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节有趣的乡下童年生活

 新用户2905cDIb 2022-08-08 发布于安徽

45年3月火烧后,我家移到钦圣门东边,租陈心镜家屋住。陈心镜是黄梅县人,在宿松县城买了屋,成了家。因排行老六,又比我父母大一、二十岁,所以叫他“六爷爷”称其老伴为“六奶奶”。陈家临街两间是诊所,柜台内是内科兼中药房,柜台外是外科。西医兼外科,是我家独开的。中医是两家合开的。六爷爷有时开开中药单子,发发中药。

这年夏天,我和母亲被舅父用花车接下乡住了一段时间。我在乡下结交了不少的好朋友,如海生、金开、银开、金生、厚德、炳轴、项哑吧、点几伢等。他们中有的比我大,辈份高,但戏闹起来,就不分彼此。我们一道打扑克、玩弹子、跳岗、斗蟋蟀,还上树掏鸟窝、摘果子,下塘捉鱼、戏水,去社祠庙搞烛油、香柄……戏得特别开心。这年6月,我大

病了一场。一、二个月高烧不退,头痛,又呕又泻。父亲白天回县城家中,晚上赶赴戴屋给我治病。父母,包括外婆家的人都急得团团转。既中西医结合治疗,又求神拜佛,百法用尽,效果不明显。直至秋凉了,我的病才一天比一天好转,直至全癒。

46年7月,我被送下乡住了一个多月。有二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件是我同好伙伴们一道到龙湖放过阵牛。一天清早,全屋场放牛娃吃了早饭,怀揣干粮,赶着各家的牛,到对面枞树山集中出发。戴屋到龙湖大约六、七里路,有时我脚走酸了,他们就扶我爬上牛背,让牛驮着走。龙湖边,是天然的放牛场,大家最喜欢到这里放阵牛。一是牛有吃有喝,不会跑;二是他们可以放心尽兴玩,打朴克、推牌九、翻跟头、聊天、游水.....渴了就喝湖水;饿了,就啃干粮。有时,就近挖几个红芋,放在捡的干柴中,烧熟吃。我最喜欢吃这样烧的红芋。太阳离下山二、三尺高,我们才赶牛回家。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天黑前到家。

  第二件是有一天下午,我陪家婆、舅母在塘北边地里扯花生。大约半下午,听见屋后山有人喊:“游击队来了,大家快回家!”外婆吩咐舅母立即放下手中事,一道回家。当我们爬上地垻,就看见北边田畈里,有十几个扛着枪的人正朝戴屋走来。他们衣服不整,穿的是各种形式便装。我们到家,舅父在家里。过了一会,来了三个游击队员。其中有一个大约十岁的小孩。他们进了屋转了一圈,正准备走。“我要。”那个小孩用手指着挂在墙上的一顶小礼帽喊着。这时,一个长个子游击队员说:“他是革命烈士后代,我们收留了他。他看中

了这帽子,我就买下,请再买一顶吧!”舅父表示不要钱。这顶礼帽是父亲买给我的生日礼物,都说我戴着帅,现只戴了几天,要给别人,确实舍不得。但一想,他这么小,父母为抗日牺牲了,心里非常同情乐意。事后听大人说:湖区根据地游击队缺粮,动员老百姓将多余的粮食卖给他们。戴屋有十几家送粮去了,大多数付了钱,少数打了欠条。

  46年9月一天清晨,父亲因县城生意不好,要到坝头行医。父亲和我吃了早饭,从戴屋动身,是舅父推花车送去的。车上一边我坐,另一边放药品、噐械和行李。在坝头北街姓罗的一家租了一个店面和一间住房。我记得父亲经常出诊,留下我一人看店。我按父亲的叮嘱,寸步不离。若有患者求诊,则告之,父亲出去给人治病去了,马上回来,请等一等。房东罗伯多次夸奖我:“五岁伢子真懂事!”直到腊月底,才回县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