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字号该如何经营,才能做成真正的老字号呢?

 heii2 2022-08-08 发布于澳大利亚

近些年, 时不时都会听到某些“百年老字号”关门、歇业或经营不善的负面消息。听来听去,感觉似乎已经越来越麻木了。那么,老字号该如何经营,才能做成真正的老字号呢?

狗不理,故事不能当饭吃

老字号狗不理曾提交终止股票挂牌的申请,并获同意。顺带,曾经为其带货的慈禧太后也跟着“躺枪”。

本来,餐饮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后续的发展往往受到很多制约, 因此, 那些进入了股市的餐饮品牌企业,其实没有几个能真正做得好。

Image

“狗不理”是一个有故事的餐饮品牌。上世纪90年代,我与朋友曾慕名前往一家狗不理店。仅付了20元,没想到人家给我们上了一打又一打的包子,价格非常的实惠、亲民。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有机会一定要吃一顿狗不理。但吃过以后,觉得只是一般的大路货,多少有些失望。但那种排队买包子的场景,亲民的价格,倒是从此印在了脑海里。

狗不理自从被天津同仁堂收购以后,曾经进行过一系列的尝试,但似乎越努力越没有市场。因为,所有的“创新”都背离了“初心”。最贵的三鲜包35元/个,最便宜的包子也要12元/个。有人在狗不理吃了5 个包子,居然花了三百多元。狗不理,已经严重地脱离了最初的经营理念。

狗不理退市,对餐饮行业而言应该是一个警示。何以见得?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多餐饮投资人都在打现金流的主意,不少机构也在鼓动餐饮行业上市套现,但自己适不适合上市?我想,大家对自身品牌应该有一个清醒认识。狗不理是有故事的,但故事不能当饭吃。

同仁堂,不该出的问题

“同仁堂”曾被曝回收过期蜂蜜一事,让舆论炸了锅,以至于有人说

“百年老字号也沦陷了”。

国家规定蜂蜜是有保质期的,重新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蜂蜜,甚至更改生产日期,这种行为不是造假又是什么?

说实话,同仁堂是不该出现这种“ 低级错误”的。殊不知,其大门口的那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曾经被多少人当作经营榜样?同仁堂自己却背离了这一古训。如此所为,怎么不令人痛心。忘了初心,就会放弃底线。虽然蜂蜜是下游生产商提供的,但我不相信,同仁堂的管理层会对这种行为一点都不知情。

食品药品的安全与卫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加大力度,从源头抓起。而且,一定要让跨越“红线”的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

制药的利润肯定高过餐饮业很多。同仁堂出丑,作为餐饮经营者应该引以为戒。如今,还有人依然将食材供应紧缺时代的“粗料精制”当做口头禅,在选用食材方面,恶性地低价竞争, 只看价格, 不看品质。而且,总是企图以厨师的厨艺来掩盖食材的天生不足。持有这种陈旧的观念,迟早会将自己淘汰。

全聚德的烤鸭,为何卖不动了

有人说,如果要问“中国第一烤鸭”出自哪一家?全聚德一定会当仁不让。这家成立于1864 年的烤鸭店,已经持续火爆了一百多年。

但在去年,中国全聚德(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出来后,其“成绩单”却让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营收净利双降。其中,营业收入约为4.87亿元,同比下滑6.33%。而整体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减少3.81%。也就是说:全聚德的鸭子卖不动了。

其实,全聚德呈现出“老态”“病态”已经不是一两年了。多年前,这个“中国第一烤鸭”曾经在广州、深圳“ 试水”, 却因水土不服而折戟沉沙。

说到全聚德,我在多年前也曾帮衬过。如果是有人打过招呼,或者是招待贵宾,那么做出来的烤鸭还是不错的,但如果在门店正常消费,那能不能吃到好的烤鸭就要看运气了。很多时候,烤鸭皮不脆、肉不滑、饼不热成为家常便饭。

Image

那么,是不是北京烤鸭没那么好卖了?是不是北京烤鸭已经成为过气明星?实则不然。

就在全聚德走下坡路的同时,北京烤鸭在全中国大行其道,据说,在北京光卖烤鸭的食肆和有卖烤鸭的酒店超过6000家。“大董烤鸭店”的成功有目共睹,大董不单将北京烤鸭的皮提升到“酥不腻”,近年还推出了酥不腻的小乳鸭,大受欢迎。他还坚持到全国、世界各地寻找优质食材,坚持每年四季的新菜品鉴会,长盛不衰,越来越红火。近年来,在广州和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商圈,也有很多以烤鸭为主打的餐厅,也经营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几乎天天排队。

那么,为什么全聚德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呢?在我看来,除了体制机制以外,做餐饮、做烤鸭,不能一成不变。而且,一定要让客人在品尝体验美食的同时, 感受到真正的增值服务。做餐饮,攻受之道,与时俱进。

老字号,“老虎屁股”摸不得

之前,北京狗不理王府井店被网友吐槽“难吃又贵”后,反遭该店报警,最后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在引发舆论广泛的关注下,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解除与王府井店加盟方合作关系。也就是说, 狗不理王府井店被“ 狗不理”清理出了门户。

这件事本来不应该如此结局。人家消费者花钱消费,而且,将整个消费体验的过程如实说出来,怎么就成报警的对象了呢?

如今,很多所谓的“老字号”,不愿意反省为什么门可罗雀,不愿意检查一下自己的产品有没有与市场脱节,反而一再强调其“正宗”来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理由。

更有甚者,当客人提出批评时,竟然摆出一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架势,以“文攻武卫”的方式进行回应。比如这家狗不理王府井店,不仅报了警,还找到一帮网络“大V”来充当“打手”。

难怪有人说, 如果消费者连说“难吃”的权利都没有,那么这样的“老字号”,是不是有点太霸道?

Image

一个企业,要打造百年品牌,必须虚心接受意见,要将客人的批评当成鞭策与鼓励。我在白天鹅宾馆时经常强调:客人为什么要给你提意见?因为人家觉得你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你做得更好。

为什么近年来总是传出老字号的负面新闻?在我看来,这与经营者有很大关系。“清理门户”固然重要,改变“老字号”的老大思维,“清理”经营理念才是真正的王道。

老味道,需要传承

根据调查显示,建国初期我国的“老字号”超过1 万家,如今只剩下1600余家。只有10%左右的存活率。

其中,更有不少餐饮老字号。也就是说,中国老字号的集体“衰落”已成为一种“常态”。

老字号之所以成为“老字号”,是因为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努力和坚守,才能口口相传,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口味也在迅速变化,致使老字号的生存环境一直在发生改变。

Image

过去,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多不会超过50公里。吃饭的地方,换来换去也就是那几家。而现在,很多人拉帮结伙地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去吃大餐,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

地球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几十分钟内可能就传遍了整个世界。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耐心去体验“ 老字号”的那种“慢”节奏。

过去,餐饮老字号往往都代表着手工操作、用心经营的“匠心之作”,在食材、调味料使用上要求很高,既不能机械化生产,也无法实现远距离的冷链配送,而且经营规模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复制与推广。

正因为如此,“老字号”大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怀的象征, 能坚持下来已经殊为不易,更遑论发展?

能坚持下来的,我们应该为其鼓掌;不能坚持下去的,我们也应坦然面对。老字号可以消失,但老味道需要传承。

作者简介

Image

彭树挺

广州白天鹅宾馆原总经理,广州西餐行业协会永久会长。

Image

编排/Ha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