你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并能否同企业文化融在一起。只有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你所赖以生计的公司和单位。记得很多年前一位朋友经常跟我吐槽她的单位,说这不好那不好,简直受够了。刚开始我还表示出我的同情,久而久之每天听她在我耳边,在手机上跟我絮叨,我也听腻了。

于是有一天我反问她,既然这么不喜欢,为什么不离开呢?

她一时无语,然后自嘲般的自言自语,我临时还需要这份工作。

我也一时无语,但仍然扔给她一句话,两个选择,要么离开,要么闭嘴。既然不喜欢这份工作,那就离开;一时半会还离不了这份工作,那就闭嘴好好珍惜。

话不好听,但我觉得在理。后来,这位朋友从未再跟我吐槽她的单位,几年过去了,她仍然坚守在这个单位,并且干的越来越好。

想起很早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善待你的单位》,什么是“单位”?单位是你从业的基础,更是你实现梦想的摇篮;单位是你成长的土壤,更是你成才的基地;单位是你展示实力的平台,更是你显示智慧的舞台。

如果不是对惠普的爱,高建华先生不会“三进三出”,也不会真正融入惠普,那些无形的、堪称经典的惠普精神也不会融入他的血液,并最终烙上惠普的标识和印记。

所以,面对你所赖以生计的公司和单位,不仅仅是善待,更要学会纯粹地去爱,这种爱是不带任何条件的。

工匠精神。百度词条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我想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得有这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对于个人而言,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的认真精神、敬业精神。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客户或产品负责的态度,关注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并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其中,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如果你是一个教师,你就把课上得更好,如果你是编辑,你就把期刊杂志做的更好……

当你把工作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在跋涉的征程中不断增值,趋于完美。

在今天,工匠精神更应该成为一个人的气质,那就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严格流程,遵守制度,关注细节,聪明的工作,诚信第一……高建华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诸多惠普之道,这些也是做人之道。

是的,

先做人,后做事。这应该是所有企业,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恪守的底线,更是最高的职业操守。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