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济万固寺,穹隆式砖藻井进入宗教建筑

 都护在燕然 2022-08-08 发布于北京

   

 

    2021年9月随北京古迹群到山西临汾盆地附近访古,八日刷保百十项,第十二篇记录永济万固寺(国八),这是我第一次单篇记录第八批国保,万固寺现存三座半明代砌体建筑遗存,其建筑史上的价值被低估了,特别是这些砌体建筑出自于高僧妙峰禅师之手,妙峰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砖”家,做为明代的佛门“鲁班”,他不太喜欢传统的大木结构建筑,而是另辟蹊径专攻“非木构”建筑材料,在砖石类和金属材料类建筑中有很高的造诣,万固寺是他出家的本寺,重要的殿宇都是砌体建筑,不用传统的木构建筑,最吸睛的是无量殿二层内做了三座巨大的半球式穹窿顶,并用仿斗拱砖进行内表面巧妙的装饰,开创了在宗教建筑中使用砖藻井斗拱装饰的先例,这是佛教高僧妙峰禅师作为建筑大师的作品之一。这种拉长半球形穹隆式承重屋顶技术在宗教建筑中的应用,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砖拱技术,把只能应用于地下墓室的建筑技术大胆地引进到宗教建筑中,形成华丽的斗拱装饰穹窿顶藻井,把砌砖技术提升到一种极致的状态,保存至今令人惊叹。

在网上查询了大师的生平(1540-1612),发现妙峰禅师(徐福登)勤于学习,对传统的大木结构建筑不感兴趣,反而在砖石类建筑和金属铸造技术都有研究,包括桥梁、砖塔、铜亭铸造和石窟开凿,特别是对砌砖类建筑无量殿有高度的热情,可能在南京地区学习了灵谷寺无梁殿单向拱劵承重技术,从而全心投入一种不含任何木构的全砌砖建筑体系,特别在单向拱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复杂的圆形穹隆式屋顶的承重结构,在永济万固寺无梁殿开创先河,然后在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和山西太原永祚寺无梁殿继续穹窿顶结构的推广,在砖结构的宗教建筑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这种多层结构的全砖建筑,在无混凝土的时代是无法逾越的顶峰,妙峰禅师是明代建筑奇才,永济万固寺是他的杰作,也是他的家乡,他从小出家的本寺。当我第一次看见万固寺无梁殿的藻井,因为没有思想准备而十分惊喜,原来以为该寺古迹的价值在多宝塔,现在看来是自己狭窄了,万固寺的特色在于明代的砌砖建筑,包括多宝佛塔砌砖建筑在内,大雄宝殿(已毁)、药师洞殿和无量殿组成一组杰出的砌砖建筑群,这种砌砖建筑的寿命高于大木结构,也许是万固寺想突出自己“万年永固”的特点,利用明代砖拱技术的高峰期,开创了自己的宗教建筑模式,这个第八批国保的价值被低估了,在唐诗里经常出现的《万固寺》不仅存在,而且能给人惊喜。

   现存万固寺的建筑遗存并不乐观,其实该寺的佛教地位很高,曾领衔永济所有的佛教寺院,包括著名的永济普救寺,普救寺因为是《西厢记》故事发生地而闻名天下,而万固寺则默默无闻。万固寺有始建北魏、隋代和唐代三种说法,而现有的最老建筑也就是明代的,历史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全寺毁于地震,在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重新建造。万固寺是依山而建的寺院,坐东朝西,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占地面积2万平米。从远处就可以看到以高大的多宝佛塔为标志物的万固寺外观,在中条山的山势加持下应该是惊鸿一瞥,而实际上没有这个效果,反而是有点破败的寺院,中轴线自西向东建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药师洞、水陆殿、多宝佛塔、无量殿、藏经阁等,南侧原有万固别院、东西僧院、罗汉殿。其中药师洞、多宝佛塔、无量殿为明代老建筑,可以看到砖塔上中条山之战的炮弹孔,其余皆成遗址,或者近代新恢复的建筑。在网上没有找到老建筑的测绘图,药师洞和无梁殿是早期砌砖建筑的上佳样本,真值得建筑史学者的研究,寺内保存有唐、宋、元、明、清碑记22通,毗卢阁水陆石刻4方。有僧人塔院,存有两座老砖塔。

1、大雄宝殿,又叫如来殿,亦称万佛阁,系明万历年间砖石建筑。同治年间的一场大火使大雄宝殿仅留下四周殿墙和佛龛。从遗存看不是一座标准的大木结构建筑,而是砌砖建筑厚实的墙体,在墙体上开有佛龛,有老照片误以为是摩崖塔,这是十分少见的殿内设计,两侧有八座佛龛(各四座),正面两侧也有各一座佛龛,估计形成佛祖和十大弟子的供奉体系。充分利用了砌砖建筑的墙体优势,这是传统大木结构无法实现的效果,现场经过维修后墙体比较整齐。

2、药师洞殿,砖石砌体建筑,借助山体为墙体,规模宏大,第二层为砖木混合构造,保存完好,对该建筑的描述资料很少,首层为砌体单向拱建筑,非常朴实无华的无梁殿建筑,单体建筑大约长16米,进深9米,高10米。

