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瘾上头每一天:时间去哪了?如何治愈精神内耗?

 芸淡风倾 2022-08-08 发布于新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播出的时候,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作品,至今印象深刻:
《时间都去哪了?》
不能说是感同身受,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大家仿佛被偷拍的相似人生,放在了这个喜剧里。被“阿信”,“阿抖”,各种瓜,各类社交软件和APP侵占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
虽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明白,自己做的很多事,都是在杀时间,奶嘴乐的逃避。只是还是抵御不了,这种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片刻欢愉。
这种试图寻求方式,安抚自己的行为,并不同于酗酒,药物依赖等不容辩驳,对人对己都有害的不良习惯,它不是罪。
但错误的放纵方式,浪费金钱,剥夺时间,占据注意力,消耗精力,麻痹意识,我们不仅得不到放松休息,反而离自己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
购物狂,囤积癖,沉迷于从平板、手机到其他最新潮的电子产品,上网闲逛消磨时光,暴饮暴食。。。。。。
以上,被定义为“软瘾”。

软瘾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充满矛盾的时代的写照。
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了一部分自主控制的时间,拥有了获得满足感和人生意义的机会,同时,用在不遗余力,创新方式来浪费这节省出来的时间。
所以我们有机会改变这一切,寻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吗?
这本带起全美讨论风潮《软瘾》一书的主题,就是在探讨:
如何终结那些窃取你时间、夺走你生活的强迫性习惯?
01 定义软瘾,评估程度
在如今这个时代,有许多因素驱使我们,更加容易受到软瘾的诱惑。
●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
●物欲横流,我们关注财富,以物质的丰富程度而非充实的体验为标准重新定义“美好生活”
●可支配收入增加
●可支配时间增加
●社会总在追逐新潮流
●八卦消息泛滥
●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倾向于快速解决问题而非深思熟虑后找到解决办法
●被决定的喜好:消费主义,网红经济,流量营销,很多事物都会让我们认为自己需要或想要它,即使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或是根本没渴望过拥有它。
还有一点是书中没提到的,我觉得很重要:
●自律,努力,坚持,本就是反人性操作。躺平,无所事事消磨时间,不需要“刻意”为之。
书中设置了详细清单和测试,来发现我们习以为常,但需要改变的软瘾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习惯否认/合理化的坏习惯,没有意义的强迫症,心不在焉的逃避心态下的行为,偏颇的情绪/心态,实际存在的人事物。
但其实最重要的是,通过认知,学会从核心本质看待一些比较难以判断的人事物,比如自己的某项烧钱爱好,是否过度发展成为负担,进而成为物质和心态上的双重软瘾。


02 做出人生的核心决定
发现问题,下一步就是纠正问题,只是道理都知道,往往做不到。
最直观的例子,沉浸在各种消费主义的大促活动中,在商家套路里刷来刷去,买买买导致消费狂,然后大促一过,下一波营销来临之前,囤积狂开始断舍离,周而复始,人力财力精力心力四重浪费。
More is less 过犹不及。
大家都明白这种过度超前消费,都会尽可能避免自己被消费捆绑,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种心态,更接近我们讨论的“软瘾”:
“消费主义”会潜移默化,让人们把消费的内容和方式,作为标明“自我”的一个重要参照。即消费意味着一种想象力,想象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水准,存在于生活世界当中。
而在心态上,大多数人依然相信:“我很清醒做了选择,我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花钱,我没有做冤大头,完全自主”。
我们所有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归根结底落地为,我们能负担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下一代培养,日常的享受体验等等付费行为。
我们很容易对生活中什么才重要感到困惑,想当然认为只要我们拥有更多名牌资产、赚更多钱、减掉更多体重或者拥有更多名利光环,我们就会快乐。
这些消费成为了愿景,也演变成了现代社会的悖论:
工作的意义就指向工作之外的消费行为,而尚未达成,但已成意愿的消费目标又是我们每天顶着黑眼圈在办公室搬砖的动力之源。
我们越努力工作赚钱,赚得越多,越成为“新穷人”——想要的永无止境,消费会创造出新的需求。
所以很不可思议的事实就是,从事什么职业,过什么样的人生,连这些人生选择,最后绝大多数转化为消费行为。
所以当我们基于上述认知,再去看向自己的购物车,预算清单,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是不是会更新一番?
克服这种“软瘾”心态导致的一系列行为,关键靠的是核心决定,更广义的决心:
过一种自由,丰富,强大,有意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依靠意志力,去克制一个又一个的具体行为。
毕竟我们的意志力账户,也不能无限制持续透支,更应该优先用在更关键的时刻。
转变了心态,从更高的层次去看待自己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决定。
不去强迫自己节食和疯狂运动,而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瘦的前提是营养充足,有力量有精神。
不去强制自己放弃物欲和爱好,而是学会分辨,到底只是想要消费和拥有的片刻满足,还是真心希望获得精神享受,而这些快乐,真的需要消费,购买来实现吗?还是其实可以通过自己创造,自己探索收获更多?
又或者可以去开发更多持久的真正精神享受,阅读,运动,绘画,写作,手工,观察大自然,投入其中的户外运动(而不是网红打卡式旅游)都可以。
这个时代,巨大的创造力和非凡的技术创造了更多本无必要的事物,占据注意力,但同样地这些资源和便利,也可以被用来做很多更有意义的事。
心态和决定,更重要。


03 如何治疗精神内耗?
二舅走红后,精神内耗又一次成为热门词汇。
第一,我们无法控制客观世界的诸多不顺造成我们的负面情绪和感受,求而不得无可奈何;
第二,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更加不鼓励我们尊重或接受自己的全部感受和情绪,所以这些“不该有”的情绪,来回摩擦,纠结,自我怀疑与否定,就是精神内耗。
这其实也是软瘾的标志,对自我感受的排斥。
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应对法则是,你越关注自己的感受,就越少沉溺于软瘾。
我们的情绪传达了大量内心的担忧和渴望,所以要学会与自己和自己的感受相处。
不要惧怕和排斥心底的声音:对伤害的觉察会帮你获得安慰;愤怒会带来更大的动力;你所有的情绪都会带来更强的满足感。
因为我们都有更高层次的渴望需要满足,而这种渴望比令人麻木的软瘾更强大。
只是我们忽视了内心,所以往往只是在危机、创伤、失去甚至死亡的时刻,才会注意到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那些人生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我这种总是想太多的纠结星人,现在逐渐有治愈迹象,就是学会了做决定之前,和自己对话,从心随性,简单直接干脆。


这本《软瘾》超过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在从各种方式,让我们减少负面消极,增加正面积极的能量。比如打造愿景,如何加减法,关注情绪等等。
我并不想在这里列出所有那些步骤标题,因为仅仅看过,没有用处。
我更希望地是,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契机,让大家慢下来被裹挟前进的脚步,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一点一点去实践,转变,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呀,不虚此行,不枉此生才重要。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