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和道的困惑之君子

 背后国文 2022-08-09 发布于江苏

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父母都要求我们做一个好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多做好事。但不论父母怎样苦口婆心和煞费苦心,人对最后还是分为了二种,一种是严以律己,为他人想,为他人好的君子;一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想让自己好的所谓“小人”。如果人有君子和小人之分,那我们怎样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呢?

小人在今天是骂人的话了,是指自私自利,不管他人,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我想可能没有人想做小人吧!但小人又不仅仅是这样的人,他们可能只想着自己,但他们对社会无害,对其他人也无害。他们也有处世原则,也有他们的道德底线。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该像天一样自强不息,也要像地一样厚德载物。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说君子终日之间,执持稳重清静的心。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三》,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意思是,孔子说:“不了解命的道理,没有办法成为君子;不了解礼的规范,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不了解言词的使用,没有办法了解别人。”说君子知天命,有使命感。

可以说,君子是修养有高尚品德的人。今天也一样,君子如果是有道德品质高尚的领导人,他们执政为公,执政为民,时刻为人民谋福利。老百姓自然拥戴和追随,并以他们为楷模,向他们学习和效仿。有利于干群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淳厚,自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君子如果是有道德品质高尚的普通人,他们自然谨言慎行,己所不欲不施于人,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也可成为人们仰慕的对象。人们喜欢与他们交往,并把他们作为榜样。“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讲忠信,有仁义,慎思笃行,积极向上,无疑是社会的一股清流,是不可多得的正能量。胸怀理想,立志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都把君子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但道家认为的君子和小人却和儒家不同,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借孔子之口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庄子认为,天道把拘于礼仪者当作是小人,世人却把他们称为君子;世人把拘于礼仪者称为君子,天道便把他们当作是小人。

首先,他们将君子和小人的概念扩大了,或者说是将二者的外延扩大了;儒家认为的君子是修养人道的人,而道家的君子是指契合天道的人。其次是评判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不一样了。儒家主要指礼仪,而道家是指天,也即道。

因此,儒家认为的君子在道家那里并不是君子,所以儒家所认为的君子的责任要行善避恶在道家眼里可能就是刻意、做作和虚伪了。道家认为你不要去为别人、为社会负什么特别的责任,你只要顺其自然,避免人为造作,肯定自己的生命的价值。

儒家的君子却是天道的小人,我们该如何做?傅佩荣教授说:用儒家来处世,用道家来自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