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元宇宙:元宇宙发展要分清科技和科幻,用成熟技术做场景创新

 lovey6868 2022-08-08 发布于河南

引言

本文是2022年初我参加一次元宇宙研讨会时的发言文字版,做了一定的修改完善。当时元宇宙还处于乍然而起的阶段,大家对元宇宙的讨论和思考也千人千面,特别是哲学思考和未来畅想很常见,例如人类在元宇宙永生,意识和物质在元宇宙中融合等。这时元宇宙的含义还远远没有共识,主要的元宇宙的模式也是来自国外,在国内元宇宙这个词能不能用,这个领域能不能被政府支持还没有共识。政府也在了解和思考中,还没有出台元宇宙的具体规划。我们看到才半年多时间,以上海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非常详细的元宇宙行动计划,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之快,和元宇宙领域全体参与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不论每个人对元宇宙的观点是怎样的,都是推动元宇宙发展的力量。

科技和科幻

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Sci-Fi),直译应为“科学小说​”或“科学虚构”(而直译应为“科学幻想”的“Science Fantasy”也因此被迫译为了“科学奇幻​”)。​《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科幻小说”定义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类似,自诞生以来都是科幻的常见题材,甚至连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都来自于《雪崩》这本科幻小说。

图片

世界经典科幻小说

图片来自网络

习惯上说,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统称。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预测(以上关于科幻和科技,主要参考了百度百科)。

元宇宙进入落地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源进入元宇宙领域,元宇宙的发展被加速,已经从思想大讨论进入实干阶段。从年初在全国两会上成为很多代表讨论的话题,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出台元宇宙行动计划。2022年3月22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年7月8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2022年8月5日,北京市经信局正式对外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不能错过元宇宙这个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已经成为共识
元宇宙落地需要分清科技和科幻

正如《淮南子》所描述的: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下上谓之宇。即宇宙包括无限的空间,又包括无限时间的延续。元宇宙几乎可以关联IT领域的各种技术,几乎可以关联各种应用场景,从时间轴上也可以关联上下五千年。正是这种特点,元宇宙才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和讨论,让人恍然回到2000年左右的第一次互联网浪潮。

元宇宙在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思考都对元宇宙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终究元宇宙的落地和元宇宙产业需要依靠科技而不是科幻。特别是元宇宙涉及的领域之广,大家在讨论时应该说明是科幻还是科技,否则有可能会产生误导。科幻可以写成很好的科幻小说,也可以是有趣的谈资,但是不可能作为产业发展的依据。总之,让科幻归科幻,让科技归科技

用​成熟科技做场景创新

科技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把握好技术成熟度进行场景创新是互联网的成功之道,元宇宙也不例外。以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为例,出现过很多关于互联网的畅想,包括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而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就是门户、搜索、电商、外卖、短视频、共享出行等这些和每个人生活都相关,都能听懂和使用的领域。如果一个元宇宙领域之追求高大上和玄之又玄,让普通人很难听懂,那绝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图片

技术成熟度曲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