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正经的读水浒——第一回之三

 一脸严肃的国宝 2022-08-08 发布于海南

                                                               酒家潘达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咱们接着上次聊,洪太尉受尽惊吓后,毅然决定放弃寻找天师,毅然决然的下山去了!

洪太尉回到上清宫,一众道人相迎直入方丈坐下。

所谓方丈,就是寺庙或道观中住持所住的房间,因其面积为一丈见方,故称为“方丈”,面积大约11.1平方米,相当于今天普通商品房一间卧室的面积。又因为住持住在方丈里面,也就常用方丈来代指住持。虽然住持和方丈常划等号,但究其本质是不同的,住持是职务,方丈是住所。

洪太尉把此行经过复盘了一遍,住持道人听完后扼腕叹息,唱道: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那个牧童正是天师本尊!

像洪太尉这么理性的人,怎么会相信这无稽之谈,于是质疑道“他是天师?没见过幼儿园小孩当国家级领导干部的!”原文的表述是“如何这等猥獕wěi cuī)”,这里的“猥獕”当“年纪小、个子小”讲。

住持道人解释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四方显化,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

洪太尉自责“我真是有眼不识真师,竟然当面错过!

其实洪生大可不必自责、不必后悔。道家讲的是“法自然”,顺其自然就是了。唯物主义地讲,既然已经“当面”过,就不曾“错过”,“当面”的那一刻,无论你认不认得出,你面对的都是客观存在的天师,他不会因你主观上的“不认识”而“不是天师”。实事求是地说,天师脱俗的性状特征,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当面而不错过呢?不必苛责,但法自然。

换个角度看,古往今来,世间能够成为成吉思汗、比尔盖茨般的人物一共有几个呢?所以啊,肉眼凡胎、庸庸碌碌的普通人才是人间常态,不以己悲!洞悉万物、功勋卓著的伟人名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以名喜。辩证的看,加速推进人类向前发展和加速人类灭亡不过是同一件事的两个面而已,推进人类发展的伟人牛人何尝不是在加速人类的灭亡,甚至是加速地球的灭亡。也许正是庸碌的凡人延缓了人类灭亡,为地球可持续发展做着贡献,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平凡的伟大。

住持道人宽慰道:“太尉放心吧,既然天师说是去京城了,等太尉回京之日,这3600场巡演早已办完了。”太尉听住持这样说,也就放心了。

住持道人在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

次日吃完早饭,道众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人跟随簇拥着,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清殿、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诸宫看遍。

自古常言说得好:日久了生情,乐极了生悲。今日,苍生祸福将因一个人做的一件事而改变。这件事的发生,提醒了那些有职权的人: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越应谨慎用权,切勿任意妄为。赵家村的村长影响一个村的几百口人,地球村的村长影响的是全球70亿人。这件事的发生,同时也提醒那些没有职权的村民们,本分做人,别总想着和村长们套近乎,套近乎和上套没啥本质区别,近水的楼台可能先得月,但更可能掉水里淹死。

众道人本想尽一尽地主之谊,谁承想“村长”发飙了!

一行人游览到右廊后,洪太尉看到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槅子;门上胳膊粗大锁,交叉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伏魔之殿”四个金字。

洪太尉指着门问道:这个殿是甚么去处?

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

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

人答道:“此是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传一代天师,就亲手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敢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没人知道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余年,也只听闻。

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的名字叫洪信,但是我偏不信!我的生肖今天属猫,好奇心强,定要看魔王一看。”便对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

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

太尉笑道:我不是猪人,我可以开!我这人虽然不讲道理,但是蛮横霸道!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完一鉴之书(整个国子监的藏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洪信偏不信有魔王在内。快与我打开,我看魔王长啥样

洪太尉,我受累插你一嘴,您呀也太过妄自尊大、目中无鬼了。就算你阅尽国子监图书馆的全部藏书,这并不能说明你对岛国光盘也了如指掌,毕竟隔行如隔山。退一步,就算是同行,也还有一山更比一山高啊!