3、多宝佛塔,砖塔为平面八边形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54.6米,中空。建于明万历年间。首层正面辟门,门洞上方嵌有“多宝佛塔”塔名匾额。上下款题分别为:大明万历十四年岁在丙戌,春三月吉旦,上柱国、少保、兵部尚书、郡人鉴川王崇古题;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郡人凤磐张四维书。这两位在明史上也有记载,属于当时朝廷中阁老和永济地区霸主的双重身份,属于寺院的政治经济支柱。我们去的时候未开门,没有登塔,据说从塔内中央的狭窄铁梯登至三层,然后是设计好的砖梯,壁内上折式,旋转次第而登,各层从踏道处有低矮的甬道通向塔心,8层以上中央的楼板已毁,仰观、俯视,可一览通透无遗。妙峰禅师此时的年龄约40多岁,如果在寺中建塔也是小试牛刀,此后在太原永祚寺修建的双塔才是真正的王道,难怪双塔有妙峰禅师的纪念馆,纪念这个伟大的高僧建筑大师。

4、无量殿,依崖建筑的两层三佛洞,也被称为“窑洞式建筑”,在业内算极为有名“无梁殿”,戏称为中国式的小万神殿。长21米,高10米,双层结构,下层三洞中的“极乐世界”、“慈济无方”和“寂光圆照”的砖雕匾额,无量佛的主尊与无量殿名称相符,俗称阿弥陀佛,内部三洞相通,宽敞明亮。二层建筑也是三洞设计,顶部造型却是穹窿藻井式,用华丽的多层斗拱装饰,可以看到十层华拱之多的收缩叠涩层,这种超大半球式穹隆顶直径之大,顶部拉长弧度高度之高,装饰细节之细腻,让承重结构和装饰美术达到完美的结合,达到球形砌体藻井的顶峰,不愧为砖类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一定要保护好。屋面用琉璃歇山顶覆盖,整体形成二层楼无梁殿的定式,为此后的无梁殿建筑打下基础。洞外两侧八字影壁的砖雕也精彩。这种无梁殿结构也可以称为“妙峰禅师式无梁殿”,加上显通寺和永祚寺的双层无梁殿,半球藻井的三座无梁殿可组团载入中国建筑史册。

5、我们无法了解唐代的万固寺是什么样,但可以在唐诗中的找到万固寺的影子,我非常喜欢唐代诗人卢纶,大雪满弓刀,是我从小会背的唐诗,卢纶是永济人(河中蒲州人),写了一首《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闻说中方高树林,曙华先照啭春禽。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石路青苔花漫漫,雪檐垂溜玉森森。贺君此去君方至,河水东流西日沉。另外,唐代耿湋写了《宿万固寺因寄严补阙》, 晓随樵客到青冥,因礼山僧宿化城。钟梵已休初入定。有无皆离本难名。云开半夜千林静,月上中峰万壑明。为报故人雷处士,尘心终日自劳生。

6、无梁殿为什么不受待见,秦砖汉瓦,在中国的建筑史中砖出现很早,我们没有抓住机会发展以砖为主的砌体结构建筑,白白浪费了千年,1949年刚解放时期的广大农村都是土坯房,住红砖大瓦房还是全国人民的梦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观念中,建筑鄙视链中最底层是砌砖建筑(不含地下墓室),古代地面上砌砖建筑中最好代表是无梁殿,在明代这种砖拱技术达到的较高的水准,在修建万里长城的基础上,敌楼中砖劵拱技术大量应用,而砌砖无梁殿建筑以防火耐用的优势崭露头角,但始终处于建筑鄙视链的最低端。其实砖石建筑技术从汉代开始在中国的墓室结构中已经成熟,也正因为是地下墓室的主要建筑材料,严重限制了在民间住宅的应用,我们有砌砖万里长城的奇迹,我们有无数高耸砖塔绝技,但没有自成体系的砌体民居,因为我们自古就鄙视砌体建筑。  

    砌体建筑在鄙视链底层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全社会对砌砖结构建筑的抵触,在无水泥钢筋的年代,砌体屋面承重一般为拱劵形式,所以把砌砖建筑都归纳于窑洞式建筑,地方性的民居建筑,即使可以不依附于黄土高坡,有冬暖夏凉的优势,但依然被歧视,在官式建筑和宗教建筑中很少使用,万固寺建筑群也被称为窑洞式建筑,未能列入前七批国保也是歧视的延续,第二是即使是无梁殿建筑,外观上也必须做成大木结构的外观,北京山区很多无梁殿建筑从外观上以为就是木构建筑,失去了砖石结构的本身特色,只能仿木构建筑各种造型,砖塔造型也如此,无法形成砌体建筑千变万化的外观组合优势。第三是中国建筑史上没有形成砌体技术规范,大木结构是最尊贵的建筑主体,而砖石只是桥梁、墓室的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只能是木构的维护墙体和地面台阶,整体砌筑建筑只能掩埋于地下做墓室。砌体建筑民居从此远离中国的古代建筑史,没有出头之日。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期才迎来砌体建构的曙光,我们更应该珍惜明代保留的无梁殿建筑,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著名的建筑师在山西宗教建筑中推广无木构的全砌体建筑体系的尝试,也是反传统大木构建筑的尝试,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