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有伤于人。”

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们的执业证书(度牒)都注销了,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洪太尉一激动,吐露心声了。要知道,以洪太尉为代表的社会精英可都是有“报复”的人!他对昨天的遭遇耿耿于怀,正盘算怎么扳回一局呢!

昨天你们折腾我上山遭受虎蛇之惊,今天我就要强拆你的老屋旧宅!管你是“伏魔之殿”,还是“伏地魔之殿”,我好不容易揪到你们的小辫子,就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组团来求情也没用,就认倒霉吧。

道人们惧怕太尉,只得把封皮揭了,用铁锤砸开大锁。

看来法力没有权力大呀,更何况道人们也未必有法力。

众人把门推开,看里面时,黑洞洞地,只见:

昏昏默默,查查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黑烟霭霭(ǎi ǎi)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真佩服施耐庵老爷子的文字功底,对一个“黑”,用了83个字从客观状态、形成原因、主观感受、横向对比等多维度进行描述,不但让读者看到了殿里的客观“黑”,同时还产生了强烈的主观“怕”。说实话,我夜里自读这段时,后背一阵凉。

洪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只见殿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由石龟驮着,大半陷在泥里。碑正面是龙章凤篆(zhuàn),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碑背面,凿刻四个大字:遇洪而开。

写到此,施耐庵老爷子加了一句评论: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他老人家的这句二来宋朝必显忠良”,就是在给宋江们下定论,以防读者们读跑偏了!遗憾的是,已经跑偏了。一千年后的人们,一提水浒传,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造反有理”。一提招安,就骂宋江。

再次重申我在本文开篇的一个观点:儒家培养出来的施耐庵,想让水浒故事传下去,就一定要符合儒家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忠君爱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绝不可能为造反者著书立传。

洪太尉看遇洪而开”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

此刻洪太尉的发挥,一如昨天“不识天师当面错过”般稳定。“遇洪而开”只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而已,不知道洪太尉“大喜”从何而来。如果这四个字里包含着主观价值判断话,我想天师道祖想说的应该是“遇到那个大傻比洪信就开了”。

此处倒是和后文有个巧合,我先提出来,大家一起往后读,看看算不算巧合。这个巧合就是关于鲁智深的预言诗: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见信而寂”的这个“信”虽然已经明确是“钱塘江的潮信”,但是会不会暗含呼应“遇洪而开”的深意呢?洪信,“遇洪而开”释放108人,启动了整个水浒传故事,“见信而寂”终结了水浒传关键人物鲁智深,也基本终结了水浒传故事。始于“洪信”,终于“潮信”,巧吗?不巧吗?

道人见洪太尉执意要开,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

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众,too young too simple!碑上分明刻着遇我而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人来开。

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

众人只好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

洪太尉叫继续掘不要停。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地穴。只听穴内刮剌剌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炎帝的玄孙,神话中的水神)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翻滚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虽然来不及细数,但我敢啃腚是108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投胎转世去了,大概在40年后的公元1100年代相见)。众人撇下锄头铁锹撒腿就跑,尽从殿内豕突狼奔出来,人仰马翻狼狈至极。

洪太尉目睁痴呆,面色如土,不知所措,道人叫苦不迭。

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

我太阳!太尉大人,您不是不信有妖魔非要开吗?现在又问是什么妖魔!这回懒得理你,下回再聊!

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梁山大寨)中藏猛虎,蓼(liǎo)儿洼内聚飞龙。这个“有分教”是指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发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悬念和使其继续读下去的念头。

施耐庵老爷此处的有分教里再次点明了,接下来要写的内容是关于宋朝皇帝摊上事了,吃不好睡不着。因此上天派了108颗星星下凡来帮助皇帝平事。“直使”的意思是“当值的使者”,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郢(yǐng)之登徒 ,直使送之,不欲行。”由此可见,这108颗星星这趟下凡是出公差平事的!

这回咱们一起再读水浒传,书还是那本书,但是读书的指导思想却不同以往。重申:梁山人不是来造反的,是来帮助宋朝皇帝平事的!梁山上未必都是好汉!梁山上未必都是忠义之士!

咱们下回